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1-11
/ 1

浅谈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李建新

李建新(栾川县第一实验小学河南栾川471500)

小组学习是教学过程中学生接受知识的渠道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是组内成员为了一个目标共同学习、合作、探讨而求得新知的过程学习。在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今天,注重教学中的小组交往合作学习,是激发学生自我确认、自我完善、自我实现和相互竞争的动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1.投身探究----乐学

在教师主导作用充分发挥的前提下,学生便是教学过程中自己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一篇课文,问题应从学生中来。小组合作学习就是要求教师过多地从民主平等的角度,去思考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组内的疑问和观点。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方法、手段、形式和步骤,使学生愉快地投身于师生共同创设探究的过程中来。

以《天窗》为例,在初学课文、小组合作讨论基础上,教师组织质疑,创设问题情境。可设计提问:“刚才在小组学习中,我们根据提示学了课文,有些问题在小组中已解决。但如果你认为有价值的可向大家介绍”、“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的可提出来请大家帮助”……学生提出:“为什么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风雨怎样猛烈扫荡?为什么说它们的威力……大十倍百倍?”“为什么说它是神奇的?”“如何理解从无中看出有,虚中看出实?”……结合巡视、大组交流,教师已掌握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的困惑难题,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很有质量,有些正是教学过程中要重点解决的,教师先不作回答,给学生留下自我选择、判断联想、开拓发现和创造的思维空间。根据学生提出的这些有待于解决并能深入学习课文的问题,结合教学重点、难点可归纳调整出本课的重点学习目标,即“继续学习比喻句,理解‘我’对天窗的特殊情感,激发从‘天窗’看世界的情绪”。围绕目标,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课文,在学习课文时,自己试着解决问题。

解题的途径便涉及到学法。设计学法,老师可提问:“我们可用什么方法来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反馈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抓关键句的方法学习。”“抓重点词……”“抓句设疑……”“联系上下文……”“学习比喻句……”学生各抒己见,体味自己学习成功的欢悦。老师又说:“理解句意的方法各有不同,你们提出的这些学习方法在学习这篇课文时都可运用,这些方法都能帮助大家品出词句的意蕴,挖掘课文中的语言因素,体会作者的真切感受。”教师不局限于一种学习方法而是引导学生将已掌握的多种方法融入到理解词句的学习过程之中,其结果是学生觉得自己思考的学习方法都可一试,学习更自信、更积极。

围绕目标,整个学习过程始终以学生提出的这三个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①什么时候,天窗是唯一的慰藉?②为什么天窗是唯一的慰藉?③天窗是怎样成为唯一慰藉的?这些有质量的疑问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学生打破了段落界限,从全文中去找线索,从整件事情的发展中去思考,在学习、认识、理解的过程中,教师再度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运用方法加深对课文内容、作者意图的领会。

2.自主学习----会学

过去的语文课常常满足于认识事物,分清段落层次,而忽视了范文中语言文字的训练。从小学语文教材看,有大量的文艺性课文,生动感人的故事,感情充沛的诗歌,引人深思的寓言,启迪心扉的童话,优美动人的散文,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教会学生探究语言文字。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已清楚地认识到除了读懂文章、理清思路之外,还要充分发挥范文的典型示范作用,必须推敲作者贵有疑”的道理。懂得要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质疑非常重要,可从题眼入手……掌握学习规律,知道如何学。在这里学生获得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学习的素质、方法和自主探索发展的钥匙。

在这其中,教师一是要重视学生平时知识经验的积累,使他们具有丰富的知识基础。二是要教学生多思多想,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三是要尽量给学生创造产生直觉和灵感的条件,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多为学生创设某种特定的问题情境,要学生能够对问题作出直接的理解和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