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预算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9-19
/ 2

论高校预算管理

刘美荣

刘美荣(河南工业大学财务处,河南郑州450000)

摘要:高等学校预算是国家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进行各项经济活动的前提和根据。从预算编制的原则和方法看,当前高校预算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应加以改进。

关键词:高校;预算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0.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9A-0085-02

预算是现代财务管理的一种方式,它贯穿于会计活动的全过程,从根本上保证了一个组织的良性发展。高校预算就是高校对教育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它不仅明确了预算的编制手段,而且也对高校预算管理的职权、预算管理的审查与批准及预算的执行、决算的形成、预算监督和法律责任做出了科学的规定。高校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可行事业发展、实现由报账核算型向核算管理型

一、高校实施预算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政府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深入,以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作为核心的财政四项改革,正在全国行政事业单位逐步实施。预算管理作为高等学校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贯穿于高校财务管理的全过程,是高等学校进行各项经济活动的前提和根据。近几年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给高校带来了一个快速发展机遇,高校资金流量迅速增大,迫切需要高校加强财务管理,使资金管理和控制与学校的事业发展相适应。而预算在组织资金活动的规划与控制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预算的编列对资源使用的效率、对有限资源的合理而有效的配置都有很大的影响。

高等学校预算管理,不仅是高等学校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也是国家预算管理的要求。通过预算管理与控制,有利于加强对高等学校收支活动的管理,保证学校各项资金的合理有效使用;通过预算管理与控制,强化预算的约束性,进一步增强学校的预算管理责任。所以,要加强高等学校预算管理和控制工作,提高预算管理的地位和水平,进一步建立更为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实现学校事业快速健康发展的目标。因此,加强高等学校预算控制与管理,对学校合理地筹措、分配和使用办学资金,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实现整体发展规划与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高校预算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预算管理观念淡薄,高校管理层对预算重视不够长期以来,高校办学经费基本上靠国家财政包揽,学校只是干上级批复的用款计划编制预算,简单地按开支标准管理支出。即使在高等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仍有部分领导认为预算可有可无,使预算流于形式。

(一)预算编制方法落后

我们有些高校一直沿用的方法就是以上一年的实际支出为基础,考虑下年度影响财务收支的各种因素来确定新年度的预算,也就是“基数+增长”的分配方法,这种方法会出现基数大的部门多得,基数少的部门少得,不可避免掩盖了上一年度的各种不合理的支出,并且是预算一年比一年高,造成教育资源浪费,也使部分人有机可乘,流失国家资产。在实际工作中,由于预算编制没有细化,预算管理水平不高,很多资金没有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具体项目上,屡屡出现哪里要的急就往哪里安排的情况,使预算约束力“软化”、“弱化”,预算弹性很大,预算指标没有约束力,起不到预算的权威性。

(二)缺乏预算绩效评价体系

年度预算执行完成后,对经费项目执行结果缺少考核,对合理开支经费的节约没有奖励,超支没有惩罚,使有些部门为了保证下年度不消减预算指标就尽量在年底将年初给的预算控制数用完,形成突击开支,造成严重浪费,资金利用率也低下。且没有对收缴学费、创收等积极组织、回收学校的各项收入的行为有所奖励,难以调动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三)预算缺乏严肃性、有效性、和权威性

有些预算项目常不按规定使用,有挪用、占用、串用等现象发生,财务核算缺乏科学可靠的支出标准,财会人员只能凭经验“拍脑袋”核定,一旦发生经费短缺,就得追加,影响了预算管理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四)预算执行缺乏监督机制

有些高校在编制支出预算时,缺乏科学分析,对预算执行中常有偏离预算的情况,有的变更经费使用用途,有的随意增减项目,有的则对专用款项缺乏统一的管理。尤其是对在预算下达后,没能实施监控、跟踪管理和指标考核,随意扩大支出标准。还有一些单位和部门领导法制观念淡薄或受利益驱使,不积极支持财务会计人员履行预算执行和监督职能,甚至设置障碍,使会计监督形同虚设,出现掩盖支出、虚报冒领等问题。有的高校基本建设缺乏科学规划,建设资金严重不到位,盲目开工建设,随意扩大建设项目,使预算缺乏严肃性、预算执行偏离计划的轨道,最终导致监督失效,发生许多经济问题。

三、加强高校预算管理的措施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发生,合理理财,应建立和健全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建章立制,实现高校预算的制度化管理

首先,可根据现阶段的实际,建立健全校院(部门)二级预算管理体制及机构、并制定有效的管理方法、标准。通过制定高校内部预算管理等制度,强化预算的严肃性。其次,要明确预算的收支范围、编制程序、编制原则和方法,预算执行和调整的具体规定,明确学校与下属学院(部门)各自在预算编制和执行中的职责和权限,使学校下属各学院(部门)都知道自己在预算管理中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做到预算合理、落实到位。

(二)加强宣传和培训,提高高校的预算管理素质

高校应加强部门预算改革的宣传,发动全员参与预算管理改革。同时,要加强对各学院(部门)负责人的培训,强化他们的预算管理意识,提高他们的预算管理技能,使他们既能自觉重视预算管理工作,又具有一定的预算管理水平(知道该怎么做)。这样,整个学校的预算管理工作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三)建立预算管理机构,加强对整个学校预算工作的指导和考核

高校可建立校长直接领导下的、由财务、审计等相关专业人员组成的学校预算管理机构,充分发挥专业人员的集体智慧,为学校领导层的预算管理决策提供依据。通过预算管理机构专业人员的集体工作,可以实现:(1)对学校及下属各学院(部门)提交的预算进行合理性、准确性和科学性的调查、论证;(2)对学校及下属各学院(部门)预算收入的完成情况、预算支出的执行情况和进度以及资金使用效益进行分析、考核和评价;(3)对学校及下属各学院(部门)预算调整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进行论证;(4)预算执行效果分析。

(四)将预算管理工作与高校内部各学院的考核和奖惩结合起来

高校可根据自身情况结合对各学院的考核,制定相应的配套奖惩措施。对积极增收节支、将相关收入纳入学校预算管理、预算执行情况良好的学院,在考核时加分,并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对有隐匿收入等违背预算管理规定或预算执行情况差的学院给予一定的处分。如警告批评、取消该学院的评优资格、在下年度该学院的预算指标中扣除一定的额度等。通过考核与奖惩的结合,维护高校预算的严肃性和有效性,充分调动学校内部各方面预算管理的积极性,更好地做好高校预算管理工作。

总之,坚持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既是落实国家财务管理政策的需要,也是学校科学管理的需要,更是学校长期发展的必然要求。作好预算管理决不是简单的财务活动,而是需要全学校上下级和各部门密切配合和实施的系统工程,各项预算管理办法需要长期坚持,需要不断修订和完善,从而摸索出一套符合国家预算管理政策,适应学校发展的预算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只要坚持政策观、坚持科学观、坚持发展观,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效益意识、节约意识、风险意识,依法理财,精打细算,节约开支,注重效益,就能把预算管理的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颜世廉,谭云时.新编预算会计学[M].湖南: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2]张建国.浅议高校预算管理.中国市场.2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