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驾驶员在驾驶中的安全问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汽车驾驶员在驾驶中的安全问题

王洪扬

(华北西部管具公司新疆轮台846100)

摘要:随着民众生活质量不断飙升,涉及汽车保有量开始急速增加,同步状况下也引发愈来愈多的交通事故。须知汽车行驶过程中,涉及现场交通安全性和驾驶员自身素质紧密关联,而这部分素质具体可以细化为生理、心理、技能、思想道德、科技和法律等素质。至于哪些因素经常会导致汽车驾驶的安全问题,又当如何训练驾驶员来进行预防,文章重点就汽车驾驶员在驾驶中的安全问题展开论述。

关键词:汽车驾驶员;驾驶过程;安全问题

引言

汽车是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具有高速、灵活的特点,在所有的运输方式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汽车保有量越大意味着对汽车驾驶员的要求越高,通过对近些年的安全交通事故调查发现,影响行车安全的因素主要就是驾驶员自身问题,因此就需要对汽车驾驶员在驾驶中的安全问题展开论述。

1汽车驾驶员行车安全影响因素

首先是生理素质。首先,驾驶员自身感知系统以及听力系统对行车安全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相关研究表明,人自身的知觉能力和年龄有着直接的关联,10-17岁活力为百分之百,然而判断力和反应能力不佳,在操作中不能安全流畅。18-29岁反应力和判断力都增强,是最好的驾驶年龄。在30岁以后人自身的综合能力逐渐下降,因此交通法规定驾驶证考取年龄限制在70岁以下。同样听觉系统对行车安全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对车距和车速判断以及控制中主要就是依靠听觉和视觉系统的结合来实现。第二,驾驶员色觉以及视觉系统和行车安全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对车辆驾驶当中,色觉障碍人员对交通信号灯以及指示牌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交通法规定,相对于色盲或者色弱人员不能考取驾驶证。在车辆驾驶中,驾驶员自身的视觉水平对自身和乘客的安全有着很大的联系。驾驶员在对外界环境进行分析判断当中,大部分都是依靠视觉系统来实现。人视觉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视力和视野,视力也可以分为两个内容,分别是动态视力和静态视力,人对于静态状态的物体判断力要大于动态物体,因此,车辆在行驶当中通常速度不断增加,视力也会随之降低,所以就需要在车辆驾驶当中对车距和车速合理控制。对于视野主要就是对周边事物观察的一个范围,车速对视野范围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在行车中需要将车速合理控制。第三,疲劳驾驶,在行车安全中疲劳驾驶会有很大的安全隐患存在,人是精神若是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大脑皮层就会长时间被抑制,造成人自身的知觉系统疲劳或者嗜睡,因此也就会使得发生交通安全事故的可能性增大。

其次是心理素质。在驾车当中,驾驶员

心理状态也会由于外界因素对其的影响出现安全事故,比如,一些恶劣天气或者突发情况,这对于驾驶员的心理素质和驾驶水平有着很大的考验,并且也在一定意义上对驾驶员的心理应变能力也带来挑战,因此,就需要重点加强驾驶员应对这些因素的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一般,在突发事件出现之后会使得驾驶员产生一系列的心理作用,同时也会带动生理产生反应,驾驶员需要加强高度的重视。除此之外,驾驶员在被外界因素干扰之后会出现多样化的心理反应,这就需要安全管理部门对驾驶员进行定期心理疏导,确保车辆驾驶的安全。

再次是专业技能。代表驾驶员专业技能的主要就是驾驶资格证,在考取驾驶证过程中,需要加强培训和测试,主要就是理论和实践两个环节。在对行车驾驶基础理论知识熟知考核通过并且通过实践考核之后才能够获取驾驶资格证。若是时间允许,也可以在日常中加强对驾驶技能的练习,确保驾驶专业技能不断提升。

最后是职业道德素质。驾驶员在行车当中也需要遵守职业标准。汽车驾驶员职业素质良好,对驾驶习惯的培养非常重要。如果汽车驾驶员对自身的职业素养不重视,在驾驶当中对相应的规章制度不遵循,这样不但会产生安全隐患,甚至还会造成相应非常严重的后果。

