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护理现状与进展

/ 2

早产儿护理现状与进展

莫仁娟

莫仁娟(广西环江县人民医院广西环江547100)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9-0339-03

【关键词】早产儿护理新生儿期进展

早产儿是指胎龄超过28周却未满37周,出生时体重不足2500g,身长小于47cm的新生儿[1],占新生儿的比例约为12.7~20.8%,有着较高的死亡率,约15%的早产儿于新生儿期死亡[2],尤其是出生1周内[3]。此阶段的护理一直是儿童医学护理的挑战,一方面由于早产儿各个器官发育均不成熟,生理机能较差,免疫系统功能差同时缺乏抗细菌定植能力,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在护理过程中容易出现很多护理的安全隐患,护理人员尤需要给早产儿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确保早产儿正常的生理、心理的健康发育;另一方面刚出生婴儿是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良性刺激对于促进早产儿脑功能和结构的发育起着关键的作用。从这一层面上说,精心科学的护理对于确保早产儿的存活率和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是预防早产儿疾病,保证其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本文就早产儿的护理进行如下综述:

1皮肤护理

早产儿的皮肤娇嫩,皮肤厚度仅有成年人的十分之一,皮下脂肪薄,体温调节能力差,容易受到刺激,因此做好早产儿的皮肤护理非常重要。首先,早产儿出生后脱离母体相对稳定的温湿度环境,比较脆弱,容易受到不同途径、不同程度的损伤,因此保持适度的温度和湿度尤为重要。保暖可以促进早产儿血液循环,改皮肤血供,增强皮肤的抵抗力;保温可以适时弥补早产儿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的不完善。其次,早产儿脐部是一个易被感染的部位,护理不当有引起脐部感染,甚者败血症的可能。对于脐部护理的消毒剂,碘伏、乙醇、药膏以及清水都可以选用,自然干燥法是WHO较为推荐的脐部护理方法。传统的气门芯摘脐和脐部残端护理方法都需要等待残端自然脱落以后,增加了脐部感染发生的几率,再次,就是臀部的护理。早产儿的臀部由于每日都被包裹在不透气的尿片中,容易长时间的被大小便浸渍引发红臀或者尿布疹,严重者还会出现水泡。因此需要使用柔软同时吸水性较好的尿布,保持早产儿臀部的干燥,勤换尿布。总之,早产儿的衣着以吸水性强的棉布衣料为主,尽量避免深色或者使用过防蛀剂的衣物。

2沐浴方法

早产儿沐浴在预防和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价值。沐浴可以清除粘附在早产儿皮肤表面的羊水中含有的蛋白,使细菌缺乏有效地生长基,降低细菌感染的几率;同时可以扩张毛细血管,增强早产儿散热能力,利于早产儿的防病保健。洗澡时需要严格控制水温,不能用护理人员的手或者肘部大致估测,而是应该按照温度计来精确测定,尽量安排在早产儿吃奶前1~2h时进行洗澡。对于不适宜洗澡的早产儿可以用柔软毛巾轻轻擦拭皮肤,以保证早产儿全身皮肤的清洁[4]。

3安全护理

早产儿脱离母体的保护,没有语言和自理能力,病情变化迅速;同时早产儿病室属于无人陪护的病区,稍有疏忽则可能出现严重的护理安全问题,因此在此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尤须加强,早产儿的安全护理一直是产科病房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3.1环境的护理产房的湿温度对于减少早产儿硬肿症,防止失热有着重要的意义。建议早产儿的病房温度应在24~26%,湿度应维持在55~65%[5]。同时,为了维持早产儿的体温恒定,尽量所有操作都在暖箱中进行,暖箱内的冷开水尽量每日更换[6]。对于接触早产儿的医疗用品包括暖箱、光疗箱、辐射保暖台等仪器可分别采用插拭、浸泡和高压灭菌的方法进行消毒灭菌。另外,早产儿室需要定时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床铺不可以太软,以免影响早产儿的全身骨骼发育。

3.2母婴同室护理目前提倡母婴同室,也就是对于早产儿的所有护理措施,包括早产儿洗澡、抚触、游泳、足跟血采集等都在母亲的床旁进行,早产儿的护理工作已由传统的封闭式母婴分离的集中护理转为开放式的母婴同室护理方式,不但提高了产妇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使得产妇回家后对早产儿的护理能够很快的接受和掌握,促进了母子感情,也缓解了产妇对于角色转变带来的紧张情绪,使早产儿得到了更加安全的护理服务,是一种提高早产儿服务质量的有效服务模式。通常这种方式适用于正常足月儿和体重大于1500g的早产儿[7]。但是此种护理方式无形之中使得病室内空气质量欠佳,加之早产儿免疫机制还未充分发育,对外界抵抗能力还较差,增加了早产儿发生感染的几率,尤其是上呼吸道和皮肤的感染,因此应该严格执行探视制度,减少探视人员,皮肤病患者和呼吸系统感染患者严禁探视和接触早产儿。

