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米非司酮用于子宫肌瘤治疗的可靠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小剂量米非司酮用于子宫肌瘤治疗的可靠性研究

俞娟

(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安徽铜陵244000)

【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米非司酮用于子宫肌瘤治疗的可靠性。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共计126例,根据患者就诊单双号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比组,对比组患者使用大剂量米非司酮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使用小剂量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在治疗结束后,观察组的相关临床数据与对比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数据并没有太大差距,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低于对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子宫肌瘤治疗过程中,使用小剂量米非司酮进行治疗的效果与大剂量相同,但是小剂量使用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低于大剂量,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更高,具有临床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米非司酮;子宫肌瘤;良性肿瘤

【中图分类号】R737.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1-0140-02

子宫肌瘤是临床中女性好发的一种良性肿瘤,根据相关研究显示,该病的发病机制可能与患者的雌激素以及孕激素水平有关,目前临床中出现该症的患者往往会选择进行子宫切除手术,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1]。随着临床医疗技术发展,临床中药物治疗成为了子宫肌瘤患者治疗的重要方式之一。本次研究就以小剂量米非司酮为研究对象,对该药在子宫肌瘤治疗方面的可靠性进行研究,详细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共计126例,所有患者均已确诊为相关疾病,根据患者就诊单双号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比组。观察组患者63例,年龄(25~55)岁,平均年龄(42.15±3.11)岁;对比组患者63例,年龄(26~56)岁,平均年龄(43.45±2.14)岁。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比组对比组患者使用的米非司酮进行治疗,每次使用剂量为25mg,叮嘱患者于晚饭后1~2小时进行口服,每天仅服用一次,持续服用六个月,在患者用药期间要对其肝肾功能进行有效的监控,如果患者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则要及时停止服用药物。

1.2.2观察组观察组用药的基本情况与对比组患者相同,同样于晚饭后1~2小时进行口服,每天仅服用一次,持续服用六个月,但是观察组患者服用剂量仅为12.5mg,要少于对比组,依然要进行监控工作,并且需要在患者不可耐受时及时停止服药。

1.3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组和对对比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子宫体积、子宫肌瘤体积以及血红蛋白水平;同时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发硬发生情况,进行比较。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2.0对两组患者的相关参数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组与对比组患者临床情况比较

通过临床调查显示,在治疗结束后,观察组的相关临床数表1观察组与对比组患者临床情况比较

据与对比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数据并没有太大差距,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2.2观察组与对比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63例,出现恶性呕吐反应2例,占比3.17%,出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反应1例,占比1.59%,出现潮热反应1例,占比1.59%,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5%;对比组患者63例,出现恶性呕吐反应7例,占比11.11%,出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反应4例,占比6.35%,出现潮热反应3例,占比4.76%,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22%,两组进行比较,χ2=10.285,P=0.001,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低于对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目前临床中子宫肌瘤治疗分为手术和非手术治疗,出于对患者健康的考虑,目前临床中一般采用非手术的方式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治疗,非手术治疗则又可分为药物治疗、子宫动脉栓塞治疗以及子宫肌瘤射频消融术等治疗方法,其中最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所青睐的就是药物治疗[2]。

米非司酮是临床中一种孕激素受体拮抗剂,其能够与患者体内的孕酮受体和糖皮质激素相结合,具有抑制和阻断孕激素的作用,能够对肌瘤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同时也能够软化和扩张患者的子宫颈,因此其除了治疗子宫肌瘤外,也可以用于抗早孕、止孕等,是临床中较为重要的一种妇女药物。在本次研究中,使用小剂量米非司酮的观察组患者和使用大剂量药物的对比组患者在临床治疗情况上没有太大的差距,但是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较之对比组患者要更低,显示使用小剂量药物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在临床子宫肌瘤治疗过程中,使用小剂量米非司酮进行治疗的效果与大剂量相同,但是小剂量使用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低于大剂量,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更高,具有临床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陈会利,刘淑平,雷蕾.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分析[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6,18(5):411-412.

[2]聂惠龙,郭天棋,张琳.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22):4683-4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