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配合推拿治疗混合型颈椎病20例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7-17
/ 2

针灸配合推拿治疗混合型颈椎病20例疗效分析

覃彬原

广西梧州市中医医院推拿科广西梧州543000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混合型颈椎病患者应用针灸配合推拿的临床疗效,进一步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混合型颈椎病患者4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采用针灸和推拿治疗,对照组仅采取针灸治疗,采用SPSS17.0软件统计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复发率。结果经过治疗发现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5.0%,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复发率为5.0%,对照组患者复发率为15.0%,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分析结果可知,混合型颈椎病应用针灸配合推拿治疗临床疗效显著,且复发率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针灸;推拿;混合型颈椎病;疗效分析

混合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类疾病,主要是指椎间关节及颈椎间盘退变发生继发改变,导致刺激或压迫相邻的神经根、脊髓、交感神经、椎动脉等相关结构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1]。其发病原因复杂,临床主要表现为眩晕、头痛、颈椎疼痛、颈椎活动受限等,具有病程长、疼痛大等特点,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主要采用西药药物治疗,虽有一定的止痛效果,但不良反应大且存在复发问题[2],相比较而言,中医治疗的优势较为明显。本次研究为分析针灸配合推拿治疗混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特选取了我院40例患者进行了相关研究,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4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混合型颈椎病患者4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9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为(50.2±7.5)岁,平均病程(5.2±3.3)年。入选标准为:①符中华医学会制定的混合型颈椎病临床诊断标准;②签署知情同意自愿入组该研究;③年龄≥18岁。排除标准:①存在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心血管疾病及恶性肿瘤患者;②存在意识障碍及精神疾病患者;③孕期或哺乳期妇女、三个月内计划备孕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其中试验组男性10例,女性10例,年龄分布在39岁-80岁,平均年龄(51.4±2.1)岁,病程为3d-17年;对照组男性9例,女性11例,年龄分布在41岁-78岁,平均年龄(50.1±2.2)岁,病程为6d-18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差异性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针灸治疗,具体做法为:患者采取正坐位,最大限度放松肩颈部,选择风池、百会、风府、大椎、太冲、内关、颈夹脊穴等穴位作为本次针灸穴位,开始针灸前对患者相关穴位周围的皮肤用碘酒消毒擦拭,以防止感染。①应用40mm*0.35mm针针刺百会穴,针刺时将针尖于0.5-0.8寸平刺;②用同样规格的针针刺风池穴,往鼻尖方向直刺1-1.5寸;③夹脊穴用同样方法直刺1寸;④大椎穴针刺方向为向脊柱方向斜刺0.5寸。所有穴位按照适合的角度和深度依次进针,一天一次,每次持续半小时,半小时内每十分钟行针一次,治疗疗程为2周。

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推拿治疗,具体做法为:患者采取正坐位,推拿人员对患者肩颈部采取先轻柔后深沉的按揉手法使患者的肌肉达到最大限度的放松。肌肉放松后指导患者采取平仰卧位,并依次对风池、百会、风府、大椎、太冲、内关、颈夹脊穴等穴位进行按压,按压时用双手中指指腹轻轻按压,并逐渐加大力度,以患者感觉酸胀感为宜,并保持力度按压,按压时可两手指分别做逆时针按揉,以充分促进体内血液流动,同时按压应在各个穴位间不断转变,保证每个穴位均按压充分,每次按压时间约为半小时,一天一次,疗程为2周。

1.3临床疗效判定[3]

根据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可将疗效判定为治愈、有效、无效三个等级。①治愈:经过治疗患者眩晕、头痛、颈椎痛、颈椎活动受限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肌肉力量及颈椎活动完全正常;②有效:经过治疗患者眩晕、头痛、颈椎痛、颈椎活动受限等临床症状明显缓解,肌肉力量有所改善,颈椎活动无明显不适;③无效:经过治疗患者眩晕、头痛、颈椎痛、颈椎活动受限等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恶化,肌肉力量未恢复,颈椎活动无改变。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处理,并采用t检验以及及X2检验。以结果P<0.05为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如表1所示,试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针灸配合推拿治疗混合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更加突出,具有重要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3讨论

混合型颈椎病是临床发生率较高的颈椎退行性病变之一,多发于老年人及儿童,其诱因多由于某些因素导致颈椎动脉供血不足或韧带扭曲而引起。现代中医认为[4],颈椎是人体连接许多重要经脉的枢纽,风池、百会、风府、大椎、太冲、内关、颈夹脊穴等影响动脉供血的重要穴位与颈椎的健康密切相关。百会穴是众多经脉的交汇处,贯穿全身,因而,采用正确手法刺激该穴位可刺激大脑活动,缓解头晕、头痛症状;颈夹脊穴位于任督二脉旁,刺激该穴道可调节气血、达到舒经活血功效。综合来说,针灸可达到行气活血、通经活络调节阴阳的作用,而推拿则通过直接的按压起到舒经活血的作用,同时使关节得到活动、放松肌肉[5]。两者结合对于颈椎病治疗具有较好作用。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为分析混合型颈椎病患者应用针灸配合推拿治疗的临床疗效,特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应用针灸配合推拿治疗的试验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明显优于采取针灸治疗的对照组,且复发率更低,可见采用针灸配合推拿联合应用临床意义突出,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顾曙明,张金蓉.针灸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20例疗效分析[J].医学信息,2015(26):221-221.

[2]聂丽美.针灸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10例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16):10-11.

[3]赵爽.针灸推拿配合中药治疗颈椎病45例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2(7):161-161.

[4]李华岳,黄明华.针灸配合推拿治疗交感神经椎动脉混合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16(1):184-186.

[5]吴冬梅,王占荣.针灸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20例疗效分析[J].医药卫生:文摘版,2016(9):00191-0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