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肺炎支原体合并EB病毒感染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1-11
/ 2

儿童肺炎支原体合并EB病毒感染的临床研究

邓莉

邓莉湖南旺旺医院湖南长沙410000

【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儿童肺炎支原体合并EB病毒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将我院儿科2014年1月—2015年8月儿童肺炎支原体合并EB病毒感染患儿92例纳入,随机分组。所有患儿行常规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对照组加以阿奇霉素和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丙种球蛋白治疗,将两组患儿治疗后的治疗效果、T淋巴细胞亚群CD8+、CD4+、CD4+/CD8+比值、WBC、AST和CK-MB进行对比。结果:经过数据统计发现,观察组患儿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CD4+、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WBC、AST和CK-MB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儿童肺炎支原体合并EB病毒感染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其免疫功能,值得推广。

【关键词】儿童肺炎支原体;EB病毒感染;临床疗效

肺炎支原体合并EB病毒感染相比于单纯肺炎支原体感染、单纯EB病毒感染,症状更严重,临床表现更复杂,单纯支原体感染情况下,肺部变化不显著,治疗困难。但合并感染后,因EB病毒确诊更容易,而支原体感染确诊难,因此临床治疗上存在一定的疑惑。支原体属于小儿呼吸道疾病常见的一种非典型病原,感染后细胞因子参与炎性和免疫反应[1],其中,白细胞介素-6对继发性损伤形成有关键作用。在得到确诊后,为探讨有效疗法,本文总结了儿童肺炎支原体合并EB病毒感染的临床治疗和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将我院儿科2014年1月—2015年8月儿童肺炎支原体合并EB病毒感染患儿92例纳入,经ELISA(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MP-IgM呈阳性,且确诊EB病毒感染,均经临床确诊。双盲法随机分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25例;年龄5个月-12岁,平均年龄(5.08±1.02)岁。观察组男性22例,女性24例;年龄6个月-12岁,平均年龄(5.31±1.06)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可比性高,P>0.05.

1.2方法

所有患儿行常规给予抗感染、退热等治疗。

对照组加以阿奇霉素和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治疗。阿奇霉素,10mg/kg•d,静滴3-5d,停药3后再次静滴3-5d。治疗2-3周。地塞米松0.05-0.1mg/(kg·d),连用3-7d。

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丙种球蛋白治疗,按每千克体重0.1-0.2mg/kg,注射1次。

1.3评价指标

将两组患儿治疗后的治疗效果、T淋巴细胞亚群CD8+、CD4+、CD4+/CD8+比值、WBC、AST和CK-MB进行对比。

效果判定[2]:显效:经治疗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显著减轻,病原体检查为阴性。有效:经治疗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所缓解,病原体检查1项恢复阴性。无效:经治疗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不变或恶化,病原体检查结果不变。治疗总有效率纳入显效率和有效率。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结果的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处理,治疗效果的数据均属于计数数据采用%表示,行卡方检验,T淋巴细胞亚群CD8+、CD4+、CD4+/CD8+比值、WBC、AST和CK-MB属于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P<0.05为标准,确定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经过数据统计发现,观察组患儿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1。

3讨论

肺炎支原体为学龄期和学龄前期儿童常见感染病原体,近年来其感染发病率上升,临床显示肺炎支原体感染多跟细胞免疫紊乱等相关[3]。而EBV感染也为常见儿科感染类型,可导致多脏器受累,同样表现为细胞免疫反应突出,出现CD4+、CD4+/CD8+等数值变化。因此,两种感染具有显示的免疫机制,且可叠加,加重症状。混合感染后,患者肺内炎症和肺外并发症均加重,可能是支原体感染后免疫力降低,激活潜伏感染,导致病毒复制活跃,EB病毒感染后无法彻底清除,其EBV各抗原被活跃复制,从而活化T淋巴细胞,导致T淋巴细胞特异性杀伤。在合并感染后,细胞免疫功能进一步破坏,出现CD4+显著降低,CD8+显著升高和CD4+/CD8+显著降低的情况[4]。

针对合并感染的治疗,临床多通过糖皮质激素和常规抗感染等药物治疗,但糖皮质激素使用时需严格控制剂量,应用小剂量治疗,以免增加副作用。但因为联合感染后由免疫反应加重机体损伤,因此免疫调节治疗非常重要[5]。

本研究中,所有患儿行常规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对照组加以阿奇霉素和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丙种球蛋白治疗,丙种球蛋白中含有大量克隆抗体,可跟免疫紊乱机制中的免疫复合物抗原结合后被吞噬细胞吞噬,还可对病原体进行中和,发挥免疫调节作用,因此糖皮质激素跟免疫球蛋白联合治疗可确保疗效更好发挥的同时,改善机体免疫功能[6]。

经干预显示,观察组患儿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CD4+、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WBC、AST、ALT和CK-MB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儿童肺炎支原体合并EB病毒感染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其免疫功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高颖,白涛敏,王杰民等.儿童肺炎支原体合并EB病毒感染的临床研究及免疫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4,24(10):1394-1395.

[2]郭小梅.儿童肺炎支原体合并EB病毒感染5例临床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1):174.

[3]张鑫.儿童支原体肺炎合并EB病毒感染33例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16(6):82-82,79.

[4]李成帅.肺炎支原体合并EB病毒感染的临床研究及免疫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2.

[5]陈斌斌.肺炎支原体合并EB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免疫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5,32(5):405-407,408.

[6]魏中南,陈颖.肺炎支原体合并EB病毒感染患儿血常规及部分肝功能指标分析[J].微循环学杂志,2010,20(2):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