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电缆管沟管理模式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0
/ 2

电力电缆管沟管理模式的研究

甘在华

(国网厦门供电公司,福建厦门361009)

摘要:公用电缆管沟是电力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基础设施,在城市建设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对现有公用电缆管沟进行精益化管理,使其充分发挥最大的效益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电缆公用管沟精益化管理模式

1.项目背景

厦门城市总体规划(《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修编)明确厦门市为我国经济特区,东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及风景旅游城市,城市建设步伐快,并且对景观的要求很高,尤其是今年来,线路的电缆化率逐步提升,全市电缆化率达到68.91%,其中思明、湖里片区缆化率分别达到92.0%、90.4%。在厦门地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城市建设对电网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减少电网建设对城市景观的影响,如何合理利用有效利用现有公用电缆管沟显得尤其重要。

2.公用电缆管沟现状

近几年来,随着电力业扩市场的逐步开放,用户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有资质的设计、施工、设备厂商。但随着市场开放,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特别是公共电缆管沟使用和维护方面,带来了一些难题,主要表现如下:

一是私自占用公用管沟。根据“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用户未经管理方审批许可和出资(垫资)方同意,自行设计并占用电力部门已规划出的管沟,除了让出资(垫资)方蒙受经济损失外,还导致一些已规划出的电网建设项目因管沟被占用而无法正常实施,造成一系列的恶性连锁反应。

二是重复投资建设。因用户委托的设计人员未能及时与公用电缆管沟管理方进行沟通,对其周围公共电缆管沟分布和使用情况不清楚,导致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往往采取新建电缆管沟,造成重复投资建设、土地资源浪费及管沟空置等情况。

三是引发的安全问题。因用户委托的施工单位素质参差不齐,如果其工程施工质量达不到建设标准,也未通知管理方参与验收和签订《电缆共沟安全协议》,一旦该电缆发生故障容易引起公用电缆管沟中其他电缆受损,给电网和其它客户蒙受巨大损失。

3.建立基于精益化管理下的电缆管沟管理模式

现有的公共电缆管沟中涉及三个主体为:管理方、出资(垫资)方、使用方。管理方:即指公共电缆管沟日常管理、维护部门,通常是供电企业;出资(垫资)方:即出资建设方,以下统称出资方,也是公用电缆管沟的所有者,公共电缆管沟出资方有可能是供电企业、政府或者其他用户,后两者出资建设完毕后,一般移交给供电企业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使用方:这里特指使用非自己出资建设的管沟用户。

在日常工作中,因为是靠管理方联络出资方和使用方,因此管理方处于三者中的核心地位。由于管理方、使用方跟出资方三者的角色不同,其对于公共电缆管沟的关注点也不一致。供电企业作为管理方,要想做好公共电缆管沟的管理工作,必须用管沟管理模式把三方的关注点集中一致,使得三者的利益能够最大化。因此分析管理方、使用方跟出资方的关注点,从而找出三者关注点的交集,实现共赢模式。

用户希望能以最少投资实现最大利益,能使用现成的电缆管沟最理想;如若需自己建设,也希望尽量少几根管道或者能有其他用户一起分摊费用。用户同时也希望电缆敷设时间短,保证自己能及时送电。

作为公共管沟的出资(垫资)方,必然希望后来的使用者能够分摊自己的建设费用。当然,政府除了关注分摊费用外,有时候也会减免分摊费用,作为招商引资的优惠条件。作为出资方,很大程度也是前期使用方,较为关注后来的使用方是否能安全运行,不影响自己的安全用电。

根据管理方、使用方、出资方的关注点,为实现共赢的的管理模式,建立电缆管沟外审、内控两个流程。利用外审流程,确保管理方、出资方及使用方三方能达成一致的目标;建立内控流程,在供电方案勘察、图纸设计、图纸审查、工程施工、竣工验收、日常管理等环节设计节点,确保目标得以实现。通过精益管理等思想,使得公共电缆管沟管理模式得以建立。

管理方应建立完善的电缆管沟基础资料,例如利用现有配电GPMS系统做好基础资料的管理,加强设备异动管理,确保电缆基础资料的正确性。通过GPMS系统,可以实时查询管沟总数、利用情况等信息,为电缆管沟使用审批提供准确数据。

分析用户申请用电的各个环节,建立严格的内控环节,从用户提交用电申请后,在供电方案勘察、图纸设计、图纸审查等环节设置节点,使得公共电缆管沟能够全方位、全过程管理。

在供电方案环节,在供电方案制定及现场联勘环节时,应根据现场公用电缆管沟位置及使用情况,确定是否需利用公用电缆管沟,并在供电方案书中体现,使得图纸设计单位能依据供电方案进行电缆路径设计。同时供电企业应将内控流程的《公用电缆管沟利用审批表》及外控流程的《有偿使用电缆管沟申请表》作为一项必备资料进入用电申请流程,确保能将是否利用公用电缆管沟信息传递至公用管沟管理方。

在内部审批环节,公用电缆管沟管理方根据GPMS系统中管沟利用信息进行审核,若公用电缆管沟已经没有可利用资源或有资源但已被规划利用,则将其退回设计阶段。若有可利用资源,则继续进行管沟投资界面确认(电网投资、政府投资、客户垫资)后,若为政府或者客户投资,则进入走外控审批流程。

在外控审批环节,用户使用政府投资或客户垫资的管沟,需取得相关部门同意,并分摊相应投资后,由出资方出具相关的使用证明后,用户再将信息反馈至管沟管理方。

在审图环节:供电企业在进行审图环节前,需对内控流程的《公用电缆管沟利用审批表》及外控流程的《有偿使用电缆管沟申请表》进行审核,确定用户利用电缆管沟的申请已经获得相关部门同意,方可进入审图环节。

在施工环节,用户委托的施工单位在进入公共电缆管沟进行电缆敷设前,需向管理方办理《管沟施工许可》手续,确保施工安全,防范施工过程中的风险。

在验收环节,管沟管理方现场验收时,需检查用户是否按图施工,确保工程施工质量。

4.实施效果

通过实施精益化管理,实现了电缆管沟的全方位、全过程管理,使得电缆管沟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减少用户投资,缩短出资方资金回收周期,并也规范化管理方公用电缆管沟的管理,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通过规范化管理,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管沟资源,即可以减少客户投资,还可以缩短送电工期,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通过规范化管理,有效避免出资方建设的管沟被私自占用,使得管沟能有效利用,并尽早收回投资成本。

通过建立电缆管沟使用流程及相应的审核机制,规范了电缆管沟的使用程序。避免了以往电缆管沟随意占用的管理盲点,使得电缆管沟得到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提升了电缆维护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国家电网公司.城市电力电缆线路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程.2008

[2]国家电网公司.国家电网公司电缆通道管理规范.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