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塞露灌肠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开塞露灌肠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

王利平骆红梅

(成都市新都区第二人民医院儿科610501)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中采用开塞露灌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8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例随机分为参照组(n=44,实施常规治疗:茵栀黄口服液口服)和灌肠组(n=44,实施茵栀黄口服液口服常规治疗+开塞露灌肠治疗)。评估临床效果,并对比治疗前后经皮胆红素测定值黄疸指数变化。结果灌肠组临床效果分布与参照组经秩和检验发现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经卡方检验显示差异显著(P<0.05);灌肠组治疗前经皮胆红素测定值经t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本组内治疗前后数据经配对t检验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数据经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开塞露灌肠能够显著改善临床疗效和实验室指标。

关键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开塞露;灌肠治疗;临床效果

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可能对新生儿的正常生长和发育造成严重的影响。目前针对罹患此类疾病的新生儿,临床医师多主张采用蓝光照射治疗,同时配合双歧三联活菌片,具有良好的效果[1]。但是在母婴同室病房,家长的配合程度差,大多拒绝儿科住院治疗黄疸,对于无高危因素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家属拒绝住院治疗的病例,为了及早干预高胆红素血症,减少发生胆红素脑病的风险,加快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康复进程,本研究特尝试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联合开塞露灌肠治疗,详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母婴同室病房2015年3月-2016年12月所生新生儿发现高胆红素血症88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黄疸干预指标参照《实用新生儿学第4版》[2],并利用随机综合平衡法分为参照组和灌肠组。参照组44例中男性24例、女性20例,出生日龄3-7d,平均(5.4±1.1)d;灌肠组44例中男性22例、女性22例,出生日龄3-7d,平均(5.1±1.3)d。灌肠组与参照组基线资料数据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参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即口服茵栀黄口服液3ml,一天3次治疗,服药期间注意大便情况。灌肠组在上述疗法的基础上另取5ml开塞露+生理盐水5ml灌肠,每天1次。所有受试者均连续治疗3d。

1.3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为临床效果,治疗前后经皮胆红素测定黄疸值水平变化。将治疗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经皮胆红素测定值均恢复至正常范围者记为痊愈;将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经皮胆红素测定值改善幅度≥70%者记为显效;将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所好转,经皮胆红素测定值改善幅度≥30%且<70%者记为有效;否则记为无效。总有效率为痊愈、显效、有效的构成比之和。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检验工具为SPSS21.0软件,计量与计数资料的描述方法分别为t、,P<0.05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前提。

2结果

2.1临床效果

灌肠组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者分别有32例、7例、2例和3例,总有效率为93.18%;参照组分别有21例、10例、6例、7例,总有效率为84.09%。临床效果分布与参照组经秩和检验发现差异有显著性(U=7.401,P=0.00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经卡方检验显示差异显著(=5.369,P=0.027)。

表1黄疸指数变化比较

2.2经皮胆红素测定值黄疸指数变化

黄疸指数治疗前以及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详见表1。

3讨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原因很多:胆红素生成增多、肝细胞摄取和结合胆红素能力低下,胆红素排泄异常,肠肝循环增加等均是该病常见的病因。[3]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分为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和高结合胆红素血症。但因本研究针对对象为母婴同室病区,并不明确病因,统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表现发现有皮肤巩膜黄染、粪便颜色、尿色发生改变等轻症病例和部分家属拒绝光疗的病例,为避免随着疾病发展导致神经系统功能受损,影响新生儿的智力发育[4],常规治疗方法在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中有一定的作用,但是见效慢,因此母婴同室病区的儿科医生需要积极探讨高效、见效快的治疗方案。

开塞露属于一种常用的通便药物,其中含有50%的甘油,在实施不保留灌肠治疗后该药物能够促使肠壁润滑并且对肠壁产生高渗性刺激作用导致排便反射,并且对肠管蠕动产生刺激作用,调节排便状态。通过对新生儿肝胆红素血症实施开塞露灌肠治疗能够对胆红素的肠肝循环过程产生干扰作用,对胆红素重吸收产生抑制作用,从而可以降低黄疸指数和血清胆红素水平,发挥治疗作用。研究指出[5],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实施开塞露灌肠治疗的同时给予微生态制剂能够协同发挥治疗作用,能够补充并调整肠道菌群,促进结合胆红素发生还原反应最终生成尿胆原随粪便排出体外。由此可知,在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实施常规治疗的同时联合给予开塞露灌肠能够发挥显著疗效,并且积极控制临床症状,改善黄疸指数以及降低神经系统及听力损伤,降低发生胆红素脑病的风险。

本研究中,灌肠组的临床效果分布与参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且前者的总有效率远高于后者,说明开塞露灌肠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效果显著;灌肠组与参照组治疗前经皮胆红素测定值的黄疸指数均无显著差异,且治疗后水平均远远降低,灌肠组水平均远低于参照组,说明两种治疗方案均能显著降低黄疸指数,但是灌肠组效果更理想。综上,建议对母婴同室病区达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标准且一般情况好,无高危因素,家属拒绝儿科治疗的部分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实施茵栀黄口服液常规治疗的同时联合给予开塞露灌肠治疗,不仅能够降低黄疸指数和血清胆红素水平,还可显著改善临床效果,疗效确切。在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同时,也降低了新生儿住院率,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利于产科病房产妇康复和爱婴医院值母婴同室管理,值得肯定和推广。

参考文献

[1]王胜.开塞露灌肠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4):51-52.

[2]邵肖梅.实用新生儿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03-205.

[3]胡亚美.诸福棠儿科学(第八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478-481.

[4]王靛君,余洁,顾婕,等.灌肠加蓝光治疗降低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的效果研究[J].当代护士旬刊,2015,12(10):79-80.

[5]张娟.生理盐水灌肠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观察[J].母婴世界,2015,15(6):148-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