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文物与历史建筑再利用现状分析与保护对策探究——以杭州文物历史建筑为例吴凯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0
/ 2

杭州文物与历史建筑再利用现状分析与保护对策探究——以杭州文物历史建筑为例吴凯弘

吴凯弘

吴凯弘

汉嘉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05

摘要:文物与历史建筑是民族瑰宝,本文在明确文物与历史建筑保护概念基础上,分析杭州文物历史建筑再利用实例和现状问题,提出保护对策,阐明城市发展与文物历史建筑保护不对立的观点,以期从专业角度为保护文物历史建筑提供有效思路。

关键词:文物建筑,历史建筑,再利用,建筑保护,矛盾化解

文物与历史建筑是所在地域的历史文化积淀,是城市甚至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具有多元化的研究价值,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精神和物质上的双重财富。随着改革开放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很多建筑已然在各种所谓的“历史建筑再利用”,“修旧如旧”等幌子的掩护和商业利益的驱动下,受到了不可逆的损害。如何在保护好文物历史建筑本身的前提下,进行适当合理再利用,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文物与历史建筑再利用进行规范化管理,落实可行的保护方法,解决再利用与保护之间存在的矛盾问题,切实保护文物与历史建筑不受损害已刻不容缓!杭州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曾是吴越国和南宋的都城,有着2200多年历史,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基于文物历史建筑合理保护前提下的再利用更具有重要意义。

概念的区分:文物建筑与历史建筑的概念经常会被混淆,文物建筑是不可移动文物的一种,一般指古建筑,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某些近现代建筑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著名人物有关,也被评为文物建筑,如蒋经国旧居、淞沪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坊等。还有些重要公共建筑和产业建筑,如浙江兴业银行旧址、西泠印社、西湖博览会工业馆旧址等。文物建筑受国家法律保护,由高到低依次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市)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及登记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一般指具有一定年代但并非古建筑,或是不太重要的古代民居建筑,却有着艺术特色和科学研究价值的,或是反映地域历史、文化特色的,可填补建筑发展时间轴上空缺的具有时代特色的建筑。如河坊街、源茂里近代建筑、杜月笙旧居、中山中路近现代建筑群等。是具有一定稀缺性的不可再生建筑资源。

现有保护形式:文物和历史建筑都需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在二者保护范围内,均不得新建建筑,确需建设的应上报批准。文物建筑保护要求比历史建筑更严格。历史建筑保护范围内必要的建设工程,需报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审批,而文物建筑在批准前还应征得上一级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同意。保护要求分别从建筑立面、结构体系、平面布局、内部装饰四个方面作出了规定。历史建筑的分为四类,最严一类保护建筑立面、结构体系、平面布局及内部装饰都不得改变;最松一类重点保护建筑主要立面,其他部分允许作适当改变。而文物建筑的立面、结构、平面布局及内部装饰均不允许改变。历史建筑修缮可由招投标确定专业资质单位进行,文物建筑修缮、迁移等工程,必须由取得文物保护工程资质证书的单位承担。历史建筑可通过所有权转让出租获得保护资金,而国有文物建筑一般不得转让抵押。

