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学的困惑与曙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3

现代医学的困惑与曙光

刘树成

(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第二人民医院陕西城固723200)

【摘要】从医二十年曾数度困惑,临床专业不断的细化越来越体现出了局限性和弊端,现代医学原有的研究方式、方法已经走向了死胡同;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NEI)学说的发现,使医学发展出现曙光,是从简单医学向复杂医学,从局部医学走向整体医学的必然选择;现有的现代医学体系是简单的还原论的思维模式下的产物,用复杂理论的方法,寻找研究医学的切入点,将是一个漫长的求索过程,中、西医摒弃门户之见,互相借鉴,可能会开创出一片新景象。

【关键词】临床困惑;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

【中图分类号】R7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5-0298-03

1.临床二十年的困惑

临床工作中,会遇到一些病情复杂的患者,疾病涉及多个临床专业,接诊后向相关专业科室发出会诊单,各个科室由于业务划分,因此科室内部病号所出现问题时,科室医生多只关注科室所管疾病,从而忽视了其他疾病对于患者的影响,因此在实际中,选择其他科室进行临床会诊时,结果来会诊的几个科会给出不同的、各有偏重点的诊疗方法,涉及的药物种类或诊疗措施很多,无法同时给患者都用上,最终不知所措,无法决策。医院科室结构的不断细化,各科室之间产生壁垒,互为外行,其局限性已成了很大的弊端[1]。昔年大学科时代一去不返!

一些患者到了医院,往往不知道自己应该去哪一个科室看病,好像去哪个科都可以,又都不全面。导医台分诊时,也犹豫难决。遇到就诊高峰时,各科室可能会忙于排除本科的疾病,相关的检查作了很多,病家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及财力,结果却不尽人意。

临床中,我们只顾及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侵入人体,选用抗微生物药对抗、对抗……却不注重到患者的体质及整体状态,及微生物侵入人体后还会引起人体的一系列变化。一些患者发生了耐药,或治疗无效……胰岛素抵抗、抗肿瘤药抵抗……一些躯体疾病与心理疾病互为因果,互相影响,诊疗上可能会顾此失彼。

许多疾病在成人后(或在老年期)出现临床症状,实际上发病的过程在儿童时期已经开始[2]。而在儿童时期,怎样才能正确的识别和及时的干预、调控?

目前,我们给患者治疗疾病的方法仅仅是对抗性的……所谓的治愈或好转,实质可能是把患者从一种病态的平衡转变成另一种病态的平衡。

2.现有的医学模式下医学走进了死胡同

目前,生命科学研究的主流是分子生物学,其认为生命可通过相关指标进行量化分析,这是其研究基础,因此在研究上注重分子层面分析,主要为基因和蛋白质等,把生命从细胞的层面去认识。这是属于还原论的观点。貌似很先进,但实际上依然是一种简单的、低层次的生命科学。因为这种认识,将使整个生命科学研究进入误区。生命现象不可以也不能用简单的结构的叠加来解释,而应是更为复杂的基因或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起作用。

生物医学模式日益显露出片面性、局限性和机械性,一些疾病的临床治疗方法的非人性化,常常令人“目不忍睹”,医学的发展,应当重视病人作为具有社会性质的人,其要求不单单是求得生存,而是要活的有质量、有尊严,任何治疗,都不能以牺牲人的生活质量为代价,“救命稻草”与“生存质量”决不相等!

