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2

肥胖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影响

侯信明1郭峰1孙清慧1王春锋1吕昭宝1安

(1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山东聊城252600)(2临清市人民医院医务科山东临清252600)

【摘要】目的:通过对比肥胖乳腺癌患者与正常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不良反应来探讨肥胖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筛选2012年3月—2018年3月到我院进行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38例,根据BMI指标分成两组,正常组和肥胖组;根据患者病情等相关情况实施蒽环类为主化疗方案及蒽环类与紫衫类联合化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接受化疗后治疗效果。结果:肥胖组患者完全缓解2例,占9.52%;部分缓解16例,占76.19%;总有效率为85.71%。正常组患者完全缓解3例,占17.65%;部分缓解12例,占70.59%;总有效率为88.24%。两组比较完全缓解发生率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肥胖患者较正常患者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有效率相近,完全缓解率低,肥胖可能影响新辅助化疗患者完全缓解率;同时不同的新辅助化疗方案不同,治疗效果有差异,蒽环类及紫衫类联合化疗方案的实施较比蒽环类在肥胖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主张肥胖的乳腺癌患者应采用联合新辅助化疗的方案实施。

【关键词】肥胖;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

【中图分类号】R73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4-0104-02

近年来肥胖人群比例越来越高,乳腺癌患者里肥胖患者的比例也越来越高。晚期乳腺癌目前疗效较差,多采用新辅助化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及手术等综合治疗。肥胖被认为是乳腺癌的不良预后因素,但具体机制尚未阐述清楚。2012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临床实践指南指出尚无针对肥胖患者化疗剂量选择的前瞻性研究。目前国内对于肥胖患者的化疗疗效及化疗剂量选择的研究也很少。本文旨在研究肥胖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本次研究筛选2012年3月—2018年3月到我院进行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38例,ⅢB~IV期,均为女性,年龄34~55岁,中位年龄46岁;根据BMI指标分成两组,正常组和肥胖组;BMI=体重/身高2(kg/m2),根据WHO的分类标准,低体重<18.5kg/m2,正常18.5~24.9kg/m2,超重≥25kg/m2,肥胖≥30kg/m2;收集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临床筛选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经系统检查均未发现有远处转移,均符合新辅助化疗标准,化疗前均经粗针穿刺活检确诊为乳腺浸润性癌;患者均知情且同意。

排除标准:患者伴有其他恶性肿瘤;患者伴有精神类,意识类障碍疾病。

1.3方法

所有患者实施新辅助化疗,化疗方案包括,方案一:环磷酰胺(CTX)500mg/m2+吡柔阿霉素40mg/m2+5-氟尿嘧啶500mg/m2,静脉滴注;方案二:环磷酰胺(CTX)500mg/m2+吡柔阿霉素40mg/m2+多西他赛75mg/m2,静脉滴注;两组化疗方案均治疗三周为一个周期。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接受化疗后治疗效果。

1.4判定标准

化疗效果依据临床彩超,查体,钼钯进行临床测量等对化疗前后肿瘤病灶做大径变化,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标准:病灶可见经治疗后全部消失,无腋窝淋巴结,判定为完全缓解;病灶较治疗前缩小超过50%,判定为部分缓解;病灶较治疗前缩小小于50%,或者增加未超过25%,判定为稳定;病灶增大超过25%,判定为进展。

1.5统计学方法

本次数据分析采用SPSS9.0软件进行相关指标的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使用χ2检验独立样本;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近期化疗效果比较

肥胖组患者完全缓解2例,占9.52%;部分缓解16例,占76.19%;总有效率为85.71%。正常组患者完全缓解3例,占17.65%;部分缓解12例,占70.59%;总有效率为88.24%。两组比较完全缓解发生率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据报道,肥胖是乳腺癌患者发生转移和死亡的独立危险因子(参考文献),肥胖是通过BMI指标进行计算,其BMI指标主要体现的是人体的皮下脂肪厚度高度,是目前通用的判定人体胖瘦的标准;BMI指标较高的女性,也就是超重的,肥胖的女性,与正常指标及以下的女性发生乳腺癌的风险要明显增加,特别是绝经前后的妇女;研究分析,肥胖女性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较高,主要是因为脂肪过多将增加雌激素的储存,以及增加血浆中雄烯二酮转化为雌酮,雌激素持续升高即导致乳腺癌发病率升高;但是目前临床对其尚无统一定论,可能与肥胖患者年龄偏大、三阴性、组织学分级高及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相关。

目前乳腺癌化疗方案的选择多为含蒽环类及紫衫类的方案,剂量根据患者体表面积进行计算。有人认为肥胖患者化疗效果差可能因为临床上肥胖患者体表面积较大,因担心化疗药物副作用较大,具体实施化疗时多选择较低剂量化疗。本研究严格按照体表面积计算进行化疗药物剂量的选择,结果显示化疗相关副作用未出现明显增大。李志华报道肥胖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较正常患者差,与本研究结果相同,考虑肥胖影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肥胖患者体脂含量高,药物分布与代谢均与正常患者有差异,可能也是影响乳腺癌化疗疗效的因素。另外,有报道指出糖尿病患者罹患乳腺癌的几率增大,肥胖患者常伴有高血糖或糖耐量减低,糖代谢异常可能也会影响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

本次研究结果充分说明肥胖患者较正常患者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有效率相近,完全缓解率低,肥胖可能影响新辅助化疗患者完全缓解率;同时不同的新辅助化疗方案不同,治疗效果有差异,蒽环类及紫衫类联合化疗方案的实施较比蒽环类在肥胖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主张肥胖的乳腺癌患者应采用联合新辅助化疗的方案实施。但是本次研究中缺乏对远期疗效的效果研究数据,在今后的研究中应扩大样本数量,延长样本跟踪时间,为临床肥胖乳腺癌的相关治疗等提供严谨数据。

【参考文献】

[1]FordME,MagwoodG,BrownET,etal.DisparitiesinObesity,PhysicalActivityRates,andBreastCancerSurvival[J].AdvCancerRes,2017,133:2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