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规划中生态规划的应用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风景园林规划中生态规划的应用及分析

谢聘婷

中徽生态环境有限公司安徽合肥231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提升,城市现代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在城市建设中,风景园林生态规划不仅能够保护自然环境,而且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能够改善园林功能,极大的提高人们的居住质量。在当前可持续发展背景下,风景园林设计单位要对园林的生态效益全面思考,充分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将生态规划贯彻于城市景观环境设计中,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重塑自然生态和人与自然的关系,真正实现城市低碳绿色建设

关键词:风景园林;生态规划;可持续发展

1.城市景观生态规划涵义与意义

景观生态规划是以地理学、生态学以及风景园林学为基础而发展的,其规划工作与城市的资源管径管理、旅游发展、土地的规划设计以及自然保护等相结合,从而为城市提供一个科学的生态景观。在城市当中进行景观生态规划能够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确保在其规划范围内对自然资源和其他资源进行合理的安排以及充分的利用,从而避免出现城市资源粗放利用或者是景观重复建设的现象。并且在城市当中进行景观生态规划能够有效的改善人类的居住环境,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城市景观生态规划工作不仅仅是为了保护自然环境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同时还具有非常高的美观性,使市民能够在获取物质享受的同时还能够得到精神需求的满足。因此城市景观生态的规划工作需要以调高人民生活质量为目标来进行。

2 生态规划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基本原则

2.1 保持生态平衡

在园林设计过程中,需要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合理规划和布局园林生态建设。为人类创造舒适的环境,使其能够遵循自然规律,从而保持良好的生态平衡。规划单位要综合考虑地区生态环境状况,将自然生态引入到城市中,在不破坏原有结构的情况下创造有利条件促进自然再生,保障城市生态平衡。

2.2 坚持以人为本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生态规划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在规划风景园林时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对自然界各种物种进行充分利用,将舒适的生存环境提供给人们。比如在设计园林道路时,可以将多样的林木种植在路两旁,不但使生态环境得到优化,而且使园林风景更加美观。

2.3 保持物种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不仅影响着群落动态结构稳定性,而且影响着群落和环境中物种均匀度及丰富度。随着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地区匮乏的环境资源无法满足城市风景园林规划的需求,这时需要通过一系列的调整使不同地区的物种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从而有效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各地区可以通过增加物种多样性来满足景观要求和生态需求,物种共存是景观生态规划中极其重要的内容,因此规划单位要坚持物种多样性原则,保持人文、自然生态的健康发展。

2.4 注重高新技术应用

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的风景园林规划工作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滴灌技术、无土栽培等高新技术的应用不仅节约了大量的水资源,而且提高了植物的成活率,最大程度的保护了生态环境,实现能源的循环利用。为此,增加园林规划的技术含量,可有效提高其规划的合理性,保证规划的有效性,这也是生态规划水平得以提高的重要条件。

3 风景园林规划中生态规划的应用分析

3.1 保护现有生态系统规划

风景园林时,规划部门需要清楚的认识到自然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是任何人工生态系统都无法比拟的。所以,园林规划人员需要从地区实际情况出发,保护现有的自然生态系统,合理利用系统中的各种自然要素,尽可能使人工雕琢的痕迹减少,从而提升园林意境。如果对生态系统进行刻意改变,可能会起到相反效果。规划单位只有在保护和完善现有生态系统的前提下才可以设计出最自然的风景园林。

3.2 注重植物合理搭配

选择植物时,不但要对地方性植物优先选择,而且对生态规划理论进行合理运用,对不同植物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其适应能力和对水分、阳光、温度等方面的需求,合理选择搭配植物,防止植物恶性竞争存在于风景园林中,构建复合型生物群落结构使其保持种群稳定、系统健全和结构合理。与此同时,还要保持生物的多样性,从而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得到提高。现如今,很多风景园林工程在选择植物时往往栽种单一的植物,给后期的植物管理提供便利,这能够使园林的养护和管理成本有效降低,但如果这种单一的植物出现大面积病害,会造成严重后果。所以,除了满足人们审美需求以外,还需要考虑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利用多样性的植物减少大面积病害出现,使园林的生态效益大幅提升。

3.3 兼顾季节特性变更

植被在季节交替过程中凸显出各自的色调,色调的变更展现着美感。借助这样的交替特性对植物进行配置,能够展现出良好的观赏效果。随着季节的更替,园林规划单位还需要重视被附带的叶子、鲜花及果实的不同色泽。北方与南方相比,春秋季偏短,在预设园林景物中融入这种变更,将和谐的色泽呈现在季节更替下。针对降水量少和过于干旱的城区,需要添加常绿植被,使其彰显绿色生机和活力。

3.4重视土壤与水的设计

在植物生长中,土壤作为关键因素,为职工提供养分和水分,需要对土壤的设计加强关注。一般情况下,在园林规划时需要全面分析土壤的成分和特性,及时置换和处理污染土壤,确保植物的生长需求在土壤中能够得到充分满足。在设计风景园林时,需要加强对用水的处理,一般需要综合考虑水资源的节约利用、污水处理以及地表水收集等方面。对于污水可以通过湿地中的大型植物及其基质进行有效净化,不仅能够扩大绿化面积和野生动物栖息地,而且能够促进植物生长,使生态环境保持良性循环。

3.5突出园林生态功能

在园林景观中,很多新功能可以加入到原有的功能中,不仅实现低碳环保的价值,而且使其充分发挥多用功效,这是风景园林建筑活动本身以及非生物性的园林建设过程和园林应用带来的生态影响,更是对生态理念的践行方式。比如在园林中可以利用环保型材料设计雕塑座椅,从而减少座椅摆放数量,不但能给人们提供休息的区域,而且更好地实现美化的目的,减少空间占用率。在园林道路规划时,可以设计立体景观,立面以道路旁边的绿植为背景,平面以路面为背景,使道路附近的独立小景布置大量减少,便于植被的后期养护和维修,减少人工投入。规划单位可以利用建筑废料做成园林的风景墙,使其不仅能够满足低碳的要求,同时能够实现环境保护,减少园林设施投入。这些低碳环保功能在实现生态价值的同时,也给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多个物种共同成长等奠定了坚实基础。所以,在建设低碳环保园林时需要突出园林生态功能的价值。

结束语:

与传统设计相比,生态设计在对待许多设计问题上有其自身的特点,但是生态设计应该作为传统设计途径的进化和延续,而非突变和割裂。缺乏文化含义和美感的唯生态设计是不能被社会所接受的,最终会被遗忘和淹没,其设计的价值无从体现。同样,缺乏生态考虑的设计也是没有生命的设计,是不可持续的设计。生态的设计是应该也是必需的,以景观生态设计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安全应用为前提,实现景观生态设计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美感上的应用。景观设计应将传统设计与生态设计融合,在设计过程中,既强调对生态过程的组织和调理,又强调艺术中美的表达和再现,任何一极都不能偏废。

参考文献:

[1]马彦红,冷红.面向可持续的区域景观规划中的生态规划决策探析[J].中国园林,2016,32(1):47-51.

[2]何火千,梁小龙.试析风景园林景观生态设计[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7):193.

[3]杜杉.现代园林景观生态设计在住宅小区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2(18):111.

[4]项羽.生态设计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类型和应用[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12,04: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