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市政道路软基处理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6-16
/ 2

浅谈市政道路软基处理方法

李振远

广东雄辉市政公用工程有限公司李振远

摘要:在市政道路路基中软土地基的处理质量直接对基础承载力造成直接影响,也是对市政道路建成后的高效运营及安全性保障的关键。市政道路的软土地基中有较大的危险性存在,若未能得到有效处理或处理不当都会导致地基失稳的现象发生,促使道路形成较大沉降或不均匀沉降出现。导致市政道路有不同程度的伤害发生。本文则是简要阐述了市政道路中软土地基的处理。

关键词:市政道路;软土地基处理市政道路的软土路基处理不当,便会引起路面的不均匀沉降,进而引发路面裂缝、破损等质量病害,影响城市交通,并破坏了城市形象,沉降严重的还会对道路下埋设的各种市政管线造成不利的影响,所以必须充分重视市政道路软土路基的处理。

一市政道路表层处理法表层处理法用于地表面极软弱的情况。该法是通过排水、敷设或增添材料等办法,提高地表强度,防止地基局部剪切变形,保证施工机械作业;同时尽可能把填土荷载均匀地分布于地基上。属于这类处理方法的有:表层排水法、砂垫层法、敷设材料法、添加剂法等等。

1.1表层排水法对土质较好因含水量过大而导致的软土地基,在填土之前,地表面开挖沟槽,排除地表水。同时降低地基表层部分的含水率。以保障施工机械通行。为了发挥开挖出的沟槽在施工中达到盲沟的效果,应回填透水性好的砂砾或碎石。

设计与施工:(1)沟槽的布置沟槽布置要考虑利用地形自然坡度排水;填土沉降要注意坡度的变化;不使来自四周挖方部位的地表水、渗透水浸入填士;沟槽的间隔要尽可能加密,以增大排水能力,即使有部分沟槽被切断也不会妨害整体排水。

(2)沟槽的构造沟槽尺寸一般取宽0.5m,深0.5~1.0m。填土之前在沟槽内用透水良好的砂(砂砾)回填成为盲沟。纵向盲沟一般沿道路纵向或中央纵向开挖,横向盲沟一般间距10~15m布置。沟槽内埋设多孔排水管时。

1.2砂垫层法对于地基上部软土层极薄且含水量大时,在软土地基上敷垫O.5~l.2m左右厚的砂垫层。这样可达到固结软土层,使砂垫层起到上部排水层作用;同时,砂垫层又成为填土内的地下排水层,以降低填土内的水位;在进行填土及地基处理施工时,为施工机械提供良好的通行条件。

设计与施工:(1)如采用机械施工,在确定砂垫层厚度时,应考虑机械的重量,轮胎对地面接触压力,偏心程度及软土地基表层强度等在极软地基上,仅用砂垫层来确保大型施工机械的通行,往往需要较厚的砂垫层,是不经济的,所以常与表层排水或敷垫材料等法并用。(2)砂垫层施工时应设放样板。

1.3土工织物加强法土工织物的制造过程是首先把聚合物原料加工成丝、短纤维、纱或条带,然后再制成平面结构的土工织物。

土工格栅是一种主要的土工合成材料,与其他土工合成材料桐比,它具有独特的性能与功效。土工格栅分为塑料类和玻璃纤维类两种类型。采用编织土工布和土工格栅,铺设于软基表面,可起到反滤、排水、隔离和补强的作用。

1.4添加剂法对于表层为粘性土时,在表层粘性土内渗入添加剂,改善地基的压缩性能和强度特性。以保施工机械的行驶。同时也可达到提高填土稳定及固结的效果。添加材料通常使用的是生石灰,熟石灰和水泥。石灰类添加材料通过现场拌和或厂拌,除了降低土壤含水量、产生团粒效果外,对被固结的土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化学性固结,使粘土成分发生质的变化,从而促进土体稳定。

二城市道路深层软基处理模式的分析为了实现市政工程的软土基环节的稳定运行,要进行相关软土基施工方法的健全。实现对排水固结法的有效应用。通过对排水系统的构建,实现其排水环节的稳定运行,促进软土基固结效率的提升,缩短其固结的时间。该模式具备比较好的应用效果,得到了市政工程的广泛应用,其具备操作简便性、低工程造价等的特点。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相关功能机械的应用,进行软土地基问题的有解决,实现软土基网化材料的有效应用,实现其土桩体的有效加固。粉喷桩施工前应准备下列施工技术资料:施工场地的工程地质报告,土工试验报告,室内配比试验报告,粉喷桩没计桩位图,原地面高程数据表,加固深度与停灰面高程以及测量资料等。场地平整、清除障碍。

施工机具准备,进行机械组装和试运转。粉喷桩的施工工艺根据设计要求的配比和实测的各项施工参数通过试桩来确定。粉喷桩所用的水泥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有产品合格证,并经室内检验合格才能使用,严禁使用受潮、结块变质的加固料。城市道路深层软基处理模式的深化应用,需要我们进行钻机环节的控制,进行喷粉高程的控制,实现对粉喷桩长度的有效控制。

该环节的应用,离不开对粉体计量装置的有效应用,实现对粉喷桩相关环节的检查。以避免喷粉成桩过程中各类故障的产生。

粉喷桩施工环节的优化,离不开对泵送水泥环节的控制,为保证搅拌机的垂直度,搅拌机喷粉提升的速度和次数必须符合预定的施工工艺要求,搅拌机每次下沉或提升的时间应有专人记录,深度应达到设计要求,时间误差不得大于5秒,施工前应丈量钻杆长度,并标上明显标志。以便掌握钻人深度,复搅深度。施工中出现问题应及时处理、做好记录。

在施工环节中,需要进行储灰罐容量的控制,满足工作的发展需要,促进其开钻施工环节的优化,根据相关试验的需要,实现技术参数环节的优化。操作人员要具备基础的工作能力,能够对日常钻进环节、钻进时间、钻进速度等进行有效协调,以协调施工系统的内部各个施工环节,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监理人员应随时检查记录情况。软土地基有极大的危害性,如果不处理或处理不当,就会造成地基失稳,使道路沉降过大或小均匀沉降,对道路成不同程的的危害,以上介绍的只是工地常用的几种处理软土地基的方法,具体施工还要根据工地的实际情况来选用,有时几种方法可以交替或一起使用。

三结束语总之,市政道路软土路基的处理方法很多,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结合路基的具体情况,在做好充分的地质勘探、多方面的技术和经济论证的前提下,选择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措施,提高市政道路路基的承载力。

参考文献:[1]黄兴安.公路与城市道路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2]齐春龙.软弱地基处理剖析[J].山西建筑,2009,35(34).[3]施有志.浅谈市政道路软基处理方法[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