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建筑设计的多角度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人性化建筑设计的多角度分析

孟兰张一男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摘要: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各种建筑设计理论被大量实践,国外的众多优秀建筑理念也逐渐涌入我国建筑设计市场中,建筑设计业空前活跃,并促使城市向着更为自由更为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近些年建筑设计师为了使建筑设计更加生动、灵活,在设计中添加了人性化这一特点,本文就从多角度对建筑设计中的人性化设计进行分析,以促进今后的建筑设计发展。

关键词:建筑设计;人性化;多角度;分析;研究

建筑设计最为活跃的时期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到本世纪初,这个时期全球经济都处于迅速发展阶段,人们有了充分的经济基础支撑,逐渐对建筑的设计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师也为了满足人们的这些需求,研究出了多种多样的建筑设计供人们选择,而在这些设计中最受人们关注的便是人性化设计,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人性化设计不断向主流迈进,慢慢的真正成为设计师们首先需要考虑的重点。

一、人性化建筑设计理念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经济收入增加的幅度很大,生活质量也迅速提升,人们对建筑也有了全新的认识与全新的追求,大致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既方便又舒适的人性化设计、既充分又合理利用空间的设计、既健康又环保的生态化设计。

那么,何谓人性化建筑设计理念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知道建筑是一种产品,而人们对这种产品的要求比较高,既希望它能够满足自己的生理与心理需求,又期望自己在使用这个产品时安全、舒心、快乐。作为一名建筑设计师,则要从建筑设计等各个因素去全面考虑人们对建筑的上述需求,根据这些需求不断调整对建筑的设计思路。这种人们实际需求出发,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通过深思熟虑、精心设计而打造出来的满足人们人性化需求的建筑,我们称之为人性化建筑设计理念。

二、人性化建筑设计趋势出现的原因

1.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当社会经济发展处于较低水平时,人们对建筑的要求只是简单实用。在建筑设计之初,人们总是疲于奔命地去解决建筑的功能和使用问题。当开创现代建筑先河的水晶宫1851年出现的时候,建筑师根本无暇顾及它的内部空间尺度是否宜人、建筑通风是否良好、全玻璃表皮会不会产生眩光等等使人不舒适的问题。

而当社会经济水平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人们突然发现自己所创造的世界如此陌生和冷漠,如此奢侈和浪费,如此和人类造物的初衷南辕北辙。因此,我们对建筑产生更高的要求,包含了除了实用之外更多的心理、精神的内容,人性化的需求也孕育而生。

2.人类需要阶梯上升的内在要求

人是一种爱幻想、善变、情感丰富而又敏感、脆弱的动物,希望所生活的人造环境也让人舒适安逸和充满温情。

当图书馆的功能合理、造型新颖、内涵丰富之后,便开始对光滑大理石地面提出了不满和批评,安静的公共场所不应该使用敲击有声的材质、大理石地面下雨天容易打滑……建筑设计的原动力就是满足人们自身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人们新的要求不断产生,不断推进着建筑设计向着越来越人性的方向发展。

3.对于现代建筑运动的反思

由德国包豪斯学院创立和倡导的现代主义风格以其高度统一、理性化的特征和冷漠的面孔征服了全世界。建筑师追求一种理性与功能至上的设计原则,想以此向人性靠拢,但人并不会根据完全的理性行事,人永远只有有限的理性,过于理性会压制人的个性,也就偏离了人性。现代主义在创造巨大的社会财富的同时,也受到自我认识不断增强的新一代建筑师的置疑。直至今日,建筑师都在思考理性和设计应以一种什么方式结合,从而设计出更适宜的建筑,尊重人性的发展,为人们服务。

三、人性化建筑设计的多角度分析

人性化建筑设计具有很强的细节性,所谓人性化设计主旨便是以人为本,需要设计师以用户的整体体验为出发点,细致周到的考虑每一个细节之处,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让用户满意的作品。下面就从多角度对人性化设计的思想内涵进行分析。

1.心理层面

传统的建筑设计与人之间存在疏离感,一个成功的人性化建筑设计不仅能够为人们提供生活上的便利,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拉近了人与建筑之间的关系,让人们真正从心里层面上感受到了被关怀被照顾的感觉。当前最能突出人性化建筑设计心理关怀层面的是针对社会弱势群的设计,这些弱势群体因为各种原因在生活中需要他人帮助,虽然人们对于这样的帮助并没有表现出厌烦,但在他们心中同样会出现异样感觉,往往也会有想独立完成各种活动的想法。就公共场合而言,许多设计师考虑到了这一点,在许多公共场所的楼梯附近加设了较低的扶手,在卫生间增加了妇幼、残疾人专用隔间、洗手池等等。就居住环境来说,很多设计师将从前建筑的结构中所留的棱角去掉,将其打磨的更加圆滑,有效防止因为各种原因产生的磕碰,减少生活中的意外发生率。从以上举例中可以看出,人性化建筑设计与传统设计相比尽可能的消除人们生活中的种种不便,真正让人们感受到切实关心和被照顾的心理感受。

2.物理层面

传统建筑设计相对来说更重视整体的美观,对人们的建筑使用感受没有过多重视,导致许多建筑设计虽然表面富丽美观,但其实缺少实用性,无法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多的便捷性。人性化建筑设计针对这一问题,在设计中运用了更符合人类物理层面的人体工程学,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建筑的使用感。比如轻轨站内站台的设计,从前对于站台的设计更多注意的是站台颜色风格是否与整个车站相符,普遍在站台上使用颜色暗沉的黑色、棕色,并且颜色统一,其中无起伏,而因为站台下方无灯光,在视觉上容易造成了误区,让人觉得自己与站台边缘很远,其实不然。在人性化建筑设计中,许多设计师在站台边界附近采用明度较高的颜色拉出一条明显的警戒线,并放弃从前统一颜色的设计风格,使用具有较强对比性但又极具设计感的色彩搭配,来提醒乘客自身距离站台边缘的距离,提升乘客自身的安全警觉性。

3.社会层面

从社会层面上来看,人性化建筑设计需要给人们所生存的环境进行关怀。建筑设计不能仅仅关心少数人或者个别人群,也不能只考虑我们自己这一代人安逸的生活条件与环境,应该有长远的眼光,高瞻远瞩看到我们人类文明发展与延续的资源。学术界和理论界近几年来提出了“生态建筑”、“绿色建筑”等建筑设计理念,希望通过设计行为进行重新定位,以期防止当前一些建筑设计行为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的破坏,让人们住在美观的建筑中享受生态、健康、和谐的生活。因此,设计师应履行社会责任和义务,在设计建筑时要从社会层面去考虑自己的设计是否对社会有益,是否会影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坚决抵制不良的、会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的设计。

四、结束语

人性化设计的母体是社会氛围,只有营造出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氛围,人性化建筑设计才是有水之源。它考虑的是建筑与我们人类的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不能盲目追风为了迎合市场而随意设计。

参考文献

[1]韦应珠.CAAD发展面临的问题及未来趋势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23)

[2]张德偲.浅谈建筑设计中的空间组合[J].广东建材.2016(11)

[3]任丽坤.创造和谐的城市建筑——论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建筑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