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在河南方言中的语义、语用辨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1-21
/ 2

“中”在河南方言中的语义、语用辨析

刘苏晴

刘苏晴华中师范大学

摘要:在中原官话中,“中”是指“好”的意思,在现代汉语书面语和口语中使用也比较广泛、用法也较为灵活。河南方言里,“中”也是使用次数比较频繁的一个词,对“中”的词性、语义、和语用辨析,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掌握和使用“中”。

关键词:中词性语义语用

幅员辽阔的央央中华民族,东西南北不仅地理环境差异甚大,语言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根据社科院最新公布的方言区划分,我国大概可以划分为七大方言区。大学一个宿舍有时候就有来自不同地方的姑娘,时不时蹦出来的几句方言,就会让你捧腹大笑。湖北的学生说自己这几天苕头日脑的,我问啥意思?他说“很笨”的意思,MyGod,真是猜不着。同样,河南方言的“中”也有其独特的用法,具有独特的语义和语用内涵。

一.“中”的词性辨析

(一)形容词“中”

河南方言中的“中”可以充当形容词,一般表示对人或事物的积极肯定的评价。例如:

这姑娘厨艺真中(意思是这个姑娘的厨艺很棒)

这匹马真中(是说这匹马品种是极好的);

(二)动词“中”

“中”还具有动词性的含义,而且这个动词往往和烹饪有关,例如:

妈,饭中了,都煮了二十分钟了(意思是馒头已经好了)

(三)形容词“中”还不受“很”、“非常”等程度副词的修饰,与“啦”、,“啊”连用的时候构成感叹句,表达一定的感情色彩,既可以表示喜悦之情也可以表示愤怒之情。例如:

中啊小伙子,听说你考上北大了啦!(表示喜悦之情)

中啊你,翅膀硬了,不听话了(表示愤怒之情)

(四)在河南方言里,表示禁止、请求意义的祈使句,常在句子开头加上“中啦”用来加强语气。例如

中啦,差不多就可以了!(读降调,表示禁止意义,尽量少说话之意)

中啦,咱走吧(读轻声,表示请求意义,咱们快走吧之意)

(5)“中”用于疑问句中,常用“中不”或“中不中”来表达疑问。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好吗”、“可以吗”。例如:

“你看他的说辞中不中?”(问句中的中常常可以省略为“中不”)

二.“中”的语用内涵

19世纪德国心理学界冯特认为:“人是社会的产物,人的心理具有社会性,而表达人心理工具的语言也具有社会性。语言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的社会性;文字之所以能顾产生,就是因为他是用于交际的。日常交际中,我们都会遵守礼貌原则和合作原则,使得话语交际能够顺利的进行,交谈双方有良好的交流欲望,“中”作为词组含义使用的时候,就符合合作原则,显示了对听话者的尊重。如:李:你能帮我一个忙吗?

红:中,什么忙,你说…

在河南方言里,“中”的使用,一般是包含褒义,显示了北方人的豪爽性格,单独回答别人的问题时,不仅遵循了合作原则,更是增进了彼此的感情,在日常交际中使用的比较频繁。

三.“中”的文化内涵

中者,不偏也,天下之大本,故君子务本,本立道生;

庸者,不易也,万物之根基,故君子固本,本固速成;

和者,乐业也,天下之达道,故君子乐本,天健中节。

(一)中庸之道

河南,地处中原地带,自古君王统治不仅仅想在法理上征服人们,在思想上也要对人们进行绝对的征服。从儒、道、佛思想到宋明理学,中庸思想始终贯彻。

什么是中庸呢?按照字面的意思去理解就是不偏不倚,调和折中。中庸之道,在整个中华民族文化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给河南人的印记犹深。这是因为道家的始祖-----老子是河南人。孔子虽然出生在山东但是大部分时间却在河南境内周游;玄学名士也大多为河南人,竹林七贤齐聚河南武陟的竹林,谈玄说理;理学的创始人二程,其主要活动也是在河南,佛教也是首先传到河南的,以洛阳的白马寺为证。中庸,是河南人为人处世的一大法宝,在构词中,中不中就体现了这一观念,例如对一个人提的建议表示怀疑时,不直接说“不中”,而是用商量的语气反问“中不中”,这样的为人处世之道正好体现了这种中庸的思想。

(二)区域位置

这一心理也与地理位置有关,古代学者认为帝王之所尤为重要,君王所居的地方是国都、必须是中心。历史上,开封、洛阳、郑州、安阳都做过许多次君王的都城。据此长期居于国都的臣民,难免会产生封闭心理。以骄傲心理自居,以为处天下之中,优越感倍增。这种心理类似于近代清朝北京人的想法。现如今我们可以在河南看到很多这种建筑,现在很多农村,按照北京四合院的模式构建自己的家园,独门独户。很有老死不相往来的意思。这种心理在语言上也会反映:例如,中原有“中州”的说法。相传禹治水分为九州,八方为中央,“中”即为四方之中,河南就是那时候的中州,另外还表现在对周围民族的称呼上,将南方人称为南蛮,将山东东部朝鲜、日本等地的人称为东夷等等。

(三)哲学意味

中的哲学意义:中字在中国古代哲学中代表不偏、中正、好的意思,也表示一种人生处世的态度,比如中庸之道。中字是由一个0(口)字和一个1字组成,0是大道的体,1是大道的用。中字由0和1组成,同时拥有了大道的体和用,所以中是道的大成。中代表中国的人文哲学,是中华的密码,大道之体是仁爱、友善、宽恕、和平的,大道的用是惟精惟一的。《周易》所说的中与我们熟知的“中庸之道”其实是互相吻合的。另外熟悉太极拳的人知道,太极拳讲究“不偏不倚,无过不及”无论什么招式,什么力度运动中都要中气贯通、一脉相承。无论是《易经》中的太极,还是太极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都是至关重要的。河南方言“中”的使用就受到了他们的影响,不管你在什么场合使用“中”,都会给人豪爽之意,不会使人心生厌烦。

四、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和研究,我们对河南方言里“中”的特殊意义、用法、以及它的文化内涵有了初步的了解。“中”,可谓是河南方言的标志,不仅其使用频率极高,而且它所反映的文化内涵也非常丰富。一方面,“中”在河南方言中,有褒义特征,表示肯定、赞扬、赞美、认可、可以、好、等特殊意义;另一方面,河南省所处的优越地理位置,以及其悠久历史赋予方言中的丰富文化内涵,使得河南人对“中”的热爱,将在河南方言里世代相传。

参考文献:

[1]【美】萨丕尔.语言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2]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商务印书馆,1980年5月.

[3]朱德熙.语法讲义[M].商务印书馆,1983年8月.

[4]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

[5]曹志耘.方言与地域文化研究的对象和方法[J].语文研究,1999,(2).

作者简介:刘苏晴(1996.1.18)女,汉族,河南省周口市人在读研究生单位:华中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研究方向: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