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中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学会积累和梳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3-13
/ 2

如何引导中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学会积累和梳理

曾云霞

河北省大名县红庙中学曾云霞056900

【摘要】:语文学习中必须要养成的习惯,语文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积累、梳理的过程。新课标明确指出: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要素的融汇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学习、应用能力、积累梳理、

梳理就是对知识的分类整理。是对积累的知识的深化与内化的过程。光积累不梳理,就是食而不化,就像吃了一肚子东西不消化,积食腹胀,反把身体搞坏了。积累属感性阶段,对事物的认知是初级的、粗浅的、零碎的,只有梳理,才会从本质上深层次上规律上掌握积累的知识,最终把它内化为自身的营养,上升成一种高级的自觉的行动。积累和梳理是语文学习中必须要养成的习惯,语文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积累、梳理的过程。新课标明确指出: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要素的融汇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文学习应该养成积累和梳理的习惯,学生语文基础薄弱关键在于积累少。积累要达到一定的量,才能为梳理打下基础,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今年我们班在进行着日有所诵,每天学生都在书声琅琅的氛围中学习,背的不亦乐乎!因为内容简单,读起来朗朗上口。看起来蛮好的,可是好的背后,总让人有些无奈,总让人忧心。我们就为了背诵而背诵吗,这里我们还需要做些什么呢?

一、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积累。

语文积累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显形积累,是事实性的、知识性的。它包括字词句篇等语言材料、知识、素材、典型的语言运用案例,包括用得精彩的巧妙的实例,有代表性的错误用例和语言修改范例,通过运用、积累成为自己的“语言库”。二是隐性积累,包括思想的积累,方法的积累,情感的体验,生活的经验,方法的积累等。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积累和梳理,指导学生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习惯。我在教学中是这样指导做的:

方法一:诵读。记诵是有效的积累方法。典范的语言材料,包括古今诗文名篇,名言警句等,必须记诵。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通过记诵大量古今中外名篇美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方法二:做笔记、记卡片、剪报纸。老师帮助学生分类归纳,指导学生运用做笔记、记卡片、剪报纸的方法进行积累。

方法三:阅读。通过课外阅读,让学生去感受、体验,并在阅读过程中写读书笔记,记录自己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方法四:测试。测试也是一种较好的积累、梳理的方法。对所学知识进行专项整合,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构件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语文就是对语言文字的学习,语言是学习语文的基础,只有打好了语言基础,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才能真正提高,因此,学习语文,必须注重对语言的学习和梳理。

首先,扩大课外阅读量。在教学中,我总是运用多种方法、调动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读书。(1)设置阅读课。我们学校是全县语文教改示范学校;为了促进全校读书活动活动的深入开展,我们在语文课堂设置上进行了改革,增加了阅读课,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阅读课两节连排;课堂设在阅览室;课堂上,学生可以自由阅读。读什么书,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的高低、认知水平、兴趣爱好自由选择。阅读课是零干扰的,师生不能来回走动、说话、交流,这样,学生能够真正静下心来读进去。

(2)建立读书角。在教室建立读书角是很有必要的。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阅读;读书角的书籍来源于师生的捐集,还包括师生订阅的报刊杂志。

(3)教材中的现代文,我利用早读时间让学生大声朗读,要求学生把自己认为生动优美、包含感情的文字画出来,并对这些文字在遣词造句、句式修辞、文意表达、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鉴赏。

(4)合理运用时间阅读。周末、节假日、课外,我很少布置其他书面作业,只要求学生读书;上下午第一节语文课前,我总是提前五分钟到教室,让学生读两篇美文。

学生广泛阅读,不拘形式。经典名著、名家诗文、报刊文摘、师生作品均在阅读之列;作品体裁不限。

其次,为了激发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我还开展了各种读书活动。具体做法是:

(5)阅读交流课。阅读交流课两周一次。我把全班学生分成六个小组,每组五至六人;每组选出优秀的一至两名同学,按顺序展示自己摘抄的文段并作鉴赏,写出感悟体会,其他同学也可说出自己的体会见解;教师也要和学生一起参与。教师要组织、管理好课堂。

(6)编辑师生文集。把老师和学生摘抄的优美文句优中选优,编辑成册,人手一册,进行欣赏,然后小组交流,班内展示、辩论,鼓励形成不同意见。

(7)办黑板报。确定主题,分组办黑板报,鼓励学生办出自己的特色。学生评选,教师适时鼓励。

读书的意义,在此就不做赘述,我只是说一说自己多年来的做法,如果能对各位同仁带来一点启发,也就心满意足了。

语文这个科目有它的特殊性,所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那么积累和梳理也就显得很重要了。

三、在基础知识方面,字音、字形、成语、病句更需积累和梳理。

从初一开始我就督促学生一周有选择性地写五个成语,而且必须是自己从成语字典里找,写下它们的意思,并各造一句。甚至要求学生平时交流运用,把成语真正化成自己的语言。病句就没那么复杂了,每周积累几个类型,相应写下例句。积累得多了,类型清楚了,就能做到融会贯通了。梳理也是至关重要的,我经常搜集一些字面和实际意思有出入的,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让学生辨别,让他们做到高屋建瓴。病句方面适时地让他们将各种类型归纳整理,做到系统认识。考试自然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总之,教师要指导学生积累和、梳理的习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积累、梳理的良好的学习品质。教师要注重方法的归纳,不能搞成大运动量的操作,不能泛而无序,乱而无章,引导学生对具体语言材料、素材、规则、方法等观察归类,不宜搞成学科知识条纹识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