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院校国家级精品课程现状分析及对策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体育院校国家级精品课程现状分析及对策探究

张明明段芳芳

张明明1段芳芳2

(江西师范大学江西南昌330000)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41-1413(2011)12-0000-01

摘要:精品课程网络平台建设是国家为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信息化教学的重要举措。在观摩了体育类国家级精品课程网络平台的基础上,对当前网络精品课程的现状进行阐述,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字:体育院校国家级精品课程

为切实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共享优质教学资源,进一步促进教授上讲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育部2003年4月,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正式启动。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把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数量由2003年规划的1500门增加到3000门,建设力度显著加大,这为高校的课程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1】。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1体育类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现状

精品课程建设倡导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鼓励使用优秀教材,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解决好课程内容建设问题,而课程资源建成后的共享与应用是关键点和落脚点。

1.1体育类国家级精品课程占整个精品课程资源比例小

通过对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检索,从表一可以看出体育类国家级精品课程在八年建设中稳步增长,发展迅速。省级精品课程在2003年到2006年间,处于增长阶段,到2007年建成数量有所回落,到2009年呈急剧下降态势。由数据可以看出体育院校国家级精品课程存在总量不足,占整个精品课程资源的比例较小等问题【2】。

1.2术科和学科建设不均衡

截至2010年,我国高校国家级体育类精品课程共建成47门。其中包括公共体育课程7门,体育专业理论学科课程21门和技术学科课程19门(如图一)。体育类国家级精品课程表现出如下特点。第一,公共体育课程占精品课程总数15%,主要以《大学体育》为主。第二,体育专业课程数量占精品课程总数85%,是公共体育课程数量5.6倍。说明体育专业课程在体育类精品课程建设中的重要地位。第三,体育专业“学科”课程占总数较大份额(45%),“术科”课程份额较少(40%)。表明体育专业“学科”精品课程建设好于“术科”。

1.3体育类国家级精品课程覆盖面小

体育类国家级精品课程按行政区域划分,统计结果如下:华东地区12门,华南地区4门,华中地区6门,华北地区16门,西北地区3门,西南地区3门,东北地区3门;按经济地带划分,统计结果日下:东部沿海地区33门,中部内陆地区8门,西部边远地区6门。以上结果表明,国家级精品课程分布不均,覆盖面小,主要集中在华东和华北地区,安徽、江西、广西、海南、河北、山西、内蒙古、宁夏、新疆、青海、甘肃、贵州、西藏、重庆等地区没有体育类国家级精品课程,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好,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数量多。

1.4精品课程网络平台运行存在问题

通过对精品课程网络平台逐一访问,发现很多网络平台运行不正常,无法访问,比例接近50%,这是由于不少精品课程为“评”而建,仓促应战,一次性建设结束即告完毕,缺乏长远的维护和使用目标,导致精品课程成为了众多高校课程建设的一个摆设,极少投入使用【3】。

1.5精品课程网络平台缺乏整体规范化

课程内容组织形式不统一和教学内容不规范。网络精品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电子课件和教学视频录像,而精品课程的电子课件和教学视频录像有在线版和下载版两种。对于下载版,要先进行下载,然后才能打开使用,这对于网络上自主学习者来讲,与传统课程相比没有优势,甚至不如传统课程的学习效果。视频录像播放方式不同,打开速度慢,不流畅,部分需要下载的教学视频录像下载等待时间长,多数视频录像打不开,链接无效。

2推动精品课程网络平台建设的对策

2.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体育院校要切实把师资建设作为精品课程建设的重点来对待。要重点选拔培养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授,带头承担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发挥学术造诣深、教学经验丰富的优势;组建一支搭配合理的教学团队分工明确、人才专业化、形成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教师的培训制度、按计划、有目的地培训教师,让优秀青年教师充实到教学第一线;适当引入专业技术人才,实现学科交叉的优势,对精品课程网络平台的建设和维护,大有益处。

2.2重视和发展省市级精品课程建设

完善校、省市、国家三级精品课程体系,重视和发展省市级精品课程,发挥其承上启下的作用【4】。要以校级、省市级精品课程建设为基础,逐步形成完整的精品课程梯队。在已建成省级精品课程基础上提升和凝练师资力量雄厚、在同行中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特色鲜明的课程重点建设,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

2.3重视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教学改革研究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支撑,体育院校应该重视关于教学改革研究、教学成果推广、教改项目的申报等工作。在教学内容、方法上进行探索、改革和实践,补充新的教学内容、探索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发表高质量的教研论文,积极申报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以教学改革为契机促进整个教学质量的提高,并以此增进体育院校学生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2.4加大精品课程网络平台建设力度

重视精品课程网络平台建设,丰富有关课程资料、对网络平台建设里的文本格式,教学视频录像播放模式,进行限定,实现统一的标准,精品课程网络平台之间要相互联系,真正实现课程的高层次、大尺度的共享、交流、提高;开辟网络互动功能,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予以及时回复,定期更新内容,将已建成的精品课程在网上公开,实现资源共享,真正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无障碍传输,让更多的教师和学生受益。

2.5对经济落后地区精品课程建设给予支持

我国西部边远地区高校体育院系精品课程建设滞后,中东部地区对精品课程建设较为重视。需要加大建设力度,对西部边远地区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给予经济支持,学校也要寻找其他新的途径,引进资金,社会企业和学校共同建设精品课程。

3结论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学校要大力倡导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使用优秀教材,以课程内容建设为基础,着重精品课程网络平台的建设,实现共享和应用,从而实现:“知识不是力量,除非共享”的口号。大家密切配合并努力工作,实现精品课程网络平台建设这一系统工程。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2003(4).

[2]国家精品课程共享服务信息平台.http://www.jingpinke.com/index.

[3]李辉.现状分析及对策探究网络精品课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04).

[4]张志斌,刘瑛,金学斌.影响和制约体育院校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因素及对策[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9(09):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