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文预习习惯的培养探究许明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2

小学生语文预习习惯的培养探究许明丽

许明丽

(广西玉林市博白县文地镇番壁村小学,537609)

摘要:预习是学好语文的有效途径,也是学习的关键环节。学生通过预习提前了解课程内容,节约了课堂时间,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升语文知识的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可让学生自主进行预习活动,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预习方法;习惯培养

前言

要想当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要想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就要加大对学生预习能力的培养,精心指导,循环训练,让学生形成一种内在的学习能力,提升他们自学能力,创建高效课堂。然而目前大多数的课堂教学中的预习实际效果甚微,想做,但是没有方法,流于形式的多,学生大多数停留在粗略地读读课文,应付了事,有的老师不重视预习作业的布置和检查,从而导致学生也不去重视预习的环节。那么,如何在预习上下一番功夫,让学生真正形成能力,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呢?

1小学语文教学中预习的重要性

1.1提升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近几年来,自主学习能力这一新要求随着课改的深入不断加强。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了很多教师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特别是对于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学习能力的提升、学习兴趣的提高和学习方法的掌握,比起基础知识的学习更加重要。传统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往往以灌输式教学为主要方法,比起学习能力更注重学习成绩和分数。这种教学模式虽然会提高学生的整体平均分,但是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却是起反作用的。在当下的教学环境下,自主学习能力的加强虽然受到了重视,但是依然有很多教师摸不到门路,无法找到一条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其实预习就是一个最有效的培养学习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教师可以将下节课上的内容预习作为学生的家庭作业来让学生完成,让学生逐渐养成预习的好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就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2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预习做得好,课堂教学就已经成功了一半了。预习对于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预习是课堂教学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第一环节。学生通过预习不仅能够对即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提前的预知和了解,也能够培养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部分自学能力较强的学生甚至可以自主完成课题教学的大部分内容,这样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课等于一次复习和巩固,这样学的肯定更扎实。此外,教师还可以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延伸和拓展,提高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在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前提下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学生在已有充分预习的情况下也能够紧跟教师的学习步伐。

2小学语文预习习惯养成策略

2.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教师应当摒弃传统、单一、固有的教学模式,敢于尝试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的科学性和多元性,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营造自主学习氛围,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另外,教师应当多尊重、多鼓励学生的日常表现,不以成绩的好坏衡量学生能力的高低,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促进预习习惯的养成。最后,教师应当将教学重点放在学习方法的传授上,让学生掌握和运用有效的学习方法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提高自主预习的效率。以部编版《童年的发现》这节课为例,这是一篇回忆童年趣事的文章,同学们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起来难度不大,在课前预习时,教师可以提问:“作者在九岁时就发现了胚胎发育的规律,同学们请想一想你们在生活中有过哪些发现呢?”以问题的方式帮助学生预习和理解课文,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预习,并引导学生思考,发散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2合理确定预习目标,明确预习要求

首先,提升语文预习的效果除了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外,教师还应为学生合理确定预习目标,明确预习要求,让学生有计划和有目的性地预习,学会如何预习,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活动,提高预习语文的效率。其次,课文的预习目标应随着不同类型的课文而改变,例如古诗和其他课文的预习目标就不同。在预习古诗词的过程中,学生要重点把握古诗词的含义、作者背景、写这首诗所处的环境以及思想感情;但是对于现代课文的预习,学生则应当注重对生词、主要涉及的人物、地点、作者情感表达等进行深入品读和分析。最后,对于教师提出的预习要求,学生一定是十分重视的,因此,教师在布置预习任务时应当让学生明白预习的目的性和重要性,并且让学生做好记录,教师一定要做好检查工作,促使学生提高对预习的重视,不让预习流于形式。如学习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郑和远航》这节课时,教师提出“看谁读得细致和看谁能理清人物出场顺序”的预习要求,明确学生预习的目的性,帮助学生条理清晰地预习课文;而且教师要在课堂上进行检查,如“某年某月,苏州府哪个码头,受明朝皇帝的派遣,35岁的三宝太监郑和率领着船队第一次出使西洋”,让学生回答,考查学生的预习效果。

2.3利用小组合作突破预习问题

合作学习策略是应用广泛的一种学习方案,在教学改革当中占有重要地位,被称为十几年来教学改革中最为成功和重要的探索成果。在新课程改革中同样也大力提倡学习合作,指导学生利用合作的学习方法进行多角度与全方位的沟通互动,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乐趣,实现学会、会学与乐学。合作性的预习活动符合合作教学的先进观念,同时也能够在思想以及能力方面起到互相推动和共同支持的作用。合作性预习能够让学生及时交流预习中的疑难问题以及困难,密切学生的交流互动,同时通过小组分工合作的方法,能够让学生从差异化角度收获丰富的学习体验。例如在学习《美丽的南沙群岛》时,可以设计这样的小组合作预习任务:第一,将文章读通读熟,并做好小节标注。第二,勾画出生字词,并对其进行自学,利用工具书查找其含义,并做好简单批注。第三,思考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着手对南沙群岛进行介绍的,并标注好文章中不理解的内容。第四,分析文章运用到了怎样的写法,其好处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第四,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收集与非洲相关的资料信息。

2.4坚持不懈,形成习惯

(1)在习惯养成之初,老师一定要做好指导,严格督促学生,时间上保证,专门安排几节预习指导课,专门设计预习作业,专门做好预习作业的检查与指导,发现错误要及时纠正,对有困难的学生手把手,一对一帮扶,帮助他们掌握预习方法。刚开始的时候,用一个月的时间放在课堂上进行,等学生整体上进入状态以后,老师要试着放手,把预习的时间安排在课外,即回家进行。但是,老师还要每天像检查作业一样严格检查,让预习活动真正落实,真正养成习惯。

(2)为了检查督促学生形成预习习惯,在课堂教学中要专门安排学习成果交流展示的时间。对于一些比较浅显的知识点,可以让学生到讲台上来讲解,把学习体会与成果和大家共同分享,以学习小组的方式可以进行组内交流也可以小组比赛交流,放手让学生教学生,大胆锻炼学生,给学生展示的机会,给学生相互帮助,相互合作的机会。在交流中思想上得以碰撞,培养创新精神,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结语

总之,学生语文预习习惯的培养,贵在老师的坚持,老师的引导,老师的督促,老师的评价与鼓励,一旦学生形成真正的预习习惯,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学习成绩,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

参考文献

[1]杨多元.培养学生语文预习习惯的必要性及措施[J].甘肃教育,2017(15):46.

[2]胡文华.小学高年级语文预习指导的策略研究[J].神州,2017(29):202.

[3]陈应.培养小学语文课前学生预习习惯的策略[J].学周刊,2018(5):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