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矿山供电系统防漏电保护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关于矿山供电系统防漏电保护的研究

周熹

(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贵州分公司矿业公司551403)

摘要:矿业的有效开发为我国经济提供了能源和经济基础,也对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支持。因此,需要细化保证供电系统的核心性能,进而促使漏电现象得到根本排除,有效杜绝了矿山工作的安全隐患问题。本文就漏电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漏的保护措施。

关键词:矿山;供电;保护;漏电

引言:

由于地下矿产在开采中会涉及面积小、环境氛围恶劣的影响,特别是地下水分的因素而导致供电系统的安全性能受到负面打击。因此,需要细化供电系统的防护措施,如中性点不接地、屏蔽电缆等设备。但多元化的地理环境的影响导致漏电的现象仍频频发生,进而需要在基础防护措施中进行拓展,实现项目的全面保护,达到以安全性为核心的矿业项目。

一、中性点不接地法概述

该方法主要使用“零序电压法”进行操作,即需要稳定供电系统的电压参数和电容参数,并改变防漏电设备中的零序电阻。其电阻参数与设备的电压采纳数成反比,通过改变电阻阻值大小,并促使电阻朝极小方向变化,进而实现漏电电阻的基本估算[1]。但该方法在实际操作中会存在18%以内的误差大小,且设备就电阻的改变的响应时间较小,导致其漏电大小的参数的基本数据的精确度不高。

二、矿山供电系统防漏电原因分析

(一)环境因素

由于井下管道的路径较长,特别是多涉及与潮湿、狭小、阴暗的地底环境,且供电设备及电缆线路均未安装相应的防护方法,导致电缆绝缘层与水分、矿物发生化学反应,进而出现绝缘层功能大大降低,甚至出现破损的状况。另外,由于带电负离子在长期电场力的作用下,可能会出现局部温度过高会膨胀的现象,若在操作中未对该项因素进行改进,可能会导致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

(二)技术因素

由于现阶段在防漏电的措施中多用于中性点不接地方法,但在实际应用中未使用相应的防爆措施,导致设备中的四极设备的运作功能不正常,进而促使该技术在实际操作和管理过程中存在诸多漏洞。同时,在实际技术的应用中,电缆接头和线路误接的现象频繁发生,进而导致实际防漏电操作的技术仍多处于不到位的现象,使设备的而稳定性不高。

(三)管理因素

1.误差管理。低压系统的管理的得不到细化的功能需求,特别是防漏项目的测试和计算过程中,对于测量误差因素未做出细化要求。进而导致设备的电压、电容得不到细化的控制,容易引起漏电现象的发生。

2.技术管理。在使用“零序”法的防治管理中,无法将长短线技术应用于实际操作当中,进而导致实时管理与技术不切合,这也是引起供电系统功能缺陷的原因。

三、矿山供电系统防漏电保护措施与拓展

(一)优化算法操作

技术人员需要将多种算法的技术进行技术整合,并通过不同方法的决策应用,实现综合性的防漏电保护措施。“零序电流方向法”是解决综合性算法的方法之一[2]。在该方法的使用过程中,需要对电缆线路中各支路的线路进行技术检测,通过精确计算,实现各支路电流、电容的核心比较。在该方法的使用过程中,其核心应用原理是通过计算各支路电流实漏电电流的计算,并通过互感器的参数传递,达到变化的核心,该方法解决了传统“零序”方法中的弊端。

(二)完善软件技术

在实际防治过程中需要有效应用科技技术。如需要拓展相关软件监控技术,将电缆的功能性和所处环境进行3D方式的图形建模,并通过软件的分析、规划、决策系统,做出适应于地下环境的保护措施[3]。可以将嵌入式CAN通讯方法进行系统化操作的整合,促使通讯系统能够在数据库采集、分析规划、模块构建、功能运算、分段电压、电流的检测过程中实现参数的透明化,达到电缆设备的全面监控。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将其衔接于环境并进行DSP的环境初始化,促使软件在后期能够通过函数达到漏电性能的自我评算。

(三)优化测量设备

技术人员应基于防漏电保护引用先进的技术方法,如需要将JD1000低压保护系统应用至实际防治过程中,进而实现测量数据的精准化。该技术主要通过智能型的决策方法,并借助实际电路的原理分析,实现选择性漏电的侦查与诊断。该方法的原理如下图1所示:

图1JD1000工作原理

在实际应用该技术的过程中,需要对其阻断器(JDZ)进行路段调控,并采用长短线的原理促使设备得到分散化的电路分配,实现了系统的监控办法。同时,在使用该技术的过程中,实现了多路线的电动势的全面监控,帮助技术人员能够基于集中控制的基础实现全面的漏电防控。另外,JDZ阻断器实现了部分漏电线路的阻断,通过JDZ代替了原来被阻断的部分线路功能,进而实现了漏电的极小化,也极大地保证了矿业的经济效益。

(四)强化人员素质

需要全面普及漏电危险对矿业的负面影响,特别是需要细化培训相关技术人员的操作理念,充分贯彻系统化、风险化的意识。同时,需要构建系统的责任制度,要求技术人员能够依据规章制度规范自身的检测、测量、防护操作,进而有效地规避了违规操作对防治漏电功能的隐患。最后,需要拓展系统的考评办法,帮助技术人员能够基于技术性软件进行全面的检测环节,实现供电设备功能性的稳定[4]。

四、结束语

供电系统的基础功能性是采矿业工作的核心,因此必须重视对漏电管理的控制,并基于先进的科学及时进行改进。同时,管理人员需要基于核心意识进行拓展,完善项目进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予以改进,进而实现规范性的约束内涵。另外,需要重视设备的短路、断路、接地的处理,并将其安全运营作为检查的根本,进而达到规范性的漏电保护措施。

参考文献:

[1]高云鹏.矿山供电系统防漏电保护[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2):133-133.

[2]曾德会.矿山供电系统防漏电保护措施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7(26):189-190.

[3]王小华,张敏艳.金属与非金属矿山低压漏电保护新技术的研究[J].采矿技术,2017,17(5):86-89.

[4]袁鑫.矿山井下低压供电系统漏电保护的研究[J].世界有色金属,2016(22):13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