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所有制改革应把握的关键问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3-17
/ 2

混合所有制改革应把握的关键问题

张平

锦州市委党校张平辽宁锦州121001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理直气壮发展壮大国有经济,不要在一片改革声浪中把国有资产变成谋取暴利的机会。如今,仍有人担心混合所有制改革会成为私有化的变种。本文就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把握混合所有制改革

我们党和政府再三强调,企业是市场经营的主体,可一到国企改革,政府就要亲自操刀,仿佛不拿自己的儿子开刀,就显示不出改革决心似的。而一个拿自己儿子开刀的父亲,是多么糟糕的人。而拿自己儿子开刀的理由和办法,都是人家告诉他的。我们只用几年搞出了原子弹、卫星、核潜艇,全世界有几个效率这样高的企业呢?比如说国企养懒汉,全世界几个国家有王进喜、王淦昌、邓稼先这样千千万万个以身许国的工人、科学家呢?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习近平同志警告说,要理直气壮发展壮大国有经济,不要在一片改革声浪中把国有资产变成谋取暴利的机会。在笔者看来,要科学地实施混合所有制,要抓住三个关键点。

一、科学评估现存的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

在此之所以强调“现存”两个字,是要讲今天的情况。我国国企和私企,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发展,都发生了极其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它们的变化,都是在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和经济制度基础上的变化,也就是说,无论是国有资本、外国资本、私有资本,都是在社会主义这个大框架下活动。正是由于这一点,它们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力量,显示了社会主义的强大包容性。但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发展需求。我国国有企业,经过改革阵痛,产业集中度更高,适应市场竞争能力更强,创新发展的自觉性更大,以占国民经济百分之二十几的比重,成为我国经济的稳定器,全球化经营的主力军,但其控制力,影响力还不足,公有制企业的强大优势尚未充分发挥;我国私营企业总体来说,是依附国有企业发展起来的,一大批企业已成为行业内的骨干,众多的中小企业则活跃在各个行业,但其家族式管理、自我创新能力薄弱、市场视野和市场开拓能力不足的问题制约了发展和提升,因此,私营企业每年都有成千上万家关门,也有成千上万家诞生,很多私营企业主也在寻找新的发展空间,寻求与国企与外资联姻,不少要求国企收购、兼并重组,利用国企业的优势发展壮大。这就是说,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是经济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需求。

二、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是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根本目标

首先,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尊重企业的主体地位,特别不要以处置“僵尸企业”、“瘦身健体”这些口号,推行私有化。须知,企业的事情,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在企业工作的人最清楚。不要一方面说市场经济,企业自主经营,另一方面又大搞行政折腾。尊重企业,无论是国企、私企的自主权,政府提出一些原则性、指导性的规定,并加强监督检查,引导混合所有制改革就可以了。

其次,国企的混改,有存量和增量两种形式。在存量上实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时候,必须充分考虑放大国有资本的功能,按照习近平同志“有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的要求,增强国有企业发展的引领力。同时,在关系国家安全、国防安全、国计民生的战略性产业上,国家必须保持控制权,不能落入私人和外人之手。只有国家掌握和保持强大的经济力量,才经得起任何风吹浪打。

再次,在增量上,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国有资产投资运营要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提供公共服务,发展重要性战略性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保障国家安全”。这就规定了增量国有资产投入的方向,发挥国有资产投入的示范效应,引导外国资本、私人资本服务于国家的经济建设。

三、把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落实到企业组织制度上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人民共享,是我们党的庄严宣誓,也是社会主义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只有把这一思想落实到企业组织制度上,创造资本和劳动者的利益共同体,才可能实现社会的稳定、健康、持续发展,才可能为进入社会主义中高级阶段创造条件。

资本是个好东西,资本也有逐利的劣根性。所以,孙中山先生早就喊出了“节制资本”的口号。把资本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发挥其有益功能,限制其破坏功能。这个制度,就是职工参加管理。资本主义德国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就制定了《1957年企业组织法》,规定企业的经营方针要由雇主和雇员联合决定,雇工5人以上必须设立职工委员会,其职权包括:监督维护职工利益的法律和劳资协议执行情况;在社会福利上享有与资方对等的直接参与权;享有对企业经营情况的知情权和咨询权,雇主必须每季度向职工委员会通报一次情况。1972年以后,更加明确规定:凡雇员5000人以上的公司,由职工选出三分之一的监事会成员,作为职工代表。1000人以上企业,由劳资双方各选出5名代表组成监事会,公司董事会,至少要有两名工人董事。这就从法律上,企业组织制度上确立了工人既是劳动者,又能参与企业管理的地位。德国的这一套企业组织管理制度,既没引起资本的恐慌与外逃,反而促进了德国企业长期、稳健的发展,是值得引起我们深思的。

“形成资本所有制与劳动者利益共同体”,是我们党的一个新判断、新要求,而实现这一要求的前提条件,是要明确劳动者的法律地位,像德国那样,明确民众既是劳动者,又是管理者的法律地位,无论何种所有制企业,都要实行职工民主管理。这比个人持股要可靠得多。让资本挣干净的钱,劳动者挣有尊严的钱,这应该是形成资本所有者与劳动者利益共同体的要义。

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釆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加强党对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领导,又通过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建设资本所有者与劳动者的利益共同体,适应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中高级阶段过渡时期的客观实际,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展望未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充分发挥劳动者的主体地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社会主义中高级阶段过渡,就有了可靠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