市政道路施工管理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8-18
/ 2

市政道路施工管理措施

赵淑敏

深圳市交通公用设施建设中心广东深圳518040

【摘要】市政道路施工过程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且复杂,对于每个环节的有效控制非常关键。施工管理的目的在于保证工程质量、节约投资成本、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因此,做好施工管理工作,必须对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的特点、问题进行了解分析,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为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管理工作者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市政道路;施工管理;问题;举措

前言

近几年我国城市化进展的不断加速发展,城市交通拥挤及排水不畅等问题也不断增多。尤其是深圳、北京等一线城市,一到下雨天便会出现汽车被淹、交通瘫痪等现象,如7.21北京特大暴雨导致交通瘫痪,2014年5月深圳暴雨致使汽车被淹,严重影响着城市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市政道路的合理设计及施工显得尤其重要。市政道路施工管理工作需要兼备管理知识及技术知识两个方面,才能有效把控好施工质量。

一、市政道路工程的特点

市政道路施工质量所受到的影响包括天气、地质、工期和资源配置等方面因素。另外市政道路施工的环境比较恶劣及地点不确定,同时时间较长,一般大型的市政建设工程耗时几个月到一年不等,甚至几年时间,对于财力及人力消耗较大等特征。

二、现阶段市政道路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非施工技术性问题

1.施工组织和设计管理体制的问题

首先,市政道路建设施工之前,一般会采用招投标方式竞选施工单位,而建设单位和具体施工单位的组织建设有时存在较大差异,导致施工单位无法完全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优势,从而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其次,有些施工单位在进行组织设计过程中,过度重视施工技术的实现而忽略了综合管理的重要性,难以顾全大局。最后,市政道路建设是一项庞大的项目,一家施工单位往往难以担此重任,所以会出现分包的现象,由于分包单位施工水平参差不齐,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去规范,造成分包出现严重问题,出现责任互相推诿、施工质量差等现象。

2.施工过程对环境造成一定污染

在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难免出现因为施工而产生的噪音、灰尘、等环境污染,尤其在繁华市区和居民区,控制不好就可能引起投诉,影响施工进度。

3.施工人员缺乏足够安全意识

道路施工人员大部分是农民工,文化水平较低,安全意识淡薄,此处的安全意识不仅仅是指施工安全意识,还包括日常安全意识,饮食安全意识等。施工安全意识就是指严格按照标准和规范进行施工,全身贯注,不能因为麻烦而简化操作方法;日常安全意识包括正确使用各种工具、安全用电、佩戴相应的安全保护设备等;饮食安全意识就是注意饮食卫生,不吃过期的食物。增强施工人员安全意识,避免发生各类安全事件。

4.施工人员缺乏足够质量意识。

施工人员文化水平较低,加上缺乏监督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会出现一定的质量问题。有些领导和管理人员为了加快施工速度、减小造价成本,会出现购买劣质材料和偷工减料的现象,严重影响施工的质量。

(二)施工过程中存在的技术性问题

1.路基容易出现的问题

市政道路建设中道路的路基是其主要的组成部分,其对道路质量的好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要严格依照标准进行施工,但现实中施工人员往往为了省事而简化施工方法,如沟壑的回填,当沟壑中存在水时应该将水抽掉,但施工人员一般只会进行简单的处理,甚至直接带水填埋,导致此处地基松软,水分蒸发后会出现施工路面下沉的现象。

2.路面容易出现的问题。

市政道路的路面一般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沥青混凝土路面,另一种是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存在柔软脆弱的缺点,高温暴晒下,沥青路面会出现油渍,路面变软,甚者可以粘黏轮胎和鞋子,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方便,但容易产生裂纹,汽车行驶的舒适度不够,有些施工单位为了减低成本,减少水泥的添加量,造成修建的道路质量差,很快就变得凹凸不平。

3.排水系统问题

道路积水也是道路施工过程中比较常见的施工技术问题之一,其中大部分都是因为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或者施工不完善造成的。比如排水管道破裂、渗水,主要因为管道质量差,对压力的承载能力有限,管道铺设不合理,存有积水,长时间对管道腐蚀造成的。