人是由千差万别的个体组成的,每一个个体都是具有特殊性的,甚至同一个个体在不同的时期,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都是具有不同特殊性的。在相同的自然环境、社会条件下,人们发生着不同的疾病,同一家庭兄弟姊妹中,甚至同卵孪生兄弟中,有时也会患不同的疾病,或者患相同的疾病,表现却不相同。

后基因时代,学者们又发现人体基因随着社会及环境变化会出现不同的改善,基因会在不同环境下,不同外界干预下,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出现不同的表达,在其结构及功能领域发生不同变化。

现代医学上,由于对于基因的研究持续为研究热点,因此使人们认识到很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都可以从基因层面得到解释,在这其中主要是易感基因发挥作用,但是基因虽然是独立命名,但在功能上并不是独立的,一个基因对于生命体的影响往往是通过上调或下调影响相关基因表达从而发挥作用的,因此基因之间这种相互影响的形式形成了一种复杂而又精细的立体关系网[3]。因此,基因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对于疾病的影响也绝不是单纯研究几个基因的调控关系就能决定的,因此基因之间的内在关系、调控途径的研究更为重要(但这是个极其复杂、极其艰巨的工程)。

无论是现在还是今后,对于疾病的治疗还是要从基因的调控入手,而不是改变基因现有的结构或者形态。因为目前研究而言,多数对于人群有较大影响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哮喘、风湿病、心脏病、神经器质性疾病、癌症等都属于多基因病,都与某些基因的异常表达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并不适合于单基因进行治疗。不管是细胞水平的研究还是基因水平的研究,研究的基础都不能脱离环境、生物、基因之间的影响关系,人们的研究要从整体入手,进而细化,不能忽视自然环境对于个人的影响。

3.整体医学发展的曙光

上个世纪80年代,中医学界开始把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和耗散结构论移植到中医药研究中来,以求中医药学的发展与创新[4]。此后,又有混沌理论、熵流、突变论……等被一些学者所重视。2010年,樊代明院士倡议学生用哲学的思维思考科学问题,倡议科学要从微观回到宏观[5]。人体的下丘脑不是单纯的交感或副交感神经中枢,而是较高级的调节内脏活动的中枢,其可将内脏活动通过生理学的方式进行解释,如人体日常的体温调节、水电解质平衡、摄食、内分泌、情绪反应、觉醒与睡眠、心血管活动等重要生理活动,起着整合调节处理作用。这些调节活动,不受人的意志所控制,但是,具体调节机制究竟是怎样的?1977年Besedovsky(又Basodovsky)提出了著名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即NEI网络)学说,此后,被众多学者所关注。这个学说不但在生物医学领域“深化了疾病发生机制的认识,也为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提供了理论依据,这种模式对于复杂疾病的生物学、病理学及临床研究有着更深的意义。

现阶段,很多学者把研究重点转移到神经内分泌角度来,认为神经-内分泌-免疫是人体内稳态的调节中心(稳态的概念是指的是机体在神经系统及体液的作用下,使得人体器官及系统协调有机的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稳定的状态),人体作为高级动物,其由于机体内部广泛分布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相互协调的作用。这种协调在参与机体防御及控制机体的生长发育等重要作用。从而构成另一类枢纽性系统,即神经内分泌免疫中枢。生物个体的各种生命现象和活动在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的调节下相互配合、相互联系,使组织和器官能够有序进行。因此,很多学者开始针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进行细胞层面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三个系统各司其职,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共同维持着机体内环境的稳定,相互联系构成一个复杂而又有序的网络系统。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在相互协调的过程中,又促进了其它人体系统,如循环、呼吸、消化、泌尿、血液、生殖等系统的有序进行。如果此网络系统中出现紊乱,将会导致人体系统发生问题,导致疾病的发生。

神经、内分泌系统对于免疫系统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小分子的神经递质、激素、肽类物质与受体结合发挥生物学调控作用的。免疫系统接受信号后分泌各类免疫因子以实现下游控制和上游的反馈调节,从而形成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双向调节。因此,免疫系统出现问题时,不单是机体的免疫出现问题,而且会导致神经内分泌出现紊乱,引发疾病。甲亢、二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都与免疫系统有密切的联系。在神经系统疾病当中,重症肌无力、自身免疫性脑炎都离不开免疫性因素的影响。当机体的神经系统出现紊乱,不仅导致人的高级神经功能出现问题,而且引发一连串的生物学效应,可导致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的功能紊乱,使得一些疾病此时趁虚而入。

