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M倒退预注浆处理前方溶洞施工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2

TBM倒退预注浆处理前方溶洞施工技术

刘光星林莉娜

广东水电二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1340

摘要:在某水利工程TBM隧洞施工中,经过多种地质预报反复验证,掌子面前方遇较大溶洞涌水,存在TBM设备被淹及施工人员伤亡风险,为确保万无一失,创新采用TBM倒退预注浆处理溶洞施工技术对涌水溶洞进行超前钻孔注浆处理,取得了很好的溶洞封堵与止水效果,该项技术创新、简单易行、经济性好,也适用于断层、破碎带等不良地层处理,经济效益可观,值得在其他类似工程推广应用。

关键词:TBM;倒退;预注浆处理;溶洞;施工技术

1、工程概况

广西桂中治旱乐滩水库引水灌区一期工程北干一标窑瓦~六浪隧洞全长23.745km,其中采用开敞式全断面隧道掘进机(TBM)施工长度为16.071km,隧洞直径Φ5.94m,该工程是粤水电首次在石灰岩地区采用开敞式TBM施工长距离水工隧洞。隧洞沿线岩溶发育,地下水丰富,溶洞涌水是本工程TBM掘进最大的风险之一。

TBM掘进至桩号B22+671时,掌子面三点钟方位距边线30cm位置及洞中心位置分别有两个涌水洞出现,水浑浊,涌水流量达0.12m3/s,隧洞内水位达到0.7m,接近TBM掘进极限水位,涌水携带有大量砂卵石,粒径0.3~3cm,次圆状。如下图所示:

图1溶洞涌水携带的砂图2隧洞内积水情况

2、超前地质预报情况

该段已开挖围岩地质条件为:石炭系上统(C3)灰岩,中厚层夹少量薄层状,岩层倾向洞外,倾角10°~20°,掌子面附近洞段隧洞埋深约200m,围岩整体性较好,围岩类别为Ⅲ类。为了进一步查明掌子面前方地质情况,施工、业主、设计院分别采用了TST、三维电法和地震法、大地电磁法进行了勘测。

TST预报掌子面B22+671~B22+631段共40m范围存在疑为溶洞、地下水、破碎带等不良地质。

三维电法与三维地震法预报掌子面前方0~30m(桩号:B22+671~B22+641)围岩较破碎,可能发育溶洞或暗河支管道,地下水丰富,可能出现管状涌水。

设计单位在隧洞上方地表进行大地电阻物探,在TBM施工隧洞掌子面上游70~210m(桩号:B22+600~B22+460)疑为地下河主干,在掌子面上游0~25m(桩号:B22+670~B22+645)疑为地下河的分支。地下河主干地下水流向从轴线往两侧流;地下河分支地下水流向为从轴线往北(左侧)流。地下暗河主干中心位置在隧洞上方。

经过多种不同勘探方法对掌子面前方不良地质体的探测,通过地质人员的总结分析,判断掌子面前方0~40m岩石破碎,发育有较大的溶洞或岩溶管道,为隧洞右上方附近地下河主干的分支,地下水丰富,可能出现较大涌水。

3、处理方案的确定

根据超前地质预报的分析,B22+671前方溶洞涌水对TBM掘进存在较大的风险,如不做处理继续掘进可能会出现更大的涌水导致TBM被淹造成严重损失。因此决定采用TBM倒退进行全断面钻孔注浆处理前方溶洞,处理范围为掌子面前方40m(桩号B22+671~B22+631),分为10个注浆施工段,每个注浆施工段5m,段间搭接1m。每个施工段完成5m超前注浆后,TBM往前掘进4m后,再退回5m,进行下一施工段钻孔及注浆作业,如此循环施工直至完成溶洞段处理。

4、处理方案的实施

4.1盾尾支护拆除和盾体围岩加固

TBM主机及护盾尾部围岩地质条件为Ⅲ类围岩,稳定性好,不需进行盾体围岩超前注浆小导管加固和盾尾围岩固结注浆加固,只需拆除护盾尾5.0m范围内拱顶120°钢筋网,割除露出围岩的锚杆头。

4.2TBM倒退

在TBM倒退之前,清理护盾尾部洞底石渣等杂物,拆除后支撑腿处已安装好的台车轨道,移至10#台车尾部向后延伸轨道,拆除9#台车连续皮带机支撑架、TBM尾部风管,倒退过往过程中及时回收高压电缆,TBM倒退操作如下:

①依次启动连续皮带机,台车皮带机,桥架皮带机,将推进油缸伸出一个行程1.8米;

②将撑靴伸出撑紧洞壁,回收后支撑腿,保证撑腿与洞底有一定间隙;

③开启主梁皮带机,缓慢开启刀盘运转,保持刀盘转速2~4转/min;

④启动主推油缸收回,控制主梁带动整机以20~50mm/min向后移动一个行程1.8米,立即停转刀盘,放下后支撑腿并必须保证撑紧状态;

⑤收回撑靴,将主推油缸伸出,完成整个退后循环,TBM整机向后移动1.8米;

