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汽车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方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2

江淮汽车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方式

马道永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合肥230601)

摘要:本文根据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产学研合作的现状,首先阐述了产学研合作为什么要以企业为主体的原因,系统的分析了企业应具备的能力,提出了江淮汽车产学研合作的技术创新方式以及坚持集成创新的原因,最后提出产学研合作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企业;技术创新

Abstract:Inthispaper,accordingtotheJianghuaiAutomobileCompanyLimitedcooperationpresentsituation,firstlyexpoundswhycooperationwithenterprisesasthemainstayofthereason,systematicanalysisoftheenterpriseshouldhavetheability,putforwardJianghuaiAutomobileCompanycooperativetechnologicalinnovationpatternsandwhyshouldadheretotheprincipleofintegratedinnovation,finallyputsforwardthecooperationshouldpayattentiontotheproblem.

Keywords:Researchcooperation;Enterprise;Technologicalinnovation

1引言

产学研合作,是指以企业、高等院校、研发机构为基础,在政府、中介机构等的大力支持和协同下,合作进行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不断进行知识和技术的转移、消化、吸收和再生产,以实现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研发能力提升等功能的复杂过程。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强调产学研合作的核心目标是进行技术创新,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

2江淮汽车产学研合作现状

目前为止,江淮汽车相继与各高校、科研院所成立了“JAC-同济同捷汽车联合研发中心”、“JAC-合肥工大汽车技术研究院”、“JAC-华中科大汽车技术研究院”、“江淮汽车—天内所发动机技术研究院”四个产学研实体;与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巨一自动化装备有限公司共建了新能源汽车工程研究院;同时在政府部门的组织下,加入了“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江淮汽车在产学研合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通过对合作过程进行跟踪以及对合作项目结果进行分析发现了一些问题,一个项目自合同签订生效之后,开展项目就成为了合作方当中某一方的工作,一般来说,企业是技术的需求方,也是资金的提供者,而高校、科研院所是技术的提供方,通过技术成果来获取资金,在无形当中,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成了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合作各方的地位变得不平等,产学研合作的性质也就随之发生了变化。当项目启动后,企业参与者大多是以一种管理者或者验收人的身份出现,没有真正的参与到项目当中去,项目完结后,只知道结果如何,对中间环节的开发不了解,因此也不能建立有效的过程管理办法,不能准确掌握项目进度,导致项目延期等情况发生,合作完成后,技术或产品成果以一种交钥匙的方式交给企业,企业自身人员能力却没有得到提升。

3产学研合作方式的选择

3.1产学研合作方式分类

产学研合作形式多样,按照合作目的分类可分为:合作进行技术开发,合作进行人才培养,合作利用高新和科研院所的实验设备和仪器,也就是说产学研合作,既可以是合作进行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也可以是合作进行人才培养,还可以是合作共享和利用设备和信息,合作内容丰富多样。江淮汽车主要是前两种,一是就项目和各高校开展合作,共同进行技术开发、项目公关;另外就是合作进行人才培养,公司与合肥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合作,对研发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提升研发人员能力。

按照合作方式分类,有基于正式契约的正式合作和关系契约的非正式,对正式合作方式,按照合作契约不同,可分为技术转让、联合开发、委托开发、技术咨询和共建实体五类。

3.2集成创新必须坚持的原因

高校研发人员的创新能力更多反映在单元技术开发能力上,以一种理论的方式存在,从产品集成创新的角度看,他们的多种技术综合集成能力比较弱,要求高校的科研人员具备新产品的总体集成设计和研发能力比较困难。企业内的研发人员在一定的技术基础上,更容易培育出这样的能力,更应该由企业来担当这样的任务。

一方面是因为目前产品创新往往要应用多种来源的多种单元技术,发明这些单元技术的企业往往是不同的。事实上,每个模块和零部件的提供商都希望自己的技术成为系统中最重要的技术,这样该供应商就可以增强对整体产品的控制能力,获得更多的利润。这样,产品集成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运用各种技术设计出新产品,还要平衡各种技术在产品中的作用,尽可能减少供应商对新产品的影响和控制力,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显然,这种产品集成创新能力是企业本身应该掌握的核心能力,如果企业没有掌握,而是由外部提供,对企业而言非常危险,易导致企业开发新产品失败。

另一方面是为了解决产品创新中多种技术集成的复杂性问题,企业的产品创新实际上是围绕集成进行的一个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从技术上来说,研发人员需要多次尝试改变各种参数,用这样的方法判断系统内一个组成部分的变化如何影响其他组成部分。在具有多个组成部分的产品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非常多样并且复杂,通过不断试验理清这些关系,创造一种组织架构来规范这些关系,则无须担心哪个部分在争夺利润和控制权的过程中更具有优势。

4产学研合作应注意的问题

4.1利益相同

产学研合作的参与者必须有一个共同的利益追求点,在统一目标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各自优势,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逐步形成共同发展的合作关系,以实现教学、科研与生产的有机结合,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形成产学研联合的良性循环。

4.2和谐共赢

产学研合作要始终坚持“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共谋发展”的原则,形成多赢的产学研联合利益机制。在合作的过程中,教师、学生和科研人员可以直观的了解到社会发展对科技的需求,促使他们所研究开发的技术更具有实用性,也可以激发企业对技术创新更大和更高的需求,推动企业快速进步。

4.3平等

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合作各方应注意相互尊重,平等对待。一般来说,在合作过程中是以企业为主体,因此常常是企业在合作中占据主导地位,这就和产学研合作的原则相违背,合作各方应在遵循各方的基本规律和国家的有关法律基础上,通过协商解决合作中产生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在兼顾各方利益,保证各方均能获益的前提下,寻找平衡点,缩小矛盾,共同维护合作的局面。

4.4制度明确

产学研合作过程中要建立严格的奖惩机制。无规矩不成方圆,作为一个由学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人员组成的共同体,要在人员、岗位和职能部门等各个方面建立一系列的考核、评估、监督和激励机制,做到考核准确、评估合理、监督有效和约束有力的管理格局,以调节合作各方的利益关系,调动成员的积极性,保证按质按量的完成合作任务。

5结论

本文通过对产学研合作及技术创新方式的探究,明确了企业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应当占据主导地位的正确性,通过坚持集成创新,持续提升产品品质,最终能够实现企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总体实施方案》科技出版社P139-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