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4-14
/ 2

女性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研究

徐秀秀

刘毅华陈浩量陈璐林斌黄艺云(广州医学院荔湾医院510170)

【摘要】目的:探讨女性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78例女性AMI与同期78例男性AMI进行比较。结果:女性AMI发病年龄明显高于男性;女性表现症状的不典型性更明显,两组间的临床表现有差异;梗死部位:女性AMI前壁为47.4%、下壁为35.9%.其它为16.7%;而男性组则分别为48.7%,37.2%,14.1%,经统计学处理无差异;女性组死亡25例,病死率32.1%;男性组19例,病死率24.4%,死亡原因和并发症有差异。结论:男女性发生AMI的临床表现、并发症、死亡率等方而均有差异,性别是影响其临床特征和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

【关键词】女性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差异

【中图分类号】R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4-0145-02

目前广泛用于冠心病药物治疗的各种药物大多通过了男性人群的疗效评估,最近有关性别的差异已予以关注。男、女冠心病常规治疗基本相同,但一般认为女性应多考虑冠脉痉挛因素,女性急性心梗溶栓治疗效果较男性差,这可能与女性急性心梗发病年龄较大有关。已知妇女心脏破裂较常见,它与目前用溶栓及抗血栓剂治疗的关系,未经充分研究。妇女和糖尿病人出血性副作用发生率较高,而老人及高血压病人颅内出血的危险性较大[1]。但老龄妇女常有高血压及糖尿病,患MI时预后常差,早期再灌注治疗,常受益较大。本文选取2011年3月到2012年11月我院78例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与同期的男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临床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3月到2012年11月我院78例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女性组,平均发病年龄(59.05±8.5)岁,同时选取本院同期78例男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男性组,平均发病年龄(56.8±7.5)岁。

1.2资料收集包括年龄、性别、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连续心电监护和常规12导联心电图分析等。Killip分类用来临床判断有无心功能不全的指标,血清心肌酶均以各病例的峰值作为统计资料,同时进行肌钙蛋白-1测定。

1.3统计学分析采用数据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卡方检验,P<0.05显著差异有统计意义。

2结果

女性AMI发病年龄明显高于男性,女性表现症状的不典型性更明显,两组间的临床表现有差异;梗死部位:女性AMI前壁为47.4%、下壁为35.9%.其它为16.7%;而男性组则分别为48.7%,37.2%,14.1%,经统计学处理无差异P>0.05;

女性组死亡25例,病死率32.1%;男性组19例,病死率24.4%,P<0.05死亡原因和并发症有差异。

3讨论

3.1女性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特点1)发病年龄延迟。流行病学调查己表明女性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年龄普遍比男性推迟约10年,绝大多数在绝经期之后,这与雌激素保护作用名关。2)症状不够典型。不少临床资料表明,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以胸闷、气短为首友症状,胸痛出现较迟,因而易被误诊而就诊时间明显延迟。3)合并高血压多。女性急性心肌梗死常与高血压并存,使得病情复杂和危重,易引起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再发心肌梗死,预后较差。4)溶栓疗效差急性心肌梗死主张早期溶栓,但女性患者接受溶栓治疗后,反而使得颅内出血率增加而导致死亡率增加[2]。因此,针对女性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应以吸氧、镇静止痛、硝酸酯类、扩血管剂和对症治疗为主,慎用溶栓疗法。5)肾功能损害。明显临床资料表明,对女性心肌梗死应重视尿素氮的测定,尿素氮水平与病情轻重密切相关。凡心肌梗死范围广泛者常伴尿素氮水平升高。这与患者发病年龄偏大、高血压病多,使得患者于急性心肌梗死前已有不同程度的肾损害有关,因而发生心肌梗死后更易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尿素氮排泄减少而使血清尿素氮水平升高。故女性心肌梗死治疗期间应监测尿素氮[3]。

3.2女性急性心肌梗死与男性的对比分析女性心肌梗死发生率较男性低,但患者多数年龄较大,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病情多较重,近期及远期死亡率高于男性,女性不典型心梗亦较男性多见。女性心电图ST-T改变较男性多见,但意义较男性低,心电图运动试验在女性中假阳性率较高,可达38%-67%,而男性为7%-44%,据认为这与女性体力较小、呼吸较快有关。所以对女性患者,尤其是50岁以下女性患者运动试验阳性结果应持审慎的态度。临床经验表明,40岁以下的妇女,安静心电图非特异性ST段T波改变的机会较多,而实际上非冠心病所致的比例也较男性为多[4]。女性心电图运动试验的假阴性率较低,故运动试验阴性在女性除外冠心病的价值较大。本资料显示,女性AMI发病年龄明显高于男性,女性表现症状的不典型性更明显,两组间的临床表现有差异;梗死部位:女性AMI前壁为47.4%、下壁为35.9%.其它为16.7%;而男性组则分别为48.7%,37.2%,14.1%,经统计学处理无差异。女性组死亡25例,病死率32.1%;男性组19例,病死率24.4%,P<0.05死亡原因和并发症有差异。因此,男女性发生AMI的临床表现、并发症、死亡率等方而均有差异,性别是影响其临床特征和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随云.34096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临床特征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5,3(1):640-641.

[2]谭清武.老年冠心病367例临床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2006,12(6):473-474.

[3]梁方.青壮年急性心肌梗死58例临床特点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130.

[4]ATorbal,EBoersma,JAKors,GHerpen,JWDeckers,DAKuip.Incidenceofrecognizedandunrecognizedmyocardialinfarctioninmenandwomenaged55andolder:theRotterdamStudy.EuropeanHeartJournal.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