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土地区的公路路基设计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12
/ 2

软土地区的公路路基设计研究

张驰

武汉信达雅路桥技术有限工程430056

摘要:新形势下,我国公路工程快速发展,不仅工程项目增多,而且技术要求提高。其中,路基设计是一个重点,直接关系到施工质量。本文首先指出软土地基的特点和公路路基设计原则,然后介绍了软土地区公路路基的设计方法,最后总结了软土地基的处理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软土;公路工程;路基设计;原则;处理措施

软土就是强度低、压缩量高的软弱土层,常见如淤泥、淤泥质土、部分杂填土和充填土等[1]。该类土层的沉降量大,如果处理不当,会对公路的施工和使用带来不利影响。在软土地区,如何设计公路路基、如何处理软土层,成为施工人员关注的重点。以下结合个人实践进行探讨。

1.软土地基的特点和公路路基设计原则

1.1软土地基的特点

分析软土地基的特点如下:①压缩性高,孔隙比和含水量大,无法达到稳定状态;②透水性低,不利于排水固结,建筑物的沉降时间长;③抗剪强度小,必须在施工现场进行原位试验,以确定施工技术参数;④触变性,在外界扰动下,土层结构破坏,会变成稀释状态;⑤流变性,受到荷载作用,土层的变形明显,长期强度值低于瞬时强度值。

1.2公路路基设计原则

第一,因地制宜。公路工程遇到软土地基,应该结合地质、水文条件,综合分析填土高度、沉降值、填筑材料、工期、环保要求等,来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案,既能提高施工质量,又能减少对土层环境的影响。

第二,安全可靠。实践证实,软土路基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会留下施工隐患,甚至会造成滑坡、坍塌等事故。设计公路的路基时,既要保证安全可靠,又要合理控制成本,确保路基的长期稳定性。具体设计时,应将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相统一,实现设计的最优化。

第三,方便施工。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首先应该掌握土层的性质,确保施工方案顺利实施。在设计和施工前,要合理配置资源,规划堆放场地,确定桩机位置,并制定工期控制措施。在一个标段内,如果软土地基长度小,应采用一种处理方案;如果软土地基长度大,可以尝试两种或多种处理方案[2]。

2.软土地区公路路基的设计方法

2.1柔性复合桩

在公路工程的复合桩基中,长径比、柔性指数、相对刚度K的计算是:

式中n代表桩基土的应力比,m代表置换率,P代表复合地基的平均荷载密度。如果复合桩基是柔性,利用应变理论计算桩土的应力比,数值一般在3-6之间;利用桩身压缩模量、进入下层土的沉降变形量,来确定加固区的压缩量。

2.2刚性复合桩

刚性复合桩以CFG桩、钢筋混凝土桩为代表,近些年随着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快速发展,对公路工程的沉降值要求更严格,例如在沿海地区,多采用管桩。刚性复合桩的设计,多是提高容许承载力指标,来增强公路结构的稳定性。因此,设计关键是计算加固区的沉降量,以复合模量法为例,应该确定天然地基压缩模量,计算复合土层的压缩模量,将桩土应力比控制在20-100之间[3]。

2.3确定设计参数

软土路基的参数选择,直接影响公路路基的设计质量,必须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并进行多次试验检测。就目前而言,软土路基的设计参数,主要是压缩性、力学强度两个,可采用原位测试法,例如十字板剪切试验、静力触探试验等,计算出承载力、抗剪强度等指标。在路基设计中,参数主要包括:①通过原位试验、室内试验,确定软土的物理力学性质;②绘制e-p曲线、Es-p曲线,掌握沉降量的变化规律,严格控制误差;③分析路基稳定性,结合快剪、固结快剪、试验结果等,最终确定设计参数和方案。

3.公路软土地基的处理措施

3.1沉降计算

计算路基沉降量时,采用分层总和法计算主固结,并利用沉降系数进行修正。在路面的设计使用年限内,路基出现残余沉降即为工后沉降,要求是:一般路段在30cm以内,填石路段在20cm以内,涵洞或通道和路基相邻部位在20cm以内,桥台和路基相邻部位在10cm以内。计算路基的稳定性时,采用有效固结应力法,利用土体的快剪指标或固结快剪指标,要求稳定性安全系数Fs达到1.2以上;如果考虑到地震作用,稳定系数Fd达到1.15以上[4]。

3.2预压高度

公路路基施工期间,为了加快地基的固结速度,尽量完成沉降,一般路段可采用等载预压法。对于填土高度小、固结速度慢、桥头、涵洞、沉降量超过1.5m的路段,则采用超载预压法,将超载高度控制在1-2m之间;复合地基路段、其他路段,超载预压高度控制在0.5m左右。

3.3技术要点

对软土路基进行处理时,应分析地质水文、软土厚度、路基荷载、工期、沉降稳定要求等指标,兼顾技术性和经济性,施工技术要点如下:①浅层软土的深度在3m以内,可采用换填法,将压实度控制在90%以上。该技术方案的处理范围小,土层换填量小,因此方便施工,具有良好效果。针对较厚的局部软土,可以调整处理深度,换填材料选择素土、透水材料;有排水需求时,设置明沟或盲沟实现基底排水。②软土深度在3-5m之间,如果范围小、位于陡坡上,可采用换填法;其他部位则可选择预压法,或使用复合地基。③软土深度在20m以内,填土高度在8m以内,可采用袋装砂井+堆载预压法;为了提高路基的稳定性,可设置2-4层土工格栅。其中,袋装砂井的间距控制在0.9-1.3m,要求穿透软土层。④填土高度超过8m的路段,以及涵洞、桥台等路段,如果软土深度在5m以内,则和相邻路基采用相同的处理方法;如果软土深度在5-15m之间,采用水泥搅拌桩进行处理;如果软土深度超过15m,采用预应力管桩处理。

3.4施工标准

第一,填筑施工时,依据观测值确定填筑速度,其中路基中心的沉降速率,复合地基部位控制在每天8mm,堆载预压部位控制在每天15mm;坡脚处的侧向位移,复合地基部位控制在每天5mm,堆载预压部位控制在每天8mm。第二,反开挖施工时,要求连续3个月的沉降速率,控制在每月3cm以内,才能进行反开挖,并对涵洞、桥台、通道等进行施工。第三,施工期间,还要监测沉降值、孔隙水压力,预埋测斜管,将偏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提高路基稳定性。

结语:

综上所述,软土地基比较特殊,该部位设计公路路基时,应遵循因地制宜、安全可靠、方便施工的原则。文中以柔性复合桩、刚性复合桩为例,介绍了软土地区公路路基的设计方法,总结了软土处理措施。希望为实际工程提供经验借鉴,促进公路路基施工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张小峰.软土地区公路路基设计及地基处理方法应用研究[D].陕西:长安大学,2018.

[2]金伟,李云囝.浅谈公路路基路面设计中软基的处理技术[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35):2075.

[3]张杰.浅谈公路工程中软土路基设计及施工阶段的标准[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8,46(3):65-66.

[4]张新武.探析高速公路路基设计及软土地基处理[J].商品与质量,2017,(52):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