在日常的生命活动当中,机体受到物理、化学、生物、社会因素的影响,在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当中,如复制、分裂、信号转导当中都有可能出现误差,在这其中分子细胞层面的错误最多,对机体稳态的影响最大。这一微观层面的稳态被破坏后对于机体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且多数为不可逆的反应。比如细胞分裂时,由于复制错误可能导致癌细胞的出现,从而影响整个生物体的安全,此时多少出现错误的情况会被机体自动识别并清除。识别并清除主要通过免疫系统来进行,免疫系统也是除神经系统外,人体另一具有识别“非己”信号的系统。识别内在错误,并进行主动修复,以及识别外来进入物,如细菌、病毒等,进行消灭,维护机体健康都是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系统的最终目的即是维护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即系统的稳态、机体的稳态。要保持长久的稳态,单靠免疫系统来进行并不足够,依靠神经内分泌系统也无法独立完成。但是,在机体稳态的调节过程当中,免疫系统对异常信号的识别、精准的免疫应答,正负反馈性的调节在机体内环境的稳态调节当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是整体性维护机体内稳态的重要物质体系,是保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基本条件,从整体水平上维持机体稳态及正常生理功能。努尔买买提·艾买提等人已具体地阐述了癌症、糖尿病、高血压病等复杂性疾病与NEI的相关性[6]。后来又有学者具体阐述了炎症性肠炎、动物应激与NEI的相关性。赵益业等人对疾病的概念表述为:疾病是机体处于的一种状态,它既包括机体结构功能的变化,也也包括结构的变化引起的功能异常的过程,机体的疾病状态是以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变化为主轴,相应引起机体器官组织的某些变化,并由此表现出某些症状[7]。这个注解较为详尽和准确。他们用NEI理论论述了中医的核心学说——五脏相关理论[8];并用NEI对中医的辩证论治和整体观作了详尽的现代诠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而当下现代医学(西医学)一些学者也从系统论、混沌理论、耗散结构论开始思考西医学和阐述一些疾病,并努力寻找研究复杂医学、治疗复杂性疾病的切入点和方法。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可能需数十年,乃至更长的时间。到那时,西医学将会引起划时代的、革命性的重大变革,现有的体系可能会逐渐地解构与重组,真正符合人体的医学才成为可能。

如果进一步“卫气营血”、“六经”、“三焦”等学说再被NEI学说或其分支网络(如脑一肠轴等)论证或阐述,中医学的的现代诠释将更加完善,“生命-心神-环境医学”[9]也将更加完善。沈自尹老认为“中西医结合为统一医学搭桥铺路,可以预见,东西方医学将汇合在DNA双螺旋体上”[10]。我们希望,中西医摒弃了门户之见,摒弃相互的历史审判,携起手来,去深水中寻找真正的角龙,共同造福于人类。

【参考文献】

[1]周光峰.还原论对临床决策的影响[J].医学与哲学,2008,29(4):3.

[2]杨锡强,易著文,等.人卫全国高校教材《儿科学》第6版,6.

[3]薛梅,殷惠军,等.从基因组学研究论候实质的若干思考[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26(1):88—90.

[4]梁茂新,等.《中医证研究的困惑与对策》[M].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年6月第1版,171.

[5]樊代明,三千年生命科学的进与退[J].医学争鸣,2010,1:5-6.

[6]努尔买买提·艾买提,哈木拉题·吾甫尔.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与复杂性疾病相关性研究的进展[N].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6,10.29.

[7]赵益业,杨利,邓铁涛.辩证论治和整体观的现代诠释[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7,13(7):481—484.

[8]赵益业,邹旭,等.从神经内分秘免疫网络试论中医学五脏相关理论[N].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3(5):433-436.

[9]祝世讷,陈少宗,中医系统论与系统工程学[J].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2月第1版,133.

[10]沈自尹.有关证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3,2(1):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