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血护理工作中常见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处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8-18
/ 1

采血护理工作中常见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处理体会

余芝丽

余芝丽(贵州省金沙县中心血库551800)

【摘要】采血护理工作是一门新的护理学科,在采血护理工作中,常常会遇到因献血者紧张而产生恐惧心理、因穿刺引起疼痛、因工作人员操作不当导致穿刺失败、因献血环境欠佳及以上因素引起献血反应等问题。为此,针对这些常见问题,应给予及时的处理并不断总结经验,以确保血液质量、献血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减少和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血站采血护理常见问题处理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8-0206-01

血站是向临床提供安全血液的唯一机构,它的采集必须由具备相关资质的护士进行操作和完成,而操作的规范和护理的优劣,可影响到血液质量及献血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此,本人就采血护理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的原因及处理措施与同行共同探讨和分享。

1采血护理中常见问题的原因及处理措施。

1.1献血紧张常常发生在初次参加献血的献血者身上,他们通常对献血量、采血针头、献血后对身体会不会产生影响、针刺疼痛等情况产生恐惧心理而导致紧张。处理措施:向献血者做好献血知识的宣传工作,以与他熟悉的身边朋友的献血经历来鼓励他,或劝他稍后与其他献血者一起献血,可减少因紧张诱发献血反应的发生。

1.2疼痛根据要求要对献血者进行采血前的快速检测工作,采集指尖血作相关的快速检测,合格后采集大血(献血),在这两次采血时,将对指尖和肘部进行穿刺而产生轻微疼痛,有的献血者在献血后局部也会有轻微的软痛。处理措施:穿刺前,要向献血者解释采集指尖血的目的,是为了对相关项目的快速检测,采集大血(献血)使用大针头(12号)的目的是为了确保血液的采集,并使之能及时与抗凝剂充分混匀;献血后局部的软痛可在献血后24小时进行局部热敷,或2-3天后自然缓解消除。

1.3穿刺部位及周围出现青紫和瘀斑一是因为拔针后按压不当;二是柔压穿刺部位;三是穿刺失败或在同一部位进行二次进针,或固定不当使针尖穿出血管。处理措施:一是献血24小时后进行局部热敷(24小时内禁止热敷,可冷敷),二是可不进行处理,5-7天可自行消除,但无论何种情况,都必须确保局部清洁,干燥。

1.4穿刺失败原因分析献血者自身血管暴露不佳或过细。采血环境气温过低或献血者自身紧张使血管收缩影响血管暴露。工作人员操作技能不当导致穿刺失败。穿刺成功后固定不当使针头偏移血管。采血前未检查采血耗材,却因管路不通造成再次穿刺。

处理措施:首先是操作者必须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和操作技巧,在操作前要认真检查采血耗材是否符合要求;二是要对献血者身份进行核实无误;三是要选取暴露好、弹性佳、易于固定的肘部血管(一般肘正中血管较好);四是要有技巧的与献血者交流和沟通,使其具备一个放松的心态完成整个献血过程;五是在穿刺成功后先用一块胶布固定好管路,再用两张创可贴并行遮挡穿刺部位(这两步很重要),再嘱献血者反复握紧和松开拳头直到采血结束。六是在拔出针头前,请献血者用对侧食指和中指并行轻压穿刺部位(针梗所在位置),待拔出针头的瞬间,稍加按压的力量,同时加用无名指压在针眼处5-10分钟。

1.5献血反应出现在献血过程中,偶有出现在献血结束后,献血者常常表现为面色苍白、冒汗、皮肤湿冷,述心慌、恶心想吐;严重的可表现为抽搐、甚至休克。出现反应的原因常见于空腹献血,晕针、晕血,穿刺引起的疼痛,疲劳过度,休息睡眠不足,紧张,献血环境欠佳,工作人员态度生硬以及献血者隐瞒的其他情况等。

处理措施:当献血者出现反应时,应立即停止采血,让献血者平卧,取头低脚高位,根据反应情况可给予50%的葡萄糖60毫升加温水口服,保持空气流通,一般10-20分钟可自行缓解。

2护理体会

在采血过程中,对献血者献血护理是一门新的工作,它与临床护理不同的是,面对的是健康的献血者,无法预料需要什么护理,但却要求在整个献血的过程中要确保献血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这就要求每一个采血护士在采血前应仔细询问献血者的情况,严格执行《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耐心劝导不适合献血的献血者,对他们的来意表示感谢;在采血中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密切观察献血者情况,提高沟通交流技能,让献血过程显得轻松和愉快;在献血后要向献血者宣传和告知相关注意事项,特别是对有反应的献血者,要跟踪随访,关爱献血者;要不断总结经验,减少和杜绝采血差错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