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生产力思想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8-12-22
/ 2

浅析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生产力思想

李晓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生产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发展社会生产力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一个最核心的问题。马克思主义是在科学的生产力观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发展生产力,它也最注重发展生产力。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推动的,其中生产力的发展是终极原因和决定性的力量。所以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的历史首先是一部生产发展史。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都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所决定的,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所以说,科学的生产力观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石。

一、毛泽东思想中的生产力思想

生产力思想在毛泽东思想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生产力思想主要体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闹革命就是要改变旧中国贫穷落后面貌,就是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历程中,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始终高度重视生产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光芒的正确思想。第一,生产力是评价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作用的标准。“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这是党内关于生产力标准的最早表述。这一标准虽然是在民主革命时期提出的,但它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要求。第二,革命的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领导人民群众起来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呢?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我们搞政治,搞政府,搞军队,为的是什么?就是要破坏妨碍生产力发展的旧政治、旧政府、旧军队……妨碍生产力发展的旧政治、旧军队力量不取消,生产力就不能解放,经济就不能发展。推翻妨碍生产力发展的力量,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经济。”第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随着我国主要矛盾变化,“我们的根本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不仅如此,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人还把生产力的发展与我国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联系起来,认为生产力的充分发展是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物质基础。因此,生产力思想是毛泽东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生产力思想

生产力问题,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一切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高度重视的现实问题。因为它不仅关系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能否得到体现,最终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党的三代领导集体都非常重视生产力问题。

(一)邓小平理论中的生产力思想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生产力思想受到格外重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人发表了许多重要论述,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生产力思想,并体现在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改革开放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等理论内容之中,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许多重要论述中,“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理论问题提出的。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内含了社会主义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思想。“根据我们自己的经验,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使生产力发展,这是主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表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我们总结了几十年搞社会主义的经验。社会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过去我们并没有完全搞清楚……社会主义的任务很多,但根本一条就是发展生产力。”这就强调了发展生产力的极端重要性。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人之所以把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因为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首先,它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进行科学分析得出的最重要的结论。其次它是解决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和手段。它为巩固社会主义建立强大的物质基础和为将来向共产主义过渡准备必要的物质条件。他们不仅从一般意义上提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而且立足当代中国实际,强调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都要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这为以后的领导集体的工作重点指明了方向。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生产力思想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人在坚持邓小平生产力理论的基础上,适应新形势,对当代中国发展什么样的生产力、如何发展生产力等基本问题提出了一些新观点。江泽民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论述中提出,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江泽民在生产力之前加上“先进”二字,将生产力明确划分为先进和落后两部分,这就深化了对生产力的认识,实现了对邓小平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发展生产力,不仅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而且要在实践中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要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要坚决冲破一切妨碍生产力发展的做法和规定,坚决革除一切影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弊端。要立足中国现实,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开拓促进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新途径。江泽民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不仅把发展生产力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联系起来,还适时提出要把提高人民的素质当作发展生产力的第一要务来抓。“我们党要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我国工人阶级,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我国农民阶级和其他劳动群众,同工人阶级紧密团结,是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不断提高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群众以及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性,始终是我们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必须履行的第一要务。”江泽民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还指出发展生产力应选择跨越式发展模式,要走可持续发展的文明发展道路。以上观点都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发展生产力的根本思想,又与时俱进对其进行了理论创新。

(三)科学发展观理论中的生产力思想

邓小平曾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的著名论断。和平与发展,关键在于发展,和平是发展的一种状态。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在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更深入、更全面、更系统地提出了发展的新思想。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党作为执政党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政治、文化相协调的发展,是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共产党人要坚持以兴国为己任,以富民为目标,走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经过长期的努力,不断向党的最终目标前进。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进行了全面的诠释。它是在继承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发展生产力思想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征赋予其新内涵。首先,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离不开发展;解决国内外各种经济社会问题,保持社会稳定,离不开发展;维护国家主权及领土完整,离不开发展。历史与现实使中国人民认识到,中国的出路在于发展,中国的希望在于发展,中华民族的命运和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皆系于发展,中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在发展。而这一切都必须依赖于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发展是基础,离开生产力的发展一切都无从谈起。其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从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规定。人是生产力的主体,生产力的发展及发展的程度归根到底是人来决定的。人只有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才能有更多的精力和体力去充分的发展生产力。反过来生产力的发展又会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二者的作用是互利互惠的,所以强调以人为本也就是强调生产力的重要性。最后,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是对以前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纠正,其目的还是为了更好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76.

2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34.

3十五大报告辅导读本[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13.

4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72.

5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十七大报告[A].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1.

6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十七大报告[A].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1.

作者简介李晓,女,山东临沂人,济宁医学院学生处科员,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