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度独特选唐诗——梅庆吉新编《唐诗之春》等唐诗系列印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4-14
/ 1

角度独特选唐诗——梅庆吉新编《唐诗之春》等唐诗系列印象

丛坤刘晓媛

最近,由梅庆吉先生选编,大连出版社出版的一套唐诗选本与读者见面了,该套丛书共计六本,由《唐诗之春》、《唐诗之夏》、《唐诗之秋》、《唐诗之冬》、《唐诗动物园》、《唐诗植物园》组成,从5万余首唐诗中各以春、夏、秋、冬和动、植物为题结集。每集精选200首唐诗,并根据每首诗所表现的不同意境,配古画一幅。诗与画相互衬托,相得益彰。诗延伸了画的情感元素,画拓展了诗的想象空间。作为先睹为快的一位诗词爱好者,这套唐诗系列给我以深刻与美好的印象。

印象之一,这是一套有品位的书。虽然有影视与网络的夹击,当下文学市场依旧热度不减,诗歌、散文、小说各有各的卖点、尤其是长篇小说创作,已连续数年出版,数量超千部。但这种出版业的热闹并不代表着文学的繁荣。对于广大文学爱好者而言,普遍感到当下文学太缺少有震撼力的作品了。因此一批具有怀旧情结的读者,将阅读视角转向中国古典文学,本套丛书的出版从选题上正抢了这一先机。但宋代至今唐诗选本甚多,能够找寻出一个新的角度并非易事。梅庆吉先生将历代名画与唐诗相配,并以春、夏、秋、冬及动、植物为选题的确很有创意。古代文人对于自然界所具有的亲和力是今人所无法企及的,也是古代诗歌经典之所在。诗、书、画是中国文化的精髓,表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与审美取向,三者浑然一体,相应成趣。也可说只有中国画这一艺术形式才最适合表现中国古典诗歌,才能呈现古典诗歌独有的意蕴。这一创意不是简单的拼凑组合,而是一种格调与品位的体现。

印象之二,这是一套精心打造的书,当下存在这一种现象:一个很美好的、很有意含的词汇,用得太滥了之后就失去了本意。如“大师”之于学术界,又如“打造精品”之于出版界。以往不常提“大师”之时,人们能够着实感到“大师”的存在;不提“打造精品”之时,滥竽充数的出版物并不多见。而当下所谓“精心打造”的出版物,究竟又有几多能被认可为“精品”呢?时下所谓“精品”往往是以豪华的包装示人,贵重新潮的材料,印制精美的封面,但难以掩饰的是内容的空洞与平庸。而此套唐诗系列能予人以精心打造之感是因其选者与编者实实在在的功夫付出。首先是“选”的功夫。唐诗5万首,从中按六个选题各精选200首,如无深厚诗词修养者绝难胜任。古画1200幅,搜集之难可想而知;其次是“注”的功夫。诗歌需要“注”,画不是要一般的“注”,而且还要对每幅画所蕴涵的意境进行言简意赅的揭示。也可说此套唐诗系列中诗、画作品之美是“选者”“注”出来的,这是一个平常人很难理解认识的复杂的艺术再创作过程。最后,是“编”的功夫。当下“编者不编”可谓是出版界的通病。一些出版社的编辑在经济核算指标的驱动下,将编辑出版工作视为生意承揽,稿子到手不作认真加工处理,草草付印,致使“出版垃圾”泛滥,读者怨声载道。而难能可贵的是这套唐诗系列,无论从版式设计到编辑质量都十分严谨认真、尤其是左右书眉的设计可谓别具匠心。编者根据不同的诗歌作品,选取配画的一角作为书眉压图。方寸之间,尽显功夫。正是这些细微之处的认真打磨,赋予了该套唐诗系列不俗的品格,体现了大连出版社严谨务实的编辑风格和出版实力。

印象之三,这是一部耐读的书。之所以耐读,首先是所选作品内容广博,辞句华美,魅力独具。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巅峰,千百年来深受国人的喜爱,唐诗中对自然界感悟咏叹之作甚多,其中不仅表现了诗者对大自然的赞美,更体现了古人独特的生命意识;耐读正是来自于选者、编者的精心构思。此套唐诗系列共分六册,每册各收200首唐诗。每首诗占1页,每册计200页。每页由五部分内容组成,即诗歌作品、难点疏通、诗义解说、配画和配画简介及其欣赏。难点疏通相当于诗歌的注解,为读者了解作品提供便利;诗义解说是对古典诗歌的今释。如果说难点疏通常属于基础工作的话,那么诗义解说则具有很强的创作性。1200首唐诗译成白话应当说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劳作;耐读更来自画与诗的巧妙配合,这是本丛书最为独特之处和最具价值所在。梅庆吉先生有很好的古典文学修养,为了完成这部丛书,他做了长期的学术积累、特别是在古典画册搜寻方面用力甚勤。当下学术界有一种不良的风气,轻视编辑、注释、考据这样的基础工作,而唯独重视论文、专著,殊不知正是论文、专著中充斥着大量学术垃圾。

梅庆吉先生为恢复高考第一届大学生,后又取得硕士学位。曾在高校任教,也曾供职于社科研究部门,后转入出版系统。其最大的学术优势是具有敏锐的出版洞察力,在捕捉选题方面很有一番功夫,本丛书的面世就是最好的证明。

(作者为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副所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