4.施工质量控制不到位

其次施工工艺执行不到位。如路基施工的存在的问题的原因一是基层没有经过压实处理就回填。路基基层强度随压实度的提高呈显著提高态势,因此施工中应严格做好基层压实控制如图1。

图1压实度与抗压强度对应关系

三、加强市政道路施工管理方法

(一)做好施工前期准备工作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必须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首先,规范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的组织建设;建立有效管理机制,尽量统一标准,对物料合理分配管理;对分包建设单位的施工实力严格把关,明确各单位的职责和义务,做到合理有序,效率最大化。其次,各施工单位人员要做好前期勘探和推测工作,准备施工材料和设备,制定相应的进度计划,控制施工进度。最后,加强对施工队伍的建设,提高施工单位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质量意识,加强对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加大和完善施工的监督和管理力度。

(二)做好市政道路施工现场的技术与质量管理

1.路基的施工管理

路基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施工,当路基平整压密之后,还得需要保养,这是关键的一步,现有的路基防护方法有植物防护技术和矿料防护技术,前者主要是在土质的边坡上使用,可以减小雨水对土壤的冲刷,有效保护路基,后者主要在石质边坡上使用,能够达到路基的保护工作,但不美观,不利于环境的保护,因此道路路基的防护多采用植物防护技术。

2.路面的施工管理

不同的路面基层要有不同的施工方法,如基层为石灰稳定土层的市政道路,其平整度的质量比较容易控制,采用相应的设备刮平即可,而对于以水泥稳定碎石为基层的道路而言,平整度的控制相对较难,要求较高。市政道路路面表层施工的主要材料是水泥混凝土和沥青混凝土,所以必须对混凝土和沥青的质量严格把关,施工之前必须对材料进行检测,质量合格之后才能使用。关于裂纹的问题,这是因为路面所用材料大部分为水硬性材料,如果施工温度和湿度不合适,水硬性材料就会产生收缩力,但基层和下卧层间的摩擦力阻碍了收缩力的发展,使得收缩力难以释放,当这种收缩力达到一定程度,就会使地面产生裂纹。所以道路施工之前要了解天气的变化,选取晴朗的天气进行施工,减小成本,防止雨水等对路面的冲刷,保证工程质量。

3.排水系统的施工管理

第一,在道路施工设计之前要对现场进行勘察,确保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尽量绕过一些建筑物和大的树木,保护环境。第二,严格按照图纸施工,对实施难度较大的地方要及时标出,并采取合理的方案改进措施;规范测量操作,切不可马虎大意。第三,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和监督管理,确保顺利施工。最后,道路排水系统完成之后,要进行全面复检,进一步保证工程的安全性。

(三)完善施工工艺

施工工艺是科学施工的措施和手段,是保证施工质量的技术手段。市政道路路基路面有非常严格的施工工艺控制要求,且各工艺之间的衔接也往往对工程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如在沥青混凝土路面铺筑工艺中,就要求摊铺机均匀、连续、不间断摊铺,控制好摊铺速度,选择适当碾压设备,严格科学的碾压程序,否则容易造成路面不平整。因此对施工工序进行优化管理,尤其是对目测观感影响较大及容易出现质量通病的施工工序,应制定详细的工艺施工标准明确质量要求和措施。严格按照有关质量验收规范的要求对工程各道工序进行质量控制,并根据工程特点确定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设置质量控制点进行重点控制。全面控制施工过程,重点控制工序质量。如在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可按表1方式设置。

表1沥青路面工序质量控制点

序号项目质量控制点

1试验段施工试验数据的对比分析

2混合料生产进场材料,配合比

3混合料运输温度控制

4摊铺摊铺系数、速度、摊铺温度

5混合料碾压顺序、遍数、温度、接缝处理

四、总结

总之,市政道路作为城市发展的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加强市政道路施工管理,有利于保证市政道路施工建设顺利完成。要做好市政道路施工的前期工作和现场施工的技术管理工作,特别是地基、路面和排水系统的建设管理工作,促进我国市政道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蔡少雄,谈我国目前市政道路施工中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经营管理者[J].2013(17).

[2]戴红星.市政道路施工技术常遇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科技创新与应用[J].2012(12).

[3]金志健沈子军.市政道路施工管理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科技创业家[J].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