4体位护理

体位的护理对于早产儿器官机能的发育、疾病的康复至关重要。目前,有专家认为:俯卧式较仰卧式护理对于早产儿生理方面的发育有很多潜在的优势,既可以增加血氧结合率[8]、又可协调胸廓和腹肌之间的协调运动[9]、还能改善早产儿的肺功能[10]、促进胃排空,减少胃潴留[11];能够增强早产儿腕部、手臂和项背部肌肉的力量;这种姿势最接近胎儿在子宫内的自然状态更有利于让早产儿获得安全感,提高早产儿的睡眠质量;容易塑造完美的头部外形,对早产儿的神经发育、心理安全都有益处。胡福华[12]通过对60例早产儿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循证医学体位护理,即通过相关文献检索得出俯卧位是早产儿最适宜的体位,结果发现此体位护理明显降低早产儿呼吸暂停和呕吐的发生率,缩短了住院时间。当然对于一个月内的早产儿还是不建议这种姿势,此阶段婴儿不会转头,容易发生睡眠时窒息。

5抚触护理

早产儿呼吸中枢和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在此阶段对早产儿进行良性刺激,也就是通过抚触者对早产儿皮肤各部位进行有次序的、有技巧的按摩,使良性刺激通过皮肤感受器传到中枢神经系统以促进呼吸系统和其他神经系统的发育,对于婴儿喂养不耐受状况的改善更是立竿见影[13],可以说是一项低成本高收益的技术。早产儿抚触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被应用产科应用以来,已在医院和家庭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当然抚触是否会出现心理依赖或者成瘾性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系统研究。抚触护理需要在早产儿安静状态下进行,尽量用指腹或者掌心抚触,保持抚触的节奏,避免接触早产儿的眼睛、脐部和乳腺部位。

6喂养护理

根据早产儿出生时身体状况的不同[14],可分别予以经口喂养和胃管喂养两种方式,前者是最好的营养摄取途径,适用于吸吮、吞咽功能较好的早产儿;后者适用于吸吮、吞咽功能较差,但是胃肠功能尚可的早产儿。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早产儿的体重、摄入耐受情况每日进行热量进出入的估算[15]。科学的喂养方式不但是保证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关键[16],同时也可以明显降低胃肠道、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早期微量喂养是近年来最为提倡的一种喂养方式,是指新生儿自出生后24小时内即予以母乳或者早产儿配方奶,奶量<20ml/kg.d的喂养方式[17],认为可以较好的控制奶量和加奶速度,促进早产儿胃肠道血流的供应,刺激血清胃肠激素的分泌,增强胃肠动力,防止胃肠道废用性萎缩,加快胃肠功能的完善[18-19]。钟萍[20]在早产儿进食之前先给予短时间的氧气吸入,发现可以通过减轻吸吮、吞咽引起的耗氧而明显降低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发生率。

早产儿护理有其特殊性,因其出生时即伴有各器官功能发育的不完善,同时无法说话对于护理人员的护理技术、服务态度没有能力表达自己的喜好和满意度,在护理过程中容易出现很多护理的安全隐患,护理人员尤需要给早产儿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确保早产儿正常的生理、心理的健康发育,降低早产儿的死亡率。

参考文献

[1]姜云仙,梁月香.早产儿发展性照顾的护理体会[J].江苏医药,2010,36(8):989-991.

[2]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86—88.

[3]杨春风.体位干预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进展[J].护理研究,2010,24(3):664-665.

[4]周晓丽,何金根,潘家华.晚期早产儿并发症10年临床资料对比分析[J].安徽医学,2011,32(3):259—26l.

[5]王雅晶.早产儿护理方法的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11):441.

[6]史学,陈建军.实用儿科护理技术[M].北京:科技出版社,2008:42.

[7]孙彩凤.母婴同室母乳喂养、健康教育对婴儿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4):3209-3210.

[8]龚梅,王珏,徐悦.新生儿舒适护理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7,21(1B):95-96.

[9]梁丽清,谢映梅.不同体位在早产儿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杂志,2010,31(7):1158.

[10]杨春凤,吴芸,周应玲.体位干预对早产儿呼吸、循环及胃肠功能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8,23(11):36-38.

[11]娄春艳,钟荣梅.俯卧位对加速改善早产儿胃潴留的临床观察[J].实用临床医学,2008,6(9):89-90.

[12]胡福华.循证护理在早产儿体位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2):107-108.

[13]黎彩霞.新生儿抚触应用于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的效果观察[J].医学理论与文践,2010:23.

[14]刘素娥.50例早产儿的护理体会[J].求医问药,2012,10(6):733.

[15]任向芳.晚期早产儿的护理进展[J].护理研究,2012,26(7):1924-1926.

[16]韦艳飞,蓝利烨.早产儿护理研究进展[J].齐鲁护理杂志,2010,I6(7):135.

[17]张长军,崔晴.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的临床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0,17(6):80—81.

[18]李公利,孔娜.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的临床观察[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2,33(5):380-381.

[19]张喜清,罗孝华.早期微量喂养对早产儿的生长发育的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22):360.

[20]钟萍.护理干预对预防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影响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0):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