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兴经济体的实践探究通货膨胀目标制有效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9-19
/ 3

基于新兴经济体的实践探究通货膨胀目标制有效性

牟宗昕

(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江苏苏州215006)

摘要:伴随越来越多的新兴经济体选择通货膨胀目标制作为国内货币政策的选择,通货膨胀目标制在西方实践中的有效性以及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也成为学者们研究的话题。本文通过比较分析,对比工业化国家和新兴国家是否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历史通货膨胀水平,得出通货膨胀目标制对控制通胀水平有显著效果的结论,进一步,分析我国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条件与不足。

关键词:通货膨胀目标制;新兴经济体实践;比较分析

一、引言

自上世纪90年代初,新西兰作为第一个国家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货币政策起,通货膨胀目标制经历近30年的发展与推广,截止2016世界上已有30多个国家实行该货币政策框架。

通货膨胀目标制是指货币政策当局明确以物价稳定为第一目标,对外公开通过膨胀目标值,通过预测值与目标值之间的差距决定货币政策的制定,预测值低于目标值,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反之,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

目前,除西方发达国家之外,很多发展中的新兴国家也开始实行这种新的货币政策体系,那么新兴经济体实践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效果如何,实施该政策的优劣势是什么又需要什么条件,最终我国是否可以实施该政策呢?本文将通过比较分析研究通货膨胀目标制在各国实践的有效性,并进一步分析我国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可行性与条件。

二、文献综述

关于通货膨胀目标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定义,性质以及施行的先决条件和中央银行特点等方面:

Muscatelli和CarlE.Walsh考察了货币政策缺乏可信度条件下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性质,他们把中央银行宣布的通货膨胀目标看作是一种信号,学者们把这个理论称为通货膨胀目标制的“信号”理论。中央银行负责制定并宣布一个通货膨胀目标,该目标实际上是当前或者未来经济走势以及政府干预程度的一个综合反映。公众就可以从这个目标上部分推测出中央银行的偏好以及未来的经济走势,并相应地形成预期。从而通货膨胀目标成为一种“信号”;Bernanke、BenS.、ThmasLaubach、FredericS.Mishkin等对通货膨胀目标制的解释,强调的是既定的法律框架在通货膨胀目标中的作用可以强化政策制定者和公众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强化货币政策制定过程中的纪律性和责任性。

Kuttner认为大部分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中央银行具有以下几个共同特点:(1)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是长期价格稳定,但价格稳定并不是唯一目标,其他目标必须与通货膨胀目标相一致;(2)有一个明确的通货膨胀目标和达到该目标的时间表,通货膨胀目标大多在2%左右,并且所有都力图在两年之内达到;(3)货币政策要有较高的透明度,货币政策当局要出版有关经济总体情况及通货膨胀展望的详细报告,通常每季度一次,在某些情况下,这些报告中还包括其他主要宏观经济变量;(4)责任感,中央银行出版的通货膨胀报告应有评估通货膨胀目标执行情况的方法,若达不到通货膨胀目标需要中央银行采取明确措施。GuyDebelle、PaulMasson、MigueSavastano和SunilSharma认为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执行需要两个先决条件。第一,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即中央银行能够独立地执行货币政策。第二,货币当局有意愿和有能力不钉住其他目标,如汇率等目标,不使通货膨胀目标从属于其它目标而使政策无效。

三、通货膨胀目标有效性比较分析

有关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有效性的实证分析大多是根据宏观经济数据如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经济增长率,利率等时间序列来考察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实施和央行的行为是否会对宏观经济运行情况起到改善的作用。分析通货膨胀目标制是否是有效控制通胀率的有效政策选择,是否会对其他宏观经济变量产生影响。本文将通过对已实施和尚未实施的新兴经济体进行比较分析,

(一)工业化国家比较分析

第一组选择采用通胀目标制的8个工业化国家,分别是新西兰、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瑞典、挪威、冰岛、西班牙;第二组以非通胀目标制国家,分别是美国、德国、丹麦、意大利、荷兰、比利时、日本、奥地利作为对照组。样本时间为1980-2009年的年度数据,通货膨胀率采用的是消费者物价指数的年增长率。

比价结果发现:其一,在1980-2009年期间,第一组国家的通胀水平高于所有工业化国家的整体水平,也高于参照国的通胀水平。第一组国家通胀水平的离散程度和总体相近,但高于参照国国家。其二,采用通胀目标制之前,第一组国家的通胀水平均高于第二组国家的水平,这说明第一组国家的总体情况是比第二组糟糕的,这或许就是第一组国家采用通胀目标制的原因所在。其三,第一组国家采用通胀目标制后,通胀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均值由实施前的9.17降至为2.52,标准差也降低了。但同一时期,第二组国家的通胀水平也得到了改善,由1995年之前的4.09降至为1.92,相应的标准差和离散度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其四,虽然在采用通胀目标制前后,第一组和第二组的经济状况都得到了改善,但第一组通胀水平下降的速度和幅度是高于第二组的。

(二)新兴国家的比较

第一组样本选取采用通胀目标制的8个新兴市场国家:智利、匈牙利、墨西哥、以色列、韩国、菲律宾、南非、泰国;第二组样本选择中国台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乌拉圭、波茨瓦拉、阿根廷、哥斯达黎加、塞浦路斯8个未采取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新兴国家作为参考样本。样本数据采取1980-2009年的消费者物价指数年增长率。

