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船舶制造成本控制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2

新形势下船舶制造成本控制研究

江川

招商局重工(深圳)有限公司深圳518054

摘要:目前世界经济虽呈现复苏迹象,但同时世界经济还面临诸多挑战,包括:世界经济回暖的基础还不稳固,支持国际贸易高速增长的长期因素还没有形成,美国的财政货币政策对世界经济有较大的负面溢出效应,逆全球化趋势和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加强,因此全球经济在未来保持缓慢增长的态势,很难发生转折性的强劲增长。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造船行业产能过剩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变,船价方面也不会有太大的提升,接单难和盈利难依然是大多数船厂必须面对的问题,因此对企业而言,成本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船舶制造;成本控制

引言

中国作为近年来崛起的船舶制造强国,按造船完工量统计,自2010年来已超越韩国,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但伴随日益升高的人力成本,制造成本也在逐步攀升,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国船舶制造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国际船舶市场持续低迷,产能过剩、需求锐减、信贷紧缩、汇率动荡的巨大阴影笼罩着船舶制造业。因此,未来我国船舶工业发展又面临严峻的挑战。

1.贯彻全过程成本管理,加强直接成本管控

企业应加强项目前期评审和策划,科学合理制定各类成本预算,加强建造项目目标成本管理,并着力提升项目目标成本编制水平。以过程控制和事后分析考核为手段,刚性约束企业直接成本支出。

1.设计源头控制成本。设计是成本管控第一道关口,各企业应高度重视设计过程。首制船需做好详细设计和生产设计,结合企业自身生产资源和生产组织程序,对外购详细设计进行合理优化,保证生产工艺合理性。成熟船型应持续生产设计再优化,合理优化套料设计,实现无余量搭载,提高钢材综合利用率。应严格控制设计差错,建立设计差错追责制度。逐步建立健全工时管理体系。

2.加强生产线表执行。企业应严肃生产计划,平衡人力需求,稳定施工队伍,提高总体效率。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完善生产技术准备,确保技术和物资的准确及时。明确质量标准和作业基准,提升一次合格率。落实生产责任制,保证建造计划节点,将保交付的压力层层传递到建造项目各环节,杜绝拖期罚款出现。

3.加强物资管理。企业应提高存货周转率,减少库存资金的占用。根据生产节点安排采购纳期,提高采购工作精确度。通过选择优质供应商、集中采购建库、签订长协等方式,扩大采购优惠、返利、退换货等条款,进一步降低采购成本,减少预付款支出。清理积压库存物资,严控新增积压,逐步推进建造项目零库存管理。

4.降低焊材消耗。企业应在强化焊材定额管理前提下,全面策划实施高效焊接技术工艺开发,推广应用、改进装焊工艺程序。针对不同焊接部位进行数据化分析比较,减少焊材消耗用量。加强焊材现场管控和焊接的持续改进管理,发挥员工主动性,强化焊接质量考核,提高焊接效率和质量。

5.加强油漆涂料管理。企业应细化施工方案,强化涂层保护管理,减少油漆施工中工艺性浪费。制定涂装质量和膜厚控制作业基准,稳定并提升涂层膜厚控制能力。企业应梳理涂料管理流程,完善涂料定额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涂料库存领用、退换管理制度及考核机制。

2.我国船舶制造企业成本控制现状及存在问题

2.1制造间接费的核算内容

制造间接费用主要核算生产过程中与船舶制造相关的费用,这部分费用在发生时,无法直观地归集到某一条在建船舶。比如船舶制造企业同时在建多条船舶,某月发生的水电费该如何分配至这些船舶上去呢?这需要企业使用一个统一标准来进行分配。目前,造船企业普遍使用船舶建造工时来进行间接费用分配。

工时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工作时间,一名工人在生产现场工作一个小时简称一个工时。国内大型造船企业,每年工作量一般要达到500万工时以上。工时的统计是一项非常基础的工作,需要从班组做起,并由此计算出每一小时需分配的制造间接费用,根据单船消耗工时计算出该在建船舶需要分配的制造间接费数额。

