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手术室器械管理

/ 1

浅谈手术室器械管理

郭英杰

郭英杰(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手术室辽宁大连116021)

【中图分类号】R197.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18-0396-02

【关键词】手术器械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医学理论的发展,外科手术中应用的仪器设备及各种器械、耗材种类越来越多,科技含量越来越高。仪器设备、器械的使用性能是否完好,已成为能否顺利开展手术的必要条件。因此,对手术器械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管理势在必行。我院于2009年设专职器械管理护士从事此项工作,在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减少器械损耗、降低成本等方面显现了良好的效果,为医院、科室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提高了医生、护士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现将管理方法简介如下:

管理方法

1仪器设备的管理

1.1每台仪器设有操作程序卡和使用登记簿,随台护士使用后负责登记,器械管理护士负责监督。做好“三查”:灭菌前查、使用前查、清洗后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联系维修或更换。

1.2对新进的仪器设备,组织手术室护士进行设备性能和操作规范的培训,并请专业人士随台指导;对需刷洗、维护保养部分进行实际操作,定期考核,力求护士配合手术时得心应手、有条不紊。

1.3对已有的仪器设备进行再学习,每周学习一种,以自学为主,设专人指导,不定期进行抽查,力求精通,并建立奖惩制度与绩效挂钩。

2器械的管理

2.1手术器械包:按手术类型进行器械组合,清点物品有基数卡。洗手护士上台后与巡回护士清点,螺丝等小物件认真查对,详细记录在手术护理记录单上,发现数目不符,及时与器械管理护士联系。手术完毕,按基数卡核对后注明手术间、台次、器械包名称、时间并签名。器械轴节部位都要松开,放筐内送供应室集中处理,有破损及时更换。手术室与供应室进行器械包交接有登记。

2.2腔镜器械、贵重器械:用后在手术室进行处理,刷洗干净、无血迹、无锈迹。先充分拆卸、冲洗、多酶洗液浸泡后认真刷洗,腔内用高压水枪冲洗,再放入超声清洗机中振荡;再漂洗,并上水溶性器械润滑油,干燥组装后送灭菌。

2.3外来器械:择期手术所需外来器械,直接送供应室灭菌,再送手术室备用,供应室与手术室有交接登记。急诊手术所需外来器械直接送手术室,清洁灭菌后使用。手术室设外来器械登记簿。植入物灭菌均需随锅做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化学监测合格,器械方可使用;化学监测卡与生物监测报告单均粘贴到外来器械登记簿上,以备追溯。器械使用后厂家取走。

2.4备用器械:针对手术中器械污染、损坏、术式改变、医生习惯要求以及特殊器械和精细贵重器械,用纸塑包装封口后,灭菌备用,专柜存放,分门别类,标识清晰。

3高档耗材的管理

3.1设高档耗材数量登记簿和使用登记簿,器械管理护士每日查对,专柜上锁保存。

3.2择期手术使用的耗材,手术前一日,根据手术通知单申请,下午到位,手术晨分发,使用后随台护士登记。

3.3手术室常规存放固定基数的高档耗材,用后补充,备急诊手术使用或临时更换。

4无菌包的管理

4.1无菌包分类放置于无菌室柜内,标识清晰。

4.2每日检查核对无菌包的数目和有效期,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4.3无菌包放置顺序依据消毒日期,由远期至近期依次排放。

4.4使用时,先取近期,再用远期,以防过期而反复灭菌,降低物品的使用寿命,造成浪费。

体会

1.器械管理护士宏观调控,层层把关,细化管理。

2.手术器械专人管理,分类放置,使用过程中取用自如,提高了工作效率。

3.严格的手术器械和耗材交接、登记、查对制度,避免了丢失、遗漏、损坏等差错事故,确保了手术器械的使用性能和患者的安全,达到节省资源,减少浪费,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

4.规范合理的器械管理,为手术提供了及时、有效、正确、优质、安全的器械保障,降低了安全隐患,提高了手术室的护理工作质量。

5.手术前与实施手术的医生沟通,手术后听取随台护士反馈,使医生、护士的工作满意度不断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