重复以上动作,直至TBM整机退后5.0米。

4.3施工人员、设备、材料进入作业面

TBM整机倒退5.0m后,施工人员从主机主梁皮带开孔处下端(900mm×1000mm)进入渣料仓内,再通过刀盘检修孔(Φ520mm)进入刀盘与掌子面之间5.0m空间内;钻孔设备(YT28手风钻和KQD70B电动潜孔钻)分解成数个小部件从刀盘检修孔运进洞内再组装;拆除刀盘中心部位一把19英寸双刃滚刀,钻杆、钢管、风、水、电管路等从刀箱孔进入。各进入孔如下图所示:

掌子面灌浆布孔图

②采用YT28手风钻,钻孔直径Φ42mm。由下而上进行钻孔作业,分层采用Φ48mm×3mm钢管搭设施工平台。通过11个钻孔进一步探明了前方5.0范围内地质情况,11个钻孔中9个钻孔有溶洞,大部分为空洞,最大溶洞为涌水孔附近的8号孔,溶洞深度3.0m,有大量水涌出。

③注浆孔埋设φ25PVC管,并安装好球阀,在掌子面涌水口位置埋设数根长短不一的φ50PVC管,孔口用快硬水泥封堵,安装好球阀,既作为排水管,又作为注浆管。

掌子面注浆孔埋管

4.5注浆

①注浆前将掌子面及附近洞壁存在漏浆的溶蚀通道或缝隙采用麻绒、水泥浆、水玻璃、快硬水泥等材料进行封堵,确保注浆不漏浆。有漏水的地方先预埋排水管,并安装球阀,将水引出。

②注浆孔按照先从内到外、从下到上的原则进行注浆,先灌注出水量小的孔,再灌注出水量大的孔,最后灌注溶洞涌水口。注浆孔施工顺序9#→5#→10#→11#→7#→6#→1#→4#→3#→2#→8#。

③根据掌子面前方溶洞空腔大小,综合考虑水泥浆的扩散范围和结石率,掌子面前方每个钻孔平均需灌注约15~40m3水泥浆(按1~3米空腔溶洞、3倍洞径扩散范围、60~80%结石率计算)。由于每个钻孔遇到的溶洞大小不一,每个孔的实际注浆量会有所不同,视实际情况现场决定每个孔的灌注量。注浆水灰比采用0.8、0.6、0.5三种比级的水泥浆,由稀到浓逐级变换注浆,每种比级注浆量按15m3、15m3、10m3进行控制,当注浆压力达到0.3~0.5Mpa可结束注浆。

④如果单孔灌注超过40m3水泥浆仍达不到结束标准,则考虑采用浓水泥浆(水灰比为0.5)+1%、3%、5%水玻璃(玻美度30~40)三种配比的双浆液进行超前注浆,水玻璃掺量由少至多,每种配比注浆量按15m3进行控制,当采用水玻璃掺入量最大配比浆液长时间达不到注浆标准时,可采用限量(15m3)、间歇注浆直至达到最大注浆压力(0.3Mpa)。

⑤8#钻孔有3m空腔的溶洞,直接采用浓水泥浆(水灰比为0.5)灌注,如仍长时间达不到注浆压力,改注1:1:1的水泥砂浆,若灌注水泥砂浆达到40m3后不能将溶洞填满,则采用1:1:1的水泥砂浆+1%、3%、5%水玻璃三种配比的混合浆进行灌注,每种配比灌注方量控制在40m3左右,当采用水玻璃掺入量最大配比砂浆长时间达不到注浆压力时,可采用限量、间歇灌注,每次灌注方量控制在50m3左右,间隔时间2~3小时。

⑥注浆过程中,如果出现岩石表面串浆、漏浆等现象,采取表面封堵、间歇注浆、加浓浆液等措施及时处理,如出现相邻注浆孔冒浆,关闭注浆孔球阀,改从冒浆孔继续灌注,直至达到注降结束标准。

⑦实际注浆情况

11个钻孔共计灌入浆液172m3,其中纯水泥浆液163m3,砂浆9m3。统计数据如下:

5、注浆效果检查

①注浆完成后,两个涌水口被完全封堵,不再涌水,掌子面及四周洞壁也无新的涌水点出现。

②在掌子面溶洞周边布置了7个Φ76超前地质检查孔(图中A~G号孔),采用KQD70B电动潜孔钻机钻孔,孔深20m,其中D、E孔往下倾角11°,G孔往洞边涌水口方向外倾角10。,其他孔与洞轴线平行,7个钻孔发现前方有三层溶洞,分别为掌子面前方2~6m、8~12m、17~19m位置,洞底没有发现溶洞,三层溶洞均发现有水泥浆充填,浆液扩散到前方20m,达到3倍洞径范围,探孔无渗漏水,取得了很好的封堵效果。

检查孔钻孔情况统计表

掌子面灌浆检查孔布置图

③TBM掘进时可以清晰地看到溶洞内水泥浆充填密实,溶洞无渗漏水,只经过一次5m钻孔超前注浆就实现TBM掘进通过了20m长的地下暗河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6、结论

TBM倒退预注浆处理溶洞施工技术的成功实施对B22+671前方溶洞(地下暗河)涌水进行超前钻孔注浆处理,取得了很好的溶洞封堵与止水效果,TBM快速、安全通过了该溶洞段。该项技术创新采用TBM倒退结合钻孔注浆工艺处理掌子面前方溶洞,技术先进、简单易行、经济性好,为保障北干一标TBM在后续13.5岩溶洞段掘进发挥了重要作用。该项技术应用广泛,也可在断层、破碎带等不良地层中应用,经济效益可观,值得在其他类似工程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