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实验的弹性预设与动态生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3-13
/ 2

探究实验的弹性预设与动态生成

常昊鹏

常昊鹏

河南省南乐县教育局教研室457400

中图分类号:O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3-0000-0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目前的探究实验教学中仍然存在着教师按照教材示范的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案进行理想化的预设,让学生统一规范地将实验生成出来。但预设只是一厢情愿,生成却是千变万化,实验中往往会出现新问题、新情况,学生也会异想天开和另类处理。如何正确对待这一矛盾,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努力使探究实验教学生动、开放、多样化地呈现,这就需要课前的弹性预设,进而促进课堂的动态生成,实现探究实验预设与生成的和谐共振。

1、什么是探究实验的弹性预设

是指在探究实验预测与设计上具有弹性和留白,依据学生在实验中即时出现的疑难问题或思维成果,作为新的资源与预设结合进行重组,将探究实验加以完善,有所创新;或补充实验,引向纵深,从而再有所发现,有所拓展。例如,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笔者在预设时已预测到学生作出的假设可能有木炭燃烧、碳酸钙高温分解、木炭与氧化铜混合加热、石灰石与盐酸反应等方法,并采取相应的设计和安排。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还提出用鸡蛋壳与食醋反应、呼吸作用产生、碳酸饮料也能能产生二氧化碳等好多方法。笔者根据学生提出的各种假设和实验方案,调整预设,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按照各自的设计,让学生用生活中的常见材料制成简易的装置分别来进行探究,最后将各小组的实验装置和实验结果汇总,让学生自己实验并逐一分析在实验室制取的过程中每个反应的优缺点,最后确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最佳方法。这些都说明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预见课堂上出现的所有情况,预设必须要有弹性和开放性。

2、什么是探究实验的动态生成

是指根据实验中出现的新事物、新情况、新思维或新方法,一方面让学生及时微调实验预设,完成既定的探究实验内容,达成教学目标。另一方面是为解决疑问,指导学生建构并完成相关的有创新、有价值、有意义的非预设的探究实验内容,拓展教学目标,促进知识和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如在探究NaHCO3化学性质时,我结合生活中蒸制馒头、面包的实例,让学生思考NaHCO3固体和酸性物质(如酒石酸)混合制成的发酵粉,加水或加热时为什么能使馒头、面包等疏松多孔?并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知识思考馒头、面包的小孔里可能是什么气体,讨论其分析依据并用实验加以验证。不少同学都带着好奇的心理积极地进行实验探究,同时还引发不少新的思考,如蒸制馒头时为什么会出现不暄,为什么馒头有时会发黄,蒸制馒头的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交流与讨论,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主动的获得了新的知识。这些非预设的动态生成尽管拓展了教学内容,增大了教学难度,但仍与课本知识紧密联系,既解决了学生的疑惑,满足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又再次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符合新课程的理念。

3、如何进行探究实验的弹性预设

3.1对探究实验周密预设,增加弹性,使动态生成成为可能。精心预设可以使教师在实验教学时有备而来,顺势而导,提高实验生成的质量和水平。因此,有必要对探究实验中的设疑、假设、方案进行反复分析、推敲、研究,对实验装置、方法、步骤尽可能改进、完善和创新,使其灵活多变,富有弹性;要充分考虑到实验的现象和结论可能会有哪些不同,学生在实验设计时可能有哪些想法,实验操作中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实验失败的可能原因,如何给创新思维和动态生成留足时间和空间等。预设越细致,动态生成就越有可能,越有效果。

3.2立足实验的主体是学生,洞悉学生的思维和行为

全面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的心理和学习行为,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规律进行预设,想学生所想,备学生所疑,尽可能预计学生实验活动中的各种情况,考虑节外生枝如何处理,事先作出相应的教学安排,从而使预设具有针对性。

3.3通过实验反思引导弹性预设在实验前进行反思,把以前的动态生成纳人现有的预设范围,拓宽预设的可能性;在实验中进行反思,及时调整、改变和充实预设,使预设不断完善;在课后进行反思,对实验进行回顾、批判,总结和提炼有效的动态生成,明确实验改进的方向和措施。这样,预设才会无限接近生成。像上述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能有那么多的预设,其实就是多次实验反思的结果。

4、如何激发、引领和调控探究实验的动态生成

4.1动态生成的激发让学生在与教师、同学进行实验时的互动中催生可遇而不可求的智慧火花,激发动态生成的探究实验。例如: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把书本的实验作为原理自学。然后,出示一些实验仪器:集气瓶、双孔橡皮塞(上有导管、燃烧匙)烧杯、弹簧夹、酒精灯(火柴)等,一些药品:磷、硫、木炭、水等,设计测定氧气含量的方案。学生讨论积极,但不敢一试。这时老师的鼓励和点拨双管齐下,有学生上场了。不同次的实验,倒流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也会有所不同,有的正好1/5,有的超过,有的不满。不管哪种情况,都能让学生继续探究下去,找出不准的原因。然后更深层地探究用木炭或硫代替磷行吗?为什么?这时举手要求实验的学生争先恐后。

4.2动态生成的引领和调控。探究实验的动态生成离不开教师的引领和调控。针对课堂上出现的预设以外学生质疑问难,教师要因势利导,不能一味追求生成的量,迁就学生漫无边际的质疑,远离了预设的目标;可通过让学生课外查阅资料、课外探究的方式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在交流与讨论过程中要观察学生、倾听学生间的不同声音并与学生积极互动,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表现,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特的感悟,逐步引导学生把不合理的猜想去舍、修正为合理的猜想。在实验过程中,要了解实验情况,发现问题,捕捉其中可能出现的意想不到的闪光点。对整个探究过程中不断涌现的新的信息资源,教师要加以筛选重组,对有价值的新情况、新思维或新方法组织学生集中讨论,使课堂再产生新的思维碰撞和交锋,丰富、延伸、超越预设,形成高水平和精彩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