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数学教师教学素养自主发展之行动策略研究报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1-21
/ 2

农村初中数学教师教学素养自主发展之行动策略研究报告

王春林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吴桥中学)

摘要: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标》教材的实施,特别是有效教学的不断尝试和实践,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教师的专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有效教学的质量。因此,努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迫在眉睫。把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摆在战略的高度,抓住提高教师素质,服务教学核心,研究教师素养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在落后农村地区,师资结构非常不合理,教师的专业素养偏低,缺乏有效的提升行动策略机制,这些因素严重地阻碍着这些地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专业素养的提升指向普通教师的日常教学实践,鼓励教师主动参与教学研究,重视教学经验的积累,强调知识的实践性。行动研究把教学实践与研究有机地结合了起来,为教师素养的建构和深化提供了现实平台,进而有效地促成教师的素养提升。

关键词:素养;教学素养;行动策略研究

初中数学教师对教学素养的提升缺乏主动性及目的性。初中数学老师们工作任务重,时间紧,继续学习难度大,各级各类数学教师培训普遍只关注教学方法等,使得我们将教学素养悄悄地搁置一边。长期以来,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素养都受到忽略。很多名家学者的研究论述,大都以中学数学教育为背景,极少谈到初中数学,谈到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素养的更甚。并且很多学校没有对此进行科学的规划,没有系统的培训和指导,没有有效的路径提供给教师。

关于教育行动策略研究。教育领域中的行动研究就可称为“教育行动研究”。教育行动研究是指教师研究本校本班的实际情况,解决日常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从而不断地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种研究方法。教育行动研究的实质是教师在实践中通过行动和研究的结合,运用教育教学理论,去研究和解决不断变化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促进教育教学工作更加合理、科学、有效发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实践的水平和质量。我国有学者认为,行动研究是“教师与专业研究者联合起来,至少是教师之间联合起来,共同进行教学研究。”

对于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策略要改变教师培训理念,改革教师培训模式,注重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生需求,将外在培训与支持转化为教师自主学习的内在需要成为研究的方向。关于教师教学素养发展中的行动策略或具体做法概括起来有以下:我们认为:提高教师素养的根本落脚点,在于唤醒专业自主的主动性,提供可资借鉴的行动指南,焕发农村教师的生命活力。有必要研究农村初中数学教师应具备的教学素养以及提升初中数学教师教学素养的途径,从而为初中数学教师培训(特别是职后培训)在课程安排和培训形式等方面提供参考,更为教师追求自身专业成长的努力提供指导。

有观点认为以行动研究找到教师素养提升的路径,强调在教学实践中研究反思,形成个人发展的行动策略。也有观点认为:教师的素养发展是指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伦理、自我专业意识等内在专业结构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由此不难看出,教师素养提升研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在职培训,他已经走向教学实践纵深,具体来讲,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与探索。

一、制定阅读计划,提高理论修养——有所思。教育理念的更新是农村教师急需改变的,但理念的学习要有方式方法。生硬的灌输,一次培训讲座是无法解决的。学习的阵地建设必不可少,如定期开展教育论坛,及时系统的进行教育理论学习,讨论并引导教师初步尝试实践,不断开拓视野,追求理念的更新。

二、加强教学研究,紧盯课堂教学,实践教育理念——有所为。教学实践中提升教学素养是主阵地,因此国内外对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提升教学素养都有着较多的论述。应用到农村中学数学教师素养提升方面,大多是有共同之处,可以借鉴。

三、注重课后反思,获得理论提升——有所得。反思的内容:教学内容、学生反应、教学流程、教学目标等。注重教后反思对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至关重要。反思成功之举、失败之处、遗憾之处,二度重建教学方案。重视自己的课堂,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促使自己从经验型向科研型方向发展,提高自己整合资源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因此,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集体备课制度,对教师教学反思提出明确要求,成为提升教师素养的重要抓手。

四、注重互相学习,自主与合作相结合——有所发展。教师学科专业素养提升行动实施的更重要、更深层的意义在于:它是一个过程,是引领教师学习的过程,是唤醒教师心灵的过程,是课改中问题解决的过程,是学校学习化组织建设的过程,是催人奋进的过程。因此,要求培训要创设“积极学习”的环境,建立有效的过程评估机制,有利于激励促进教师积极学习。让教师用心灵去学习、用智慧去工作,让学习、培训成为自觉学习。只有教师具有自觉学习的心性,培训才能真正收到实效。从而改变有些教师对培训的意义认识不足,对专业发展缺乏内在的自主性,对自己职业认同感偏低产生职业倦怠等一系列问题。可见,唤醒教师学习的心灵,激发教师主动学习的情感,是今后培训工作必须重点考虑的问题。

五、建立健全平台,择个性化发展通道——有所创新。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应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绝不是几次培训就可以完成的,必须建立常态的培训机制。近几年,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带来了教师培训方式的变革。建立常态培训机制的一个重要路径,就是把网络培训作为改革传统教师培训的有力工具,大力开展网络视频培训和网络平面文本培训。通过开辟网络上的专题讲座、教学实录、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教学故事、教学感悟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和栏目,利用教育论坛、教师博客、电子邮件等网络交互平台,创建积极的网络文化场域,赋予学习者对话的空间,实现多方位的交流与互动。同时在教师发展的过程中必能从中找到符合自身的个性化的发展通道,这样的创新之举打破了原有的地域限制,成为教师素养提升的重要路径。教师学科专业素养提升行动实施最鲜明的特点是具有研究性,教师是具有鲜明个性的个体,教师的教学实践与教学素养的提升不可分割,基于行动的研究才有意义。大量研究指向了如下问题:教师素养提升的具体工作怎么做;如何建立一个科学、常态的教师学科专业素养培训、考核与认定机制;教师学科素养的结构层次的内涵是什么,如何使其每个层次具有可操作性;如何与当地方教师群体相适应等一系列的问题,这就需要研究者立足本土实践,开展行动研究。教师学科专业素养不能只是一系列的硬性指标,在行动实施过程中,就必须重视立足本土的教师素养的具有实践意义的素养研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理论与实践(修订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余文森.论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教育研究[J],2003.4

[3]张水发.浅谈教师校本培训的相关措施[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年09期

[4]王爱民刘文.行动研究及其在教育研究和实践中的意义[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韩冬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问题与趋向[J].辽宁教育研究·2005年第3期

[6]傅树京.构建与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培训模式[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6

[7]王娟王嘉毅.西北农村小学教师行动研究的个案分析[J].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10年20期

[8]朱万喜.走向自主发展[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11

[9]张丽芳.农村中学数学教师素养调查研究[J].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2013(40).

[10]王向红.河南省农村初中数学教师专业知识发展现状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