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物电刺激治疗在产后腹直肌分离中的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8-18
/ 2

仿生物电刺激治疗在产后腹直肌分离中的疗效观察

王爱玲

白银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甘肃白银730900

【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仿生物电刺激治疗在产后腹直肌分离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收治的116例产妇,通过电脑随机抽取的方式进行分组,作为对照组和实验组研究对象,每组各58例。对照组产妇仅采用自主训练治疗,实验组产妇采用仿生物电刺激治疗。观察两组产妇治疗10d后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产妇的临床总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6.55%和84.48%,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显示P<0.05。结论:采用仿生物电刺激进行产后腹直肌分离的治疗,能够明显缩小产妇的腹直肌分离距离,促使产妇尽快恢复健康,该治疗方法具有积极应用与推广的价值。

【关键词】仿生物电刺激;产后腹直肌分离;临床疗效

产后腹直肌分离通常因妊娠后期、多产、腹壁扩张延伸等各种情况造成,产妇会出现腹壁松弛膨隆,且腹直肌一般在产后半年仍旧不能够回到原先位置[1]。发生产后腹直肌分离的产妇不仅腹直肌松垮,腹直肌间距亦会逐渐增大,导致腹直肌的严重分离,若不能够得到及时且有效的治疗,产妇机构可能出现腹壁疝[2]。当前比较常见的产后腹直肌分离康复治疗方法为自主训练治疗方法,虽然能够起到一定治疗作用,但是仍旧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本次研究主要观察并分析仿生物电刺激治疗在产后腹直肌分离中的临床疗效,具体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了本院2018年收治的116例产妇,通过电脑随机抽取的方式进行分组,作为对照组和实验组研究对象,每组各58例。所有产妇均通过触诊确定了两侧复制及内侧缘与脐水平连线的交点,且采用软尺对两点之间的距离进行了准确的测量,每名产妇两点之间的距离均在2cm以上,为腹直肌分离症状。对照组产妇年龄在21岁~42岁,平均年龄(29.25±2.84)岁,顺产41例,剖宫产17例,单胎妊娠52例,双胎妊娠6例。观察组产妇年龄在20-40岁,平均年龄(29.04±2.16)岁,顺产42例,剖宫产16例,单胎妊娠54例,双胎妊娠4例。两组产妇年龄、生产及妊娠等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统计学意义显示P>0.05,可以进行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产妇仅采用自主训练治疗。本组产妇在接受自主训练治疗时,每日在家中自行锻炼,内容包括平板支撑、仰卧抬腿和蹬腿、跪姿收腹或伸腿、站姿收腹等康复动作。上述康复动作需要连续做10次,且1组/10次,3-4组/d。

实验组产妇采用仿生物电刺激治疗。本组产妇在对照组产妇自主训练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仿生物电刺激治疗。治疗仪为法国PHENIX神经肌肉治疗仪,电极位置设置为A1+、A1-、A2+、A2-、B1+、B1-、B2+、B2-通道,且电极为粘性电极,找准位置后将各个电极分别粘在产妇腹部两侧,保证电极位于产妇腹横肌、腹直肌和外斜肌上。具体治疗过程中采用U8腹直肌分离程序[3]。治疗仪的电流强度设置标准为产妇感到比较舒适的麻刺感但是不会出现疼痛;达到了引起产妇肌肉震颤的前度,促使其肌肉不断收缩;达到患者能够耐受的最大电流水平,保证具有良好临床疗效。仿生物电刺激治疗30min/次,1次/d,共治疗10次。

两组产妇均在治疗10d后进行治疗效果的对比分析。

1.3疗效判定

观察两组产妇治疗10d后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后产妇腹直肌不存在分离距离为显效;治疗后产妇腹直肌分离距离在2cm及以内为有效;治疗后产妇腹直肌分离距离在2cm以上为无效。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数(n)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产妇治疗10d后的临床疗效[n(%)]

2结果

表1的相关数据显示,本次研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产妇的临床总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6.55%和84.48%,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显示P<0.05。

3讨论

产后腹直肌分离属于比较常见的一种产后并发症,一般妊娠期女性会在孕14周左右便出现该症状,随着胎儿的逐渐生长相关症状会逐渐加重,直到分娩。患有产后腹直肌分离的产妇,一般会出现腹直肌分离、腹白线变宽且腹白线上脐孔处薄弱等症状,导致产妇脐孔隆起[4]。部分产妇并不能够产生腹直肌分离的正确认识,甚至不了解产后腹直肌分离的存在,因此在产后恢复时会进行仰卧起坐等进行肌肉的收缩,该种不正确的产后锻炼恢复方式将会导致腹直肌分离的进一步加重[5]。为此,必须要在正式锻炼恢复前进行准确的腹直肌分离检查。一般情况下,采用CT复制诊断可以更加准确的进行腹直肌分离宽度、长度的确定,而后可以根据医师指导进行自主训练治疗或者接受更加有效的、先进的仿生物电刺激治疗。

自主训练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时主要由产妇自行进行相关恢复动作的锻炼,保证动作的标准,锻炼力度适当和运动量适当。但是自主训练虽然能够起到一定治疗效果,但是仍旧不能够满足绝大部分产妇的需求,在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时仍旧存在比较大的提升空间。例如,产妇的产后腹直肌分离情况比较严重,并不能够通过传统的自主训练治疗方法或者外部支持、背部护理、纠正姿势等方法进行治疗与纠正,产妇便必须要采用上述等方式获得进一步的治疗。相比于自主训练治疗方法,仿生物电刺激治疗方法能够利用电刺激促使产妇腹部的肌肉被动收缩,对产妇的肌群作出强化性的训练,保证训练效果与自主训练效果相同,且能够避免产妇自主训练方式不正确、训练强度不足、训练量不够等问题。与此同时,仿生物电刺激治疗方法能够帮助产妇的脊柱生理得到恢复,骨盆倾斜度得到改善,可以说能够进一步提高产后腹直肌分离的治疗效果。从该点可以认为,仿生物电刺激治疗方法在产后腹直肌治疗方面具有良好疗效。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中采用仿生物电刺激治疗的实验组产妇治疗效果便明显要优于采用自主训练治疗的对照组产妇,组间差异的统计学意义显示P<0.05。可见,采用仿生物电刺激进行产后腹直肌分离的治疗,能够明显缩小产妇的腹直肌分离距离,促使产妇尽快恢复健康,该治疗方法具有积极应用与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催兰,蓝小梅.仿生物电刺激在妇产科领域中的临床应用概况[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7,10(10):1015-1018.

[2]毛中英,冯虹,黄冬梅,等.盆底仿生物电刺激促进产后子宫复旧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7,33(10):1074-1076.

[3]李珊珊,郑萍,卢丹,等.仿生物电刺激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的临床观察[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7,18(05):410-412.

[4]蒋粹萃.盆底仿生物电刺激联合中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周期性腹痛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17):3161-3162.

[5]许正先,刘丹,李颖彤.盆底仿生物电刺激联合雌激素治疗子宫内膜生长不良的疗效[J].广州医科大学学报,2017,45(01):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