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血干细胞移植焦虑心里护理的研究现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2

造血干细胞移植焦虑心里护理的研究现状

王慧刘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血液病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01

【摘要】随着我国的医学发展进步快速,对焦虑情绪及护理措施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认为焦虑是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最常见的不良情绪之一,严重影响病人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加强病人焦虑心理护理有利于减轻病人不良情绪,提高移植成功率。希望医护人员能够找到减轻病人身体上及心理上不适的新治疗途径,预防或减轻病人出现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提高病人治疗的积极性和依从性,帮助病人战胜疾病,保证移植成功,顺利回归社会。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焦虑;心理护理

引言

骨髓移植治疗是临床中治疗淋巴瘤、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及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的主要治疗方式。造血干细胞移植是通过大剂量化疗,抽取供者骨髓和外周血内干细胞移植输注到患者体内的一种治疗方式,治疗风险较大、疗程较长、费用较高,对于患者的刺激性较强,患者在治疗前经常出现焦虑、紧张及害怕等负面情绪,严重影响移植效果及治疗后的康复,因此,在实施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之前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治疗前护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分析护理干预对于改善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治疗前焦虑的作用及效果,我院针对收治的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患者进行了不同护理方式的对比分析。

1影响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焦虑的主要因素

应激理论认为,应激源直接导致心理应激,出现焦虑情绪。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由于对疾病缺乏认知,容易产生焦虑。但是也有研究认为,随着放化疗次数的增多,相关知识的掌握越多,对自身疾病的知情率越高,越容易对癌症及恶性疾病产生焦虑和恐惧感。在对21例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的研究中发现焦虑可能与治疗有关,一方面对移植存在强烈的渴望,另一方面又担心能否顺利完成移植。某些病人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存在抗拒心理,出现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通过对41例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焦虑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的研究结果发现文化程度越高,家庭收入越低,家人关怀程度越低,其焦虑水平越高。在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心理问题分析与护理的研究结果中发现焦虑与性别、年龄、经济状况、教育程度有关。在对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入住层流病室期间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中也指出封闭式的治疗、大剂量的化疗导致的不良反应、相关知识的缺乏、自我形象紊乱、生活规律的改变、经济压力及担心移植的成功率等问题都使病人容易产生焦虑情绪。在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心理状态分析中发现移植时间长,病人对治疗失去信心,容易出现焦虑情绪。封闭的移植环境,家属支持的缺乏及对疾病治疗效果和预后的担心,往往表现出较差的心理状态。移植成功后病人担心离开无菌病房后,不能应对移植后的身体状况,异基因移植病人还要担心并发症不能及时观察和防治等影响生活质量,害怕不能适应正常生活和工作等。

2护理措施

2.1入院后放松训练

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及时了解患者相关信息,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及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为患者介绍病房、病区的具体情况,告知患者操作过程中使用的先进技术,提高患者治疗的信心及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及时在患者信息表内记录患者的情绪变化及出现负面情绪的根本原因,协助管床医生一起与患者进行面对面、一对一的针对性交流沟通,详细解答患者对于疾病、对于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及预后等问题的疑问,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训练、肌肉放松训练及按摩等操作等,一天2次,一次放松半小时左右,在护理人员在为患者进行按摩的过程中可以轻声告诉患者放轻松身心对于治疗的意义,缓解患者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疑虑及害怕心情。

2.2人文关怀

病房布局温馨舒适,方便患者;专门开辟空间设置“血常规每日动态监测”栏,每日由专人填写患者血常规数值,满足患者家属对其每日血细胞计数的动态观察需求;记录每位患者生日时间,在患者生日当天给患者送去祝福;患者出院后对其进行电话随访,了解患者健康状况,对患者进行健康护理指导;每季度组织一次病友联谊会,行疾病护理与康复培训,通过病友经验交流与分享,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2.3社会支持

每周举办家属公休会。30MIN,每天在家属送饭传递窗口进相关知识的播放学习

2.4心理健康教育指导

选择患者入住移植舱前1周、入住移植舱后1周及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后1周3个时间段,对患者进行面对面的交谈,交谈时间每次1小时,了解患者心理状况,及时发现患者心理问题,实施心理护理,给予针对性心理疏导,在交谈过程中向患者宣教移植相关健康教育知识,如饮食要求、预防感染方法、药物不良反应等等,让患者掌握移植相关的健康教育知识,使其能有效的应对移植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2.5减轻病人不适,改善躯体症状

观察10例病人入仓后环境空间的压抑,预处理后的严重不适,各种疼痛刺激,骨髓空虚期的出血倾向,感染的威胁和繁杂的护理程序等使9例病人出现了焦虑情绪。因此,应加强心理护理,合理有效的对症治疗,减轻病人各种不适;严格按照三阶梯疗法,合理规范用药,控制病人疼痛;合理规范性应用镇静安眠类精神类药物促进病人睡眠;加强口腔护理和漱口,必要时应用紫外线治疗仪,预防及治疗口腔溃疡;加强坐浴预防肛周感染;合理应用抗菌类药物预防感染;鼓励病人听音乐,深呼吸等转移病人注意力,并且适当放慢呼吸频率,可缓解恶心、呕吐的反应;对症及时治疗腹泻等不良反应等,促进病人舒适等。

2.6全面评估,加强宣教

病人在入仓前由于对移植过程的不了解,很容易产生心理压力,出现各种不良情绪。特别是在决定移植后一方面希望治愈,一方面又对移植充满恐惧,担心死于移植过程中。在入仓后由于面对全副武装的医务人员,和对疾病预后及不良反应的担心,导致病人出现明显的焦虑状态。在对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术前焦虑的研究中认为参观层流病房、观看录像等干预措施可以明显改善病人的术前焦虑状态。在对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的研究中发现,在病人移植期间加强移植相关知识宣教、行为指导、及时释疑,可以减轻病人的焦虑情绪。对90例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进行全程健康教育,也发现健康教育可以减少不良情绪的发生。因此,护理人员应在病人进行移植前充分全面评估病人,收集资料,详细了解病人基本情况,包括家庭背景、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社会支持系统、心理状态及经济状况等,根据个人情况采用不同的形式讲解移植的基本过程、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目的和意义,减轻病人的恐惧心理,稳定病人的情绪,增加病人对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治疗信心。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患者的治疗前焦虑状况,缓解患者负面情绪,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叶红芳,傅荣.希望护理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6,36(12):1981-1985.

[2]李小华,黄中兰.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病人的心理干预与效果的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0,07(25):26-27.

[3]董丽丽,唐菊英,杜中艳等.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实施心理干预的方法与体会[J].中国美容医学,2010,19(z3):3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