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颅内压监测联合微量泵输注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动态颅内压监测联合微量泵输注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

王立江1宋立格2靳晓丽3张军良1李政荣1

王立江1宋立格2靳晓丽3张军良1李政荣1李欣1

(1河北省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河北邢台054000)

(2河北省邢台市临城县中医院内科河北邢台054000)

(3河北省邢台市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河北邢台054000)

【摘要】目的:研究动态颅内监测联合微量泵注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自2012年4月至2015年1月前来我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的患有脑出血的患者204例,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2例,观察组采用动态颅内压监测联合微量泵输注尼莫地平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不给予动态颅内压监测,采用与观察组相同微量泵输注尼莫地平法进行治疗,治疗周期均为2周,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及治疗后3个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后治疗后30d、治疗后90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都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后治疗后30d、治疗后90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都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GCS评分及住院时间都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采用动态颅内压监测联合微量泵输注尼莫地平法治疗脑出血结果显著优于采用单一微量泵输注尼莫地平法治疗法,适合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动态颅内压监测;微量泵;尼莫地平;脑出血

【中图分类号】R743.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3-0056-02

颅内高压是一种危急重症,常可导致患者病情的急剧恶化,甚至直接引发患者死亡,因此,如何及时准确的了解患者颅内压的变化情况后进行有效的治疗是能否挽救患者性命的重要。在我国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容易出现急性颅内压升高的情况,但由于每位患者的情况有所不同,出血部位及出血量都不同,限制了对此病症的治疗[1]。随着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和CT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中,简化了脑出血的定位及定量的诊断,为临床的有效治疗提供有效的诊断基础,尼莫地平是一种新型二氢吡啶类钙通道的阻滞剂,此药物对脑血管具有较强的选择性,是目前发现的最有效的脂溶性药物,能够有效通过血脑屏障。本研究选择204例患有脑出血的患者,分别采取动态颅内压监测联合微量泵输注尼莫地平法及单纯微量泵输注尼莫地平法进行治疗,对比治疗结果,现将结果总结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自2012年4月至2015年1月前来我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的患有脑出血的患者204例,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2例,观察组患者年龄为50~75岁间,平均年龄为(63.28±11.23)岁,其中男性患者56例,女性患者46例,对照组患者年龄为49~75岁间,平均年龄为(62.93±11.44)岁,其中男性患者56例,女性患者46例,所有入选患者均符合以下标准:有既往高血压病史,入院前72小时内有过发病,患者年龄均小于75岁。所有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均为3~6分。筛选中排除以下患者:发病3d以上,患者血压低于120/80mmHg,患者形成脑疝或已经重度昏迷,患者有严重的心脏、肾脏、肝脏实质性病变或其它并发症。脑出血诊断标准参考1995年中国第四次脑血管病会议脑出血的诊断标准。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不显著(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微量泵输注尼莫地平法进行治疗,尼莫地平(尼莫地平注射液,浙江九旭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4982,20ml:4mg)16mg加入生理盐水进行微量泵注治疗2周,治疗中随时监测患者血压,以不影响血压为治疗原则,后给予尼莫地平(尼莫地平分散片,金花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西安金花制药厂,国药准字H20000235,20mg)20mg口服.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进行动态颅内压监测,使用山东正大公司生产的有创颅内压监测数值,根据检测情况将颅内压增高分为:轻度(颅内压升高为15~20mmHg)、中度(颅内压增高大于20~40mmHg)、重度(颅内压增高大于40mmHg),将颅内压升高上线设定为20mmHg,持续时间为5min,一旦超过则给予药物处理。监测组降压原则:若为轻度患者,则使患者保持20~30°颈部为正中位的姿势,采用头高脚底的方法保持患者呼吸顺畅。患者中心动脉压应维持在70~90mmHg,中心静脉压控制在5~12cmH2O。改善患者身体微循环,防止血管痉挛。给予患者镇痛镇静处理,纠正患者体内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预防感染、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中度颅内压升高患者主要采用脱水治疗,可以根据情况采用20%甘露醇进行静脉注射,若出现手术指征则进行手术处理。对于重度颅内压患者要加强脱水治疗,并可以根据患者病情状况给予通气,冰机降温治疗,必要时可以进行穿刺排出血肿,减轻颅内压。

1.3观察指标

在患者入院时、治疗后30d及治疗后60d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2]。对两组患者入院时及出院时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以及记录患者平均住院时间。

1.4数据分析统计

本研究使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整理汇总,使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使用t检验。以P<0.05判断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

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后治疗后30d、治疗后90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都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后治疗后30d、治疗后90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都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细情况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x-±s,分)

注:a表示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

3.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后颅内压增高实现在临床上引起大脑功能损伤的重要原因,持续地进行颅内压监测可以准确的反应颅内压升高的情况,有助于尽早发现患者的病情并给予适当地干预,降低患者的病死率[3]。颅内高压是一种危急重症,常可导致患者病情的急剧恶化,甚至直接引发患者死亡,因此,如何及时准确的了解患者颅内压的变化情况后进行有效的治疗是能否挽救患者性命的重要。在我国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容易出现急性颅内压升高的情况,但由于每位患者的情况有所不同,出血部位及出血量都不同,限制了对此病症的治疗。患者脑出血后会引起血肿,到达一定程度后会压迫周围脑组织引起脑缺血,这也是引发水肿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血流的进一步下降,大脑存在大范围的低灌注区,会造成类似卒中的“半暗带”,并在远隔病灶的同一侧大脑皮层中造成脑血流量下降,导致缺血性损害的发生,最终结果是钙离子超载而加剧了脑水肿及缺血的发生,这一结论为钙离子拮抗剂的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4]。

尼莫地平是一种新型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其具有较好的脂溶性,非常易于药物通过血脑屏障到达患者脑部组织[5]。此药物可以阻断患者神经元的L型钙离子通道,特异性与钙离子通道中的一些相关受体进行可逆性的结合,阻止钙离子的跨膜流通,还可以增强线粒体和内质网对钙离子的储存左右,促进暴奖中钙离子的排出,从而减轻钙离子对细胞造成的负荷,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水肿,改善脑部血流量进而保护大脑,使患者逐渐恢复意识[6]。在对脑出血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能够有效的扩张血管,缓解血管痉挛,改善患者脑部血流量,缓解了因缺血造成的缺氧[7]。

本研究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差异不显著,观察后治疗后30d、治疗后90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都显著优于治疗前,观察后治疗后30d、治疗后90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都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治疗后GCS评分及住院时间都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

综上所述,采用动态颅内压监测联合微量泵输注尼莫地平法治疗脑出血结果显著优于采用单一微量泵输注尼莫地平法治疗法,适合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TisdallMM,SmithM.Monitoringintracranialpressureintraumaticbraininjury:currentstatusandfuturedirections[J].BrJAnaesth,2007,99(1):61-67.

[2]PlutaRM,Hansen-SchwartzJ,DreierJ,etal.Cerebralvasospasmfollowingsubarachnoidhemorrhage:timeforanewworldofthought[J].NeurolRes,2009,31(2):151.

[3]史忠岚,袁绍纪,李博等.连续动态颅内压监测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评价[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4,13(3):252-254.

[4]李春燕.尼莫地平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评价[J].中国综合临床,2007,23(9):807-808.

[5]安建忠.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疗脑出血中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11):52-53.

[6]王晨,张燕燕.尼莫地平对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观察与评价[J].中国药物评价,2012,29(1):56-57.

[7]金莉萍.微量泵输注尼莫地平在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及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20):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