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科护士职业危害因素与预防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感染科护士职业危害因素与预防措施

张静

甘肃省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730046

摘要:感染科是医院集中诊治各类传染性疾病的科室,近年来,由于感染性疾病的不断爆发,人们对医院感染科和其职业危害的熟悉度也有所了解。感染科护士由于工作环境特殊,与其他科室的护士相比,要面临更多、更危险的职业危害,同时感染的危险性也会大大增加。

关键词:感染科;护士;职业危害;预防措施

一、感染科护士职业危害因素

1.医源性因素。感染科护士感染的主要因素是呼吸道病原微生物。由于感染科主要是接收各种发热、咳嗽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并且大多数患者的病因均不明确。感染科是各种病原微生物聚集的科室,所接收的病人也因为咳嗽等原因,将病原微生物扩散到空气中,护士与患者接触的最近也最多,这种状况下对护士存在一定的威胁。对护士来说,患者的分泌物与排泄物也是护士受到危害的主要传染源。感染科护士一种处在这样的环境里,发生感染的机率要高于其他科室。

2.物理、化学因素。(1)物理性因素。临床护士日常工作繁重,承担着为患者输液、注射、伤口包扎等操作,在工作中容易发生锐器刺伤的现象。大部分护士在工作中都有过针刺伤的经历,绝大多数都是发生于处置针头或是为患者抽血后回套针帽时,再有就是处理用过的医疗废物时。护士由于工作原因,容易发生传播性疾病的感染。(2)化学性因素。感染科属于特殊科室,每天都需要进行消毒。所用的消毒剂大多是过氧化氢、含氯消毒剂、84消毒液等,护士每天都处在化学试剂的环境里,护士容易患皮炎或是哮喘等疾病,严重者还可诱发支气管炎或是肺气肿。

3.社会因素。感染科护士平时工作繁重,并且感染科患者几乎都具有感染性,人们都谈之色变,对感染科护士更是避之不及。工作环境的紧张性加上来自外界的社会压力,都会加重感染科护士自身的心理压力。多种情况叠加在一起,容易造成护士精神焦虑、神经衰弱等情况。

4.医患关系。现阶段,患者与医疗机构因沟通不畅,而发生的摩擦碰撞屡见不鲜。个别患者的不理解和个别医护人员的不负责任,给整个医疗系统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护士被人们称之为“白衣天使”,除了对护士的肯定还是对护士工作带来极大的荣誉感。医患关系的恶化,为护士在工作中产生很大的心理负担。感染科患者由于疾病原因,情绪低落,心理脆弱,容易与医护人员产生摩擦,对医护人员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胁。

5.职业病。护理工作的特殊原因,护士长期的站立、频繁的扫床、巡视病房,使护士极容易患静脉曲张或是腰椎方面的疾病。同时,护士的工作是“三班倒”,很多护士由于饮食不规律,容易引发胃病或是泌尿系统方面疾病。

二、感染科护士危害的防护措施

1.加强护理人员职业风险的认知

医院可加强感染科全体护理人员的风险认知教育,将对工作的风险认知作为护理人员的岗前培训。并将岗前培训作为每天中作中的重点注意项,并在日常工作中要时常强调职业风险对护士的伤害。医院与科室的管理者还可根据护士的工作,专门为护士制定职业风险防范标准,从而最大限度的保证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

2.工作中严格执行操作规范

感染科的患者大多属于具有传播性疾病,患者在入院后护理人员要耐心为患者及家属讲解预防工作的重要性,同时,护理人员要做好标准预防。还要加强护理人员的无菌观念,在工作中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和标准。在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时,要保证1~1.5m的安全距离,在患者入院期间监督患者及家属的行为。工作期间护理人员必须正确佩戴口罩,并保证口罩的更换频率。将穿刺用针改为一次性的,从而减少护士因针刺而造成的感染。在科室消毒时,可适当利用通风设备,保证科室内的空气质量。

3.强化护士心理因素的预防

对于刚工作的护士,年龄小、经验不足,工作中容易受到患者及家属的干扰,导致心理方面出现问题。管理人员在这方面要有敏锐的洞察力,保证护士的心理健康,同时,适当减少护士的工作强度。可是管理人员对护士的工作量要进行合理的安排,制定合理的工作制度,保证护士有充足的休息时间。对入院的患者及家属,护理人员要对其解释治疗及护理的工作,尽可能的避免不理智的行为出现。

4.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在紧张的工作环境下,科室可以组织护士进行放松活动,同时,为患者与护士营造出相对轻松的就医环境和愉快的工作氛围。护士在工作中要保证乐观向上的心态,与患者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努力提高自身技能操作水平。

三、加强感染科护理管理,减小危害发生

1.感染科护理人员的管理

感染科的科室特殊性,对医院感染科人员的感染科风险意识要进行提高。建设医院感染管理网,由感染科的医护人员进行分工,根据自身医院的情况配备专职管理、督促的人员。可由护士自行构建感染管理控制网,以保证全院医护人员的医疗及护理,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有效消毒等卫生规范。并根据医护人员的专业及层次进行相应的培训。对于需要使用抗感染药物的患者,护理人员要起到应有的作用,对患者进行监督,并嘱咐患者按照一是要求服药,入发现不合理用药情况,及时与医生够用。并向患者解释按时服药的必要性,让患者树立合理用药的意识,以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

2.感染科护理制度的管理

在院内建立防感染质量监控小组,由临床医师将科室内的感染病例进行上报。严格要求科室内的消毒,并对护理人员手中的医疗用具进行检查。对工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同时要防止问题重复出现。还可以创建相关规章制度,建立奖罚制度,对严格执行及表现良好的护士给予奖励,并以文字的形式予以公布;对于检查不合格的护士进行警告,并加强护士的安全培训工作。让护士在工作中能够形成习惯性的安全意识,最大限度的避免护理人员由于自身原因造成的感染。

3.感染科医疗废物的管理

在科室内的医疗废物回收方面,同样要树立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避免护理人员因针刺伤引起感染。对科室内的医疗废物应安排专人进行回收,回收员与科室也要严格交接,并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制度进行分类。对废弃物用黄色垃圾袋包装后送至医疗废物暂存处,由医疗废物回收公司进行统一回收处理。

参考文献:

[1]朱春华.感染科护士的职业暴露与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19):111.

[2]赵云梅.对于感染科护士自身损伤的高危因素及防护措施的总结[J].吉林医学,2012,33(15):3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