2.2直接材料费的核算内容

直接材料费就是建造船舶需要发生的外购材料费,包括钢板、主机、油漆及其他船用设备等。这些原材料在建造之前进行船舶设计时,就已经明确了规格型号,因此也是根据在建船舶的需要进行采购的。由于是量身定制的,所以可以直接归集到每条在建船舶,无需进行分配。这部分是船舶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分,一般可以占到单船成本的60%~65%。

2.3直接经费的核算内容

直接经费是与单船合同有关的其他费用,如签约阶段支付给船舶中介公司的佣金、交船时举行庆祝仪式发生的费用、船舶建造阶段投保的保费、为建造该船融资产生的银行贷款利息(由于船舶建造周期较长,并且在银行融资时也是以单船项目为标的进行融资的,所以船舶项目贷款利息需要资本化核算,计入单船成本当中)等,这部分成本一般在单船成本的5%以内。

经过以上成本归集,就可以计算出每条在建船舶需要的全部成本,再结合该船的合同收入,就可以得出该船的单船损益。将每年所有在建船的单船损益汇总,再扣除管理费等期间费用就可以得出造船企业当年的利润总额。

但在实践工作中,由于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国内某些造船企业无法按照船舶建造工时进行制造费用分配,有的是按照建造船舶的建造收入进行分配。目前,有的造船企业没有实施全面预算管理,采购部门的采购计划与制造部门的制造计划没有无缝衔接。为了规避责任,采购部门通常会提前进行采购,从而加长了材料在库时间,占用了企业资金。

3.船舶建造成本控制方法及措施

3.1基于目标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集成的全过程成本控制方法

目标成本法是一种以市场为导向,对制造过程的产品进行利润计划和成本管理的方法,是一种全过程、全方位、全人员的成本管理方法。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为成本核算对象,以“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为根本理念核算产品成本。目标成本法强调在船舶制造过程中,从开发、设计阶段开始就结合工程学的方法来对成本进行预测、监控,该方法认为成本绝非单纯是一个核算问题,而是一个企业系统工程的问题。作业成本法认为造船成本管理不能只强调要素管理,而应重视成本动因管理。

船舶制造成本控制的理念应是按照船舶建造全生命周期成本思想开展,将成本控制的起始点延伸到船舶制造企业的经营报价和设计阶段。通过对从项目的起点开始,直到项目完成交付整个过程的成本进行管理,使成本能够在最佳时间点得到控制,并能够时时动态反馈,从根本上保证造船企业目标利润的实现。单一的目标成本法或作业成本法已经无法满足现代造船企业对其成本控制的需求,现在对于船舶制造的成本控制方法已偏向多元化。基于此,目标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的集成方法孕育而生。

3.2做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

船舶制造企业做好全面预算管理,首先要根据接单计划线表制订经营计划(即企业全面预算计划)、资金计划、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和人员计划等,这些计划在董事会批准后予以实行。预算计划与企业发展战略、生产经营业务密切相关,在董事会批准的计划基础上,还要每月召开成本跟踪会进行跟踪、调整。最好是在每年年中召开一次经营计划会,根据上半年的市场和经营情况,对经营计划、资金计划等相关计划进行调整,也就是做到滚动预算管理。近几年船市跌宕起伏,造船企业更要密切关注船价、材料价格、汇率等外部市场因素和工时等各项成本因素的变化,对造船成本进行滚动跟踪,以使得公司管理层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及时了解成本变化及原因,进而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造船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平时要做好部门费的跟踪,包括月度的工时、工间费、材料费和经费等指标的跟踪。

4.结束语

由于造船企业区域不同、制造规模不同、制造船舶类型不同等各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因此船舶制造成本管理要结合企业实际,以求形成符合企业实际,并高效的成本管理方法。

参考文献:

1.陈健.中国船舶行业竞争战略分析[D].合肥:安徽大学,2013.

2.邓引东.船舶制造成本控制研究[J].建筑与发展,2010,6: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