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厂建设中的动力设备配置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1

新工厂建设中的动力设备配置分析

关强

摘要:在新工厂建设过程中,动力设备配置的优化,能够保证动力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促进新工厂建设质量的提升。本文主要从供配电系统、中央空调系统、压缩空气系统、弱电系统和地下综合管廊这几方面入手,对新工厂建设中的动力设备配置进行探究,旨在优化动力设备配置,推动新工厂建设的顺利进行,仅供相关人员参考。关键词:新工厂建设;动力设备;装置引言对于新工厂来说,动力设备配置是建设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动力设备配置的优化,关系着各专业系统的良性运行,只有各专业协调配合,具备各自发展空间,则能够促进动力设备使用功能的最大化发挥,切实加强新工厂建设质量控制。在此种情况下,对新工厂建设中的动力设备配置进行探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1供配电系统基于某集团产品生产特征出发,在新工厂建设过程中,需要将35KV双电源供电科学应用于供配电系统中,这就能够确保生产免受停电的影响,保证生产活动的持续化和有序化。在35KV电站布局规划过程中,要结合新工厂建设的现实情况出发,通过干式变压器的应用,来满足生产负荷需求,保证设备稳定运行,进而提升设备负荷率。在新工厂建设过程中,要结合厂房分布情况来设置分电站,保证其数量适宜,以灵活供电,这就能够有效减少停电维修范围,保证供配电系统良性运行。2中央空调系统2.1机组节能措施在新工厂建设,动力设备配置的优化,需要从中央空调系统入手,采取有效的机组节能措施。就中央空调系统来看,机组节能方面通过多压缩机设计的应用,能够令负荷效率得到明显提升。在这一过程中,单螺杆冷水机组中,一台较大压缩机可通过两台小压缩机取代,这就能够确保在差异化负荷状态下机组性能比能够保持最佳状态,结合建筑冷量需求来优化机组控制系统,调节压缩机负荷,令各种负荷达到最佳状态,若机组负荷低于50%,一台压缩机换热面积较大,则能够令制冷效率得到明显改善。在液位控制调节装置应用过程中,以蒸发器为支持,能够对节流阀的开启度进行自动调整,对冷凝器向蒸发器中的制冷剂供液量进行精确控制,确保与建筑物冷负荷相符合,通过压缩机和蒸发器等的协调应用,来优化机组运行性能。热换铜管束是热交换器中的主要材料,能够对内外壁进行强化处理,促进传热效率的显著提升。2.2多压缩机设计技术在单螺杆式冷水机组运行过程中,所选用压缩机为半封闭单螺杆式,除此之外需要以微电脑控制器协调运用。单独控制器可保持独立运行,以运行时间、启动次数等作为指标,通过微电脑控制器来监视压缩机,准确记录故障信息,对负荷功能以及点控制等进行合理设定,从而确保系统稳定运行。在压缩机运行过程中,通过负荷平衡功能的发挥,能够对压缩机间负荷加以平衡,令机组保持最佳运行效率。2.3低运行费用的冷水机组就多压缩机设计技术来看,大蒸发器和冷凝器被多台压缩机共用,此种情况下单台压缩机具有优良的效率,压缩机设计、运行控制以及制冷剂流量控制等方面都达到良好的效果,冷水机组实际运行过程中,能够有效减少电能消耗,压缩机互为备用,部分负荷下机组也能够具备优良的性能。3压缩空气系统在新工厂建设过程中,压缩空气系统是一个重要方面,就压缩空气系统的组成情况来看,其主要由螺杆压缩机、吸附式干燥机以及储气罐所组成。为保证压缩空气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需要选择不锈钢材质来设置系统管道,这对于供出压缩空气质量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在冷却系统中,冷却塔的设置能够满足系统应用需求,一般情况下冷却塔的体积为200t。4弱电系统4.1系统目标在新工厂建设过程中,动力设备配置的优化,要明确系统目标,以数字技术为支持,通过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协调应用,将监控系统、巡更系统、防盗报警系统等有机联结,形成统一整体。在系统运行过程中,能够基于操作平台来发挥管理与控制功能,促进综合安防控制管理成效的明显改善,弱电系统的优化,对于新工厂建设质量的提升也至关重要。4.2系统设计原则在新工厂建设过程中,动力设备配置过程中,弱电系统设计是一个重要方面,为确保弱电系统得到安全可靠运行,在弱电系统设计过程中必须要坚持一下几个原则:其一,可靠性和稳定性原则。在新工厂建设过程中,弱电系统设计的开展,要从系统设备选型、网络设计、软件设计等多个方面入手,对容错设计和开发计算结构加以科学应用,保证软硬件的可靠性,从而优化设备选型,所选择技术与产品应当成熟化。设备选型与系统设计的过程中,要降低故障发生几率,从而保证整个弱电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其二,易管理性与维护性。在弱电系统设计过程中,由于弱电系统涉及内容众多,在设计过程中要保证管理与控制的实时化。在这一方面,要保证弱电系统保持稳定运行状态,科学调节系统,从而切实改善弱电系统的管理成效。其三,先进性与开放性。系统设计中必须要选择先进技术设备,保证其成熟化,依据相关标准执行开放系统,保证各产品协同运行。其四,整体性与可扩充性。系统设计中要注重有机整体的智能管理系统构建,并保证系统综合性价比最高。5地下综合管廊在新工厂建设过程中,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要科学布置主管线,自动力站房引出,进入地下综合管廊,之后引至各用能部位。此种方式下,能够保证地下综合管廊设置的科学化,通过地埋方式,能够有效避免遭受车辆碾压,令管线使用寿命得以延长,后期管线维护也更为便捷,无需对道路进行开挖,改造成本得以有效控制,施工周期也得以缩短。结语综上所述,在新工厂建设过程中,动力设备配置的优化,直接关系着新工厂建设成效,关系着新工厂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结合现实情况出发,在新工厂建设过程中,要保证设计的科学性,合理布局,分布实施,确保动力设备配置科学,在保证设备安全运行的同时,有效降低动力供应运行成本,这就能够有效节约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基本要求相符合。参考文献[1]黄炎威.动力总成工厂的智能化排产[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9,24(01):100-101.[2]严嵘.半导体工厂公用动力系统的能源互补再利用[J].洁净与空调技术,2012(03):60-65.[3]永智群.工厂动力公用设施集控系统的设计[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02):187+190.