统计结果发现:其一,1980-2009年,通胀目标制国家的平均通胀水平高于所有样本国家的平均值,也略高于非通胀目标制国家的平均水平,离散系数也相对较高。采用通胀目标制之前,第一组国家的平均通胀水平是12.16,第二组国家的平均通胀水平则是12.01,两者相差不大,这说明用来进行参照的第二组和第一者的初始国情是相近的。其二,第一组国家采用通胀目标制后的平均通胀水平降低了,由12.16降至4.81,而且标准差也大幅度下降,由8.35降至为3.18。其三,采用通胀目标制后,第一组国家的平均通胀水平显著低于参照组国家的均值,且采用通胀目标制国家物价指数年增长率标准差和离散系数都低于参照组国家的相应水平。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与非通胀目标制国家相比,采用通胀目标制的国家的通胀水平下降的幅度更大,通胀目标制的实施效果是显著的。通货膨胀目标制有自身的优越性。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国家,由于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实施,其宏观经济运行都有了较大的改善。因此,通货膨胀目标制作为一种新的货币政策框架越来越得到更多经济金融学家的认可,越来越受到更多国家的青睐。

四、我国实行通胀膨胀目标制的条件

一国实行通过膨胀目标制能否有效控制通货膨胀目标值,央行是否有能力兑现控制通货膨胀的承诺,将物价控制作为一国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是否会对经济中其他因素如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产生不利影响。通货膨胀目标制在一国的实施效果依赖于必要的条件。具体包括以下重要几点:

(一)较高的中央银行独立性: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要求本国中央银行拥有较高的独立性,包括政策工具独立性、政治独立性、组织独立性等方面,以保证中央银行能盯住物价水平这一首要的货币政策目标,不受政府其他经济目标的影响,同时较高的中央银行独立性能保证政策实施的效率和执行力,缩短货币政策实施的时滞。中国人民银行拥有相对独立性,可以自由运用何时的货币政策工具和手段实现货币政策目标,同时不需为填补财政赤字而发行货币。但目前我国央行是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重大决策必须报国务院批准。如果我国打算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还需进一步提高央行决策和组织独立性。

(二)弹性汇率制或浮动汇率制。随着2015年,人民币加入SDR,人民币国际化取得巨大进展,与此同时,政府也致力于改革汇率制度,企图放开资本账户自由兑换,实现汇率自由浮动。然而面对资本自由流动带给经济的风险与危机可能,至今资本自由兑换的进展放缓,国家对汇率波动尚会有所影响与干预,所以对于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我国还需要进一步加快改革和完善汇率制度。但可以保持乐观态度,相信未来会逐步实现人民币的自由浮动。

(三)利率市场化和完善的证券市场:有效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依赖于市场化的利率和完善的证券市场。随市场自由波动的利率,不仅是反应市场变动的重要经济变量,也影响各经济主体的投资投机动机和决策。同时市场化的短期利率也是央行实行货币政策的重要政策工具,而完善的证券市场也是货币政策的传导载体,央行通过在证券市场上的公开是操作,放松或收紧银根,实现对经济的调控。就目前看,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依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的改革思路,已基本实现中央银行引导基准利率,市场供求决定利率的利率市场化目标。我国证券市场也在继续完善过程中,2015年我国股市大起大落以及央行救市的艰难表现,反应出我国证券市场的风险控制等多方面问题,目前随着资本市场开放进程的进行,我国逐渐进入期货期权等风险控制金融衍生工具,加强完善监管,逐步完善我国证券市场。

除了以上主要几个方面,有效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还要求科学的选择通货膨胀指标,准确有效的实现对通胀率的预测。我国目前尚处于经济转轨时期,经济主体间行为关系的可信度相对较低,存在非一致性预期的经济结构,还存在价格管制现象,因此,需要尽快建立一个精确的预测模型,准确地估计出货币政策变动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五、结论及启示

综上所述,通过对不同国情经济体之间的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国家与不实行的国家之间进行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基于对西方实践的研究发现,通货膨胀目标制作为上世纪90年代兴起的货币政策框架选择,对不同经济体的通胀目标实现有显著作用,不失为一种好的控制通货膨胀的政策方法,对我国有一定的借鉴与启示。然而,目前面对国内央行独立性,汇率制度、完善证券金融市场等问题,我国尚不具备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成熟条件。但问题正在被解决,对未来我国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可以保持一定信心。

参考文献

[1]生蕾.从西方实践看我国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可行性[J].经济研究导论,2007(9).

[2]邢科.浅谈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有效性[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4,(12):26-30

[3]刘东华.通货膨胀目标制稳定通胀预期了吗[J].财贸经济,2014,(7):62-71.

[4]赵健.通胀目标制的经济绩效研究———基于基本DID和扩展DID模型的实证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5(12):56-60.

[5]孙丽.通货膨胀目标制实践经验的国际考察[J].当代财经,2007(10).

作者简介:牟宗昕(1994-),女,江苏省苏州人,应用经济学硕士,单位: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应用经济学金融学专业,研究方向:金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