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课中的“串、活、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9-19
/ 2

复习课中的“串、活、动”

蒋蕾

一、注重一个串字——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乐于学习复习课的目的是要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使之条理化、系统化。这就需要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灵活有效地组织教学,拓展课堂教学空间,在“调”、“改”、“补”上下功夫,引导学生将分散的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整理、归纳和对比,并在此基础上纵横串联,做到学一点,懂一片,学一片,会一面。

1.“调”。本节课我以HeJun这个人物为线索,串成了一个小故事。从HeJun生病打电话请假——去医院看病——HeJun好些了去划船,收到一封信——阅读讲解来信——HeJun的回信——帮助HeJun做家庭作业。为了满足故事的需要,我把本单元各个版块的顺序加以调整,先讲授C项,然后是D项、B项,最后才讲授A项。整堂课环节紧扣,悬念迭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补”。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补充一定量的课外学习内容,或利用多媒体手段整合各种学习资源,增加英语学习的信息量。目前,小学英语教学“重精轻泛”,可理解性语言的输入量十分有限,严重制约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应根据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延伸和补充,扩大词汇量。

在本节课中,我根据五年级学生的特点,把D部分基本句型Whatdoes...usuallydo?的操练扩充为了一个语篇的训练,引导学生从习惯于词句的记忆,到成段文字的阅读记忆转化,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同时,由于语篇的形式为英文信的格式,让学生对于英文信件先有一个表象的认识,为六年级更深入的学习奠定基础。

3.“改”。这节复习课上,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充分体现语言的交际性,在处理B项Lookandwrite时,我把它改为了情景表演Seeadoctor。同学们兴趣高涨,积极参与。扮演医生的学生有的准备了实物,有的干脆用尺子充当压舌板;扮演病人的学生在表演疾病时,纷纷做出了各种痛苦的表情,演得惟妙惟肖。

教材是相对固定的,教学情景是不断变化的。这就要求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对教材进行修正、开发和创造。著名教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说过:“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因此,只有教师充分发挥创造性,激活教材,激活学生,才能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实现新课标的要求。

二、突出一个“活”字——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融于学习英语每周课时量少,这就要求教师在复习课上要尽量设计一些少而精的练习,既要注重练习的难度,也要注重练习的梯度。设计的练习应具有层次性:首先,应以基础练习为主,练习的难度不应太高;然后,在巩固的基础上,再适当增加发展性的练习,以训练学生的英语思维和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为重点,确保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复习有所提高。比如,在处理C项第二部分时,我是这样设计的练习:(1)仔细审图,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Who'sthatgirl?Howmanysubjectsdoesshehave?Whatarethey?Whoaretheboys?Whatdotheylike?(2)让学生看图说话,每人说一幅图;(3)听两遍录音,将对话补充完整;(4)朗读、背诵或以第三人称复述短文。以上四个练习,从教师以问答的形式引导审图到自己看图说话,从训练听力到默写单词到复述短文,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既复习了本单元的基础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达到综合应用知识的目的。

三、体现一个“动”字——施学习策略,让学生善于学习

1.合作。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复习时如能充分采用这种方式,既能开发学生潜能,又能提高复习的效果。合作通常在小组或同桌中进行。复习课中,我通过同桌合作的方式进行了大量的对话展示和情景表演。我认为同桌合作的好处有:分散难点,取长补短,增进感情。

2.倾听。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采用这样一种教学方法:考考谁的记忆力好。先倾听别人的回答,然后教师再根据这些回答提问。这时,每一位同学都有学习任务,都有事可做,有的听,有的讲,有的思考,所有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有过这种经历的老师都有过这样的感受,进行这一环节时,课堂总是异常的安静,每一位同学都聚精会神的倾听有利于学生有意注意习惯的培养。而且,我们要告诉学生,只有学会倾听别人,才能汲取别人的“养分”来提高自己。

3.背诵。刚刚的教学活动中,无论是打电话还是看医生的情景表演,乃至后面的来信回信环节,大家都能看出背诵课文的痕迹。我认为背诵是学习语言不可或缺的一种学习方法。古人云:数诵以贯之,思索以通之。背诵能增强学生的语感和记忆,潜移默化地提高他们说话、阅读和写作的能力。教学法专家马塞勒也指出,外语教学应该把感受放在表达之前在人类学习或习得语言的实践中,吸收总是领先于表达,这是一条普遍的规律。可见,要使学生不断积累所学的语言素材关键在于抓语言材料的输入。原文背诵作为有效的语言输入方法之一,应多加提倡。在背诵时,教师要指导学生:

1.不要急于背诵,要先让自己浸润在课文的感悟和积累中。背诵前,应听原文录音,不断跟读、模仿是必不可少的。

2.在理解的前提下进行背诵。教师要帮助学生把课文理出一条线,引导学生根据线索来背诵。

3.扩大背诵的范围。

教师还可以向孩子们介绍其他的语言材料,如名人佳作片段、名人演讲中的名句和段落、幽默风趣的笑话等。所选择的语言材料应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阅读写作能力。

(作者单位:徐州市民主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