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临床护理存在的缺陷原因及对策探析

/ 2

儿科临床护理存在的缺陷原因及对策探析

李小兰黄群英傅少华

江西省新余市分宜县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鉴于儿科临床护理中存在的缺陷,探讨如何提升儿科临床护理的质量,增强对于儿科感染的控制效果。方法:通过文献梳理与实践工作经验相结合。从主观与客观的角度,探讨护理人员、制度环境与医院的政策等方面对护理质量提高的影响。结果:护理人员应对儿科感染采取主动式与与预防式护理,儿科护理要求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与考核。

【关键词】儿科护理;临床感染;护理缺陷;家属

1引言

根据儿科理论与实践研究经验,传统儿科护理模式中,护理人员大多是对院内感染采取被动、应对式护理,对于院内感染的控制效果不佳。而儿科护理要求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与考核,培训内容主要包括院内感染的相关法律法规、院内感染的临床征象以及院内感染的有效预防措施等,从多方面提高护理人员的消毒隔离意识,促使其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更好地落实儿科护理工作,进一步强化对院内感染的有效控制。另外,儿科护理还要求护理人员对患儿及其家属予以个性化护理,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能够实时了解患儿与家属的需求,并予以相应护理,对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这也会促使护理人员不断提升自己,间接实现护理人员自身素质以及自我效能感的提升。

2儿科临床护理缺陷的原因分析

2.1主体服务意识不足

儿科室内应有意识地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儿科护理教育,以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便于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的开展思路、模式以及方法加以创新,促进护理人员服务意识的提升,实现功能制护理向责任制护理的转变;护理人员应全程参与到患儿入院至出院的所有治疗与护理工作中,积极完成对患儿及其家属的护理、宣教、健康指导、消毒、出院手续的办理以及出院指导等,从每一细小环节中对院内感染加以控制,及时消除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并对易感人群加以隔离,尽可能控制院内感染。

2.2护理预防措施不足

护理人员应结合儿科的实际情况,将基础护理中的各项要求与护理内容进行细化,并对其中的重点内容予以强化。护理人员不仅要对患儿的各项临床体征进行严密监测与观察,还应进一步细化患儿的口腔护理、引流管护理、会阴部护理以及高危皮肤护理等内容,如有尿管留置者还需加强这一方面护理,包括定期更换尿管,对会阴部加强清洁与消毒处理,在消毒时需选取刺激性小的药物,并保持动作轻柔,在更换导尿管时注意观察皮肤是否出现红肿等变化,如有异常则及时处理,尽可能减少发生院内感染的传播途径。

2.3护理中对传染源控制不及时

儿科护理通过浅显易懂的语言让患儿以及家属对院内感染的相关知识有了清楚了解,促使其形成自我防护意识并建立防护行为。通过对病房的空气消毒、病房内药物采样监测等措施,能够及时发现传染源并予以控制;而要求患儿及家属做到“四不”,并对病房定期进行开窗通风,确保各项消毒隔离措施在儿科病房内得到良好落实,确保消毒隔离效果达到预期目标,这一做法则可减少甚至切断传播途径,控制易感人群,将院内感染发生率降至最低。在开窗通风时应注意,部分家属由于担心患儿着凉感冒而拒绝开窗,此时应充分理解家属担心患儿的心情,耐心向其讲解开窗通风的必要性,并做好患儿的保暖措施。

2.4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优秀的儿科护理人员不但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管理知识,同时要拓宽知识面,学习广博的人文社会知识,学习护理政策与法规、外语、计算机、人际沟通与交往,不断学习先进的护理理论和理念,了解本专业的新进展,善于学习掌握应用于临床的一系列新的检查诊断、治疗和护理方法及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并带领全科加强护理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

3结论与对策

3.1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对儿科护理缺陷的分析,医疗及护理缺陷不是孤立的,是众多环境因素中的某一个或几个发生改变所致。这既有系统的因素,也有个人的原因,在分析因个人失误而导致医疗事故的原因时发现,个人所犯错误有时是难以完全避免的。护理人员在发现系统安全隐患,自己或他人出现失误之后,采取主动报告还是隐瞒事实的态度可反映医院护理安全文化水平。一套完整有效的报告系统应具有:第一,非惩罚性,即报告者不必担心因为报告而受到责备或惩罚;第二,保密性,即为报告者及科室保密,不将有关信息提供给第三方;第三,独立性,即护理安全管理系统应独立于任何有权处理报告的组织和个人;第四,时效性,即报告应得到及时的分析,从而迅速地提出改进建议,及时反馈给护理人员,特别是遇到紧急情况时更应强调及时反馈;第五,报告应及时交由相关临床专家分析;第六,完善系统改进体制,提出的改进建议应该针对系统、过程及产品,而不是个人,以避免和防止医疗失误或事故的再次发生。

3.2对策建议

医院应结合实际工作,完善儿科护理各项工作制度、各级各类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各班次的工作职责,并制定成册,放置于科室护理工作文件夹内,以便于随时查阅、学习、掌握。内容包括应急预案、分级护理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差错事故上报制度、病房管理制度等。护士长重点检查各项制度的掌握落实情况,对在工作中发现的一些薄弱环节、共性问题,在每月的业务学习和科室例会上讨论学习找出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列入下月重点检查项目。个别问题个别交换意见,使制度落到实处,保证护理安全。要提高护士对基础护理的认识,加强基础护理基本理论的学习和基本功的训练,提高护理人元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解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加强专科业务学习,通过护理查房、病案讨论、操作训练等方式,帮助护士熟悉和掌握专科护理方法、技术,更好地为病人服务。要经常组织新业务、新技术、新知识的学习,鼓励护士业余时间多看点社会、自然科学方面的书,拓宽知识面,提高自身素质。重视护理质量管理,制订切实可行的护理工作计划。医院和病人都在不断追求满意的医疗服务质量,而护理工作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是客观存在的,护理管理应首先从实际出发,群策群力,制定出本科室的具体工作计划,然后以严格的质量控制为根本,着眼于各要素质量,统筹全局,具体抓环节质量,重视终末质量,进行质量的反馈控制,把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并反馈给护士,肯定成绩表扬优秀,对差的提出纠正方案,达到提高改进之目的。

参考文献:

[1]医护合作解决专科电子医嘱输入问题[J].杨莉,孙书春.中国医药导报.2011(35)

[2]护士执行电子医嘱过程存在缺陷分析及对策[J].顾慧.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