来源期刊

中国电业

相关关键词

新工厂建设 动力设备 装置 引言 对于新工厂来说,动力设备配置是建设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动力设备配置的优化,关系着各专业系统的良性运行,只有各专业协调配合,具备各自发展空间,则能够促进动力设备使用功能的最大化发挥,切实加强新工厂建设质量控制。在此种情况下,对新工厂建设中的动力设备配置进行探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1供配电系统 基于某集团产品生产特征出发,在新工厂建设过程中,需要将35KV双电源供电科学应用于供配电系统中,这就能够确保生产免受停电的影响,保证生产活动的持续化和有序化。在35KV电站布局规划过程中,要结合新工厂建设的现实情况出发,通过干式变压器的应用,来满足生产负荷需求,保证设备稳定运行,进而提升设备负荷率。在新工厂建设过程中,要结合厂房分布情况来设置分电站,保证其数量适宜,以灵活供电,这就能够有效减少停电维修范围,保证供配电系统良性运行。 2中央空调系统 2.1机组节能措施 在新工厂建设,动力设备配置的优化,需要从中央空调系统入手,采取有效的机组节能措施。就中央空调系统来看,机组节能方面通过多压缩机设计的应用,能够令负荷效率得到明显提升。在这一过程中,单螺杆冷水机组中,一台较大压缩机可通过两台小压缩机取代,这就能够确保在差异化负荷状态下机组性能比能够保持最佳状态,结合建筑冷量需求来优化机组控制系统,调节压缩机负荷,令各种负荷达到最佳状态,若机组负荷低于50%,一台压缩机换热面积较大,则能够令制冷效率得到明显改善。 在液位控制调节装置应用过程中,以蒸发器为支持,能够对节流阀的开启度进行自动调整,对冷凝器向蒸发器中的制冷剂供液量进行精确控制,确保与建筑物冷负荷相符合,通过压缩机和蒸发器等的协调应用,来优化机组运行性能。热换铜管束是热交换器中的主要材料,能够对内外壁进行强化处理,促进传热效率的显著提升。 2.2多压缩机设计技术 在单螺杆式冷水机组运行过程中,所选用压缩机为半封闭单螺杆式,除此之外需要以微电脑控制器协调运用。单独控制器可保持独立运行,以运行时间 启动次数等作为指标,通过微电脑控制器来监视压缩机,准确记录故障信息,对负荷功能以及点控制等进行合理设定,从而确保系统稳定运行。在压缩机运行过程中,通过负荷平衡功能的发挥,能够对压缩机间负荷加以平衡,令机组保持最佳运行效率。 2.3低运行费用的冷水机组 就多压缩机设计技术来看,大蒸发器和冷凝器被多台压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