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清洁生产审核促进企业清洁生产的实践和思考

/ 1

以清洁生产审核促进企业清洁生产的实践和思考

樊成

泰州市环境科学研究所江苏泰州225300

摘要:清洁生产审核是促进企业清洁生产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分析了清洁生产审核对清洁生产的重要性及企业清洁生产下的审核标准,并提出推进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清洁生产;审核;重要性;措施

对于生产型企业来说,清洁生产审核是促进企业清洁生产的主体。清洁生产是生产型企业生产过程中应该着重考虑的问题,企业应该根据自身产品的的生产工艺和节能目标,将节能、节约与清洁生产结合在一起,达到提高生产效益的目的,将清洁生产落到实处。通过使用清洁生产审核工具,控制污染物的排放,从源头解决污染物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使清洁生产审核在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中发挥最大的效果。

1清清洁生产审核对清洁生产的重要性

一般情况下,可利用清洁生产审核来推动企业开展清洁生产。为了确保企业清洁生产,必须制定强制性制度,采取有效措施,而清洁生产审核正是推进企业清洁生产的核心所在。清洁生产审核,简单来说,就是指按照一定的程序对生产过程进行诊断,其目的在于找出生产过程中高能耗、高物耗、重污染的生产工序及其原因,然后针对这些工序及造成能源浪费及环境污染的原因,提出节能减排方案的过程。通过清洁生产审核,企业可以验证清洁生产评价结论,发现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找清洁生产机会,提出清洁生产实施方案,将企业清洁生产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2企业清洁生产下的审核标准

企业要想自身条件得到有利的发展,就必须实行清洁化生产,然而,清洁化生产是企业制度和审核标准约束的产物,那么什么样的审核标准,才能使企业达到清洁化生产,这就需要企业依据自身条件和清洁化生产指标来制定审核标准。但是无论什么样的标准都要遵循相对性、污染预防性、生命周期预防性、企业生产定量化的四个基本原则。经济发展推动了我国工业、技术的不断更新,促进了企业的改革,尤其是与企业清洁化生产审核重点有直接关系的物料资源输入和输出关系的操作变化,已经进行企业清洁化生产标准,更要加强审核通过力度。清洁化生产的目的在于节能减排、节约成本,而清洁生产审核就是通过污染物源头控制的方式,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而不是在污染发生之后才来治理,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够促进企业实行清洁生产。

3清洁生产审核措施

3.1明确审核重点,确定适当的清洁生产目标

由于企业产品生产过程受到人为、外界环境、技术条件等多项因素的影响,所以说清洁生产审核过程中,也会相应的受到人力、物力、财力等因素的制约,审核小组应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准确把握关键问题,明确审核的重点,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清洁生产目标。清洁生产目标的确定可根据环境管理要求、国家标准生产、水平来确定。3.2切实做好清洁生产审核的预评估和评估工作清洁生产审核的预评估和评估必须贯穿整个生产过程,对企业现状进行全面考察。

3.2.1在数据收集方面,必须全面,准确,对类别产品、生产工艺的能耗、污染物要一一做好全面的收集。

3.2.2在数据收集完成后,必须对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专业技术人员不仅要有专业的基本功,还必须细心、耐心,而且应积极学习先进、简洁的计算手段,对各项数据进行筛选,对于明显有误的数据,予以筛除,除了数据收集,也应该深入生产车间,观察生产过程,对于数据的来源做好记录,细致的观察生产中有波动的环节,探寻清洁生产的手段。在弄清企业污染物来源、数据收集完成以后,对数据进行定性比较,定量分析,找出产污重点,确定防污手段。

3.2.3在确定审核重点的过程中,一定要将以下几个环节纳入重点审核对象。(1)稳定达标排放;(2)减少有毒有害物质使用及排放;(3)潜在环境风险控制;(4)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标准;(5)单位产品能源消耗。

3.2.4在评估阶段,对审核重点要进行必要的物料实测,建立平衡,以准确地判断审核重点的废弃物流,定量地确定废弃物的数量、成分以及去向,从而发现过去无组织排放或未被注意的物料流失,并为产生和研制清洁生产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4结语

总而言之,在企业生产过程中,相关政府机构应该深入生产车间,对生产工序进行监督,宣传清洁生产对企业的利益,企业管理人员做好生产过程的控制,确保生产安全、节能,使企业成为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真正受益者。

参考文献

[1]凌再莉.企业清洁生产内部审核中的问题及措施讨[J].甘肃科技,2010(5).

[2]郭希红.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技术要点浅析[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1(01).

[3]郭希红.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技术要点浅析[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1(01).

[4]高忠柏.清洁生产与清洁生产审核[J].中国皮革,2011(09).

[5]邓杰帆,庄大雪,刘彩琪.我国现行清洁生产审核程序的不足及改进建议[J].环境科学导刊,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