2日后安全驾驶的妥善性训练方法

作为优秀的驾驶员,必须时刻关注和正确预防有关安全问题,想要达成这类目标,就需要预先经历深层次的培训和实践,进一步提升驾驶员灵活应对外部干扰的技能,真正熟练的掌握驾车技术。

2.1基础性素质的全面改善

安全驾驶实际上就是驾驶行为中必须严格遵守的行为准则,所以必须预先透过驾驶员思想意识提升方面着手,即在平常训练活动中警示驾驶员明确有关行为准则,满足社会规范对于驾驶行为的最低规范标准,消除各类不正确的认识和行为,进而为日后长期安全驾驶奠定基础。如针对驾驶员展开深层次的交通类法律法规教育,令他们日后自觉予以遵守,维持驾驶安全性。

除此之外,还应该集中性改善驾驶员的基础性行为素质,令他们时刻关注自身和他人的安全状况之余,明确个人应该担负的责任。因此,驾驶过程中要着重锻炼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保证在任何突发状况产生时都可以从容冷静对待,包括堵车、刮碰、强行等,切勿因为个人心情烦躁而丧失对安全的把握,最终势必酿成不小的事故。

2.2驾驶技能的熟练掌握

想要安全驾车,还应该预先熟练性掌握基础性的驾驶技能,而这就需要在平常训练和驾驶过程中进行专门性锻炼。

2.2.1熟悉車辆的基础性能

驾驶员应该对驾驶车辆十分熟悉,包括车辆的结构尺寸、操控部件所处的位置、车辆的整体性能和制动效果等等,随后依照个人实际状况进行驾驶位置针对性调整,以确保行车时拥有良好的视野,能够正确处理一系列突发状况,减少安全隐患。

2.2.2提升驾驶技术水平

即要求驾驶员能够全面掌控车辆,能够在行驶过程中合理的进行车辆制动,减少更大事故的产生。具体方式就是在平常中训练驾驶员的心理素质,令他们做到在不同环境下冷静应对突发状况基础上,配合适当的制动方式来控制事故。

2.2.3强化转弯的熟练度

车辆转弯,实际上就是调整行驶轨迹的行为流程,一旦说其间注意力不够集中,就容易产生和对面或是后面车辆碰撞的事故。所以,平常训练中要着重提升转弯驾驶技术,力求快速创建一类良好的行为模式,能够在转弯的同时快速把握现场路况并及时发出转弯信号,借此降低可能产生的风险,保证在突发状况时可以予以正确操作。

2.3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

驾驶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汽车驾驶的安全性,因此,驾驶员要养成一个良好的驾驶习惯,进而保证汽车驾驶的安全性与可靠性。首先,应避免驾驶过急,驾驶员在出门前应做好相应的计划,保证时间的充足性,避免在心急状态下驾车。驾车时要保持轻松的状态,这样驾驶员的思维相对活跃,才能应对可能面临的突发情况。其次,驾驶员在驾驶汽车过程中,避免出现无谓地超车、加速和并线等操作。最后,在驾驶车辆出行前,驾驶员应提前做好驾驶线路规划,一方面保证不走冤枉路,另一方面避免临时观察道路而影响到驾驶的安全性。另外,在驾驶的过程中要礼让行人,避免出现开斗气车的现象,人对于汽车来说,属于弱势群体,驾驶员应熟知这一点。

3结语

总之,为了能够确保车辆行车安全,驾驶员一定要做好生理以及心理的有效分析,以此来应对一些突发状况或者恶劣的环境。强化安全理念,确保具有良好的驾驶习惯。同时还需要加强对交通法规的学习以及车辆维护维修工作,对车行车安全产生的所有因素都需要加强重视,以此使得驾驶安全,确保交通顺畅。

参考文献:

[1]邢大启.提高汽车驾驶员素质保障行车安全[J].铁路采购与物流,2017,12(10):62-64.

[2]崔郑维.试论汽车驾驶员在安全驾驶中的问题[J].汽车与驾驶维修(维修版),2018(06):98.

[3]李晓峰,马锦飞.汽车驾驶员安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述评[J].理论观察,2014(01):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