现状问题与对策:杭州文物建筑与历史建筑主要围绕老杭州南宋文化、西湖文化、运河文化和民国商业文化为主的四大历史文化脉络,集中分布在西湖周边,零散分布在运河及民国商圈附近。杭州文物建筑保护情况良好,但历史建筑再利用情况,从保护角度来说并不乐观。文物与历史建筑再利用过程中受到的破坏与损害,主要来自以下6个方面(附实例与对策):(一)、为满足再利用目的的拆改建,监管处罚力度不足。①实例:以河坊街为例,1999年春,河坊街拓宽改造工程全面展开,古街老店在推土机下不断消失,2000年开始尝试抢救性保护,然而所谓保护,其实是将木结构建筑夷为平地后,按照河坊街原有风貌重新建造了如今的河坊街历史街区,只有如胡庆余堂,方回春堂等文物保护单位及一部分砖砌近代建筑得以保存。再如中山中路近代历史建筑群中,位于羊坝头至清泰街一带极具西洋特色的历史建筑,竟被全部拆光,成为某知名房产开发的高端别墅楼盘;位于西湖大道边的万源绸缎庄只剩下壮观的主立面,其余是新建私人酒庄会所,令人唏嘘。②保护对策:相关部门明确历史建筑等级划分且严格执行,严禁拆除历史建筑,改造需要经过审批后进行。对破坏保护建筑的单位个人予以高额罚款和严厉处罚。目前损坏历史建筑的最高罚款为2000元,与商业利益相比简直九牛一毛,不能引以为戒,监管整治力度亟待加强。(二)、以商业和餐饮业态形式的再利用。①实例:河坊街改造后,虽然大部分木结构民居被拆后重建,但整体保留了历史街区的风貌,但店铺招商后,街区风貌彻底商业化,古色古香的花格窗、别具江南商铺特色的木门,均被换成了大面积的玻璃,与历史建筑格格不入的霓虹灯、广告灯箱充斥着街区,从商业运营来看也许很成功,但从历史建筑保护角度出发,显然是失败的,河坊街与其他现代商业街已毫无区别,痛心疾首。餐饮店的油烟、污水,也对历史建筑造成了潜移默化的损害。②保护对策:商业和餐饮的经营模式无可厚非,因此对于保护建筑来说,最好的保护就是避免商业和餐饮业态的引入,以观赏、展览形式的业态来利用建筑,或延续其原始业态。例如西湖博览会工业馆旧址、浙江兴业银行旧址,延续了其原始业态,再如杜月笙旧居,现作为印学博物馆使用,也能得到较好保护。(三)、再利用过程中文物历史建筑的内外装修带来的破坏。①实例:以南山路、河坊街、中山中路近代历史建筑群为例,南山路西湖边不少历史建筑因缺乏保护意识,曾被富商圈为私人会所,从而缺失了对历史建筑保护的监督,内部装修奢华大胆,对建筑有着不可逆的损害。中山中路经建筑师王澍打造后焕然一新,历史建筑基本得到了较好保护,但商户入驻后,某些保留了一个世纪的建筑山花店招,被铲平后换成了新店招。河坊街某些立面改造甚至对屋顶进行了改变。装修的破坏不亚于对建筑拆改建的破坏。②保护对策:历史建筑再利用过程中不能放任不管,应加强监管力度和处罚措施,商户装修需上报批准,并定期巡查使用情况,杜绝肆意改造和野蛮装修,一旦发生,责令回复原貌并处高额罚款,取消营业资格,以儆效尤。(四)、顾客、游客在使用和观赏时的损害。①实例:蒋经国旧居作为近现代重要历史人物的旧居,被作为麦当劳咖啡厅使用,承诺不销售产生油烟的食品,本可作为再利用典范,但没有明显文物建筑标识,访客只知此处为麦当劳,不知其为蒋经国旧居,室内再无旧居印记,只有几张褪色的介绍展板在院内日晒雨淋。因此访客使用时自然难有爱护之心。②保护对策:应对再利用的保护建筑作明显标识,做好宣传,提醒访客爱护历史建筑,若有损坏,以同时处罚商家和访客的形式来督促保护。(五)、灯具、空调、厨具等现代设备的安装。①实例:源茂里作为石库门民居建筑典型,一直保持着其原始功能,保存较完好。但水电一户一表,空调安装,极大地破坏了历史建筑原有风貌。中山中路近代建筑群也可见错落不一的空调外机,室内灯具厨具,破坏了历史建筑的美感。现代设备安装是个尖锐且不可避免的矛盾。②保护对策:矛盾虽不可避免,但也应避重就轻。空调外机位可结合建筑风貌设计临时性构筑物或利用空置的建筑构件、平屋顶,灯具、厨具等尽量避免对建筑楼板或屋面的开洞,减少影响至最低。(六)、因建筑功能及人员密度改变造成的防火设施安装。①实例:建国南路历史街区改造保护较河坊街有很大进步,木结构民居得以保存,但与河坊街一样,改造后的商业街为人员密集场所,较民居建筑防火要求提高不少,灭火设施配备要求提高(如消火栓,自动灭火系统等),从而影响建筑内部构件。②保护对策:提高建筑外饰面和内饰面材料防火等级,减少因防火要求提升对建筑主体的破坏,以移动式灭火设施为主,尽量避免某些固定设施对建筑的破坏。

文物建筑保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历史建筑就是明天的文物建筑,保护也是刻不容缓。愿本文提及的保护对策可为文物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工作略尽绵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