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中国经济发展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6-16
/ 1

当今中国经济发展的研究

钟鑫鑫

内蒙古工业大学呼和浩特市010051

摘要: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令世人瞩目。但同样也出现了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环境污染等等。所以经济产业转型就迫在眉睫。本文主要探究我国经济发展的常态化问题和产业政策等等。

关键词:经济发展;常态问题;产业政策

一、当今经济的发展

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世界经济经历了一个比较稳定的发展时期,时间大约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2007美国的次贷危机发生之前。值得一提的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世界经济经历了前十年的黄金发展时期,除了个别国家之外,大多数的国家包括发达国家,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都能够快速的增长。我国经济的发展被世界各国普遍认为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这期间我国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从从旧常态,超常态,非常态到新常态,平常态和正常态的转变,旧常态使得我国摆脱了过去的饥饿贫困达到了温饱或者是基本温饱的水平,基本达到小康生活水平;新常态则是经历了从基本小康水平向基本现代化的转变;这其中存在一个从基本的小康水平向全面高水平的小康水平的过渡期。在这个过渡期内各经济活动主体可能会因为思维观念,行为惯性,利益局限等方面的限制,从而显得难以适应。出现摩擦,不同程度的调整现象等等都是很正常的现象。2011年前后,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已经从两位数的增长水平下降到7%~8%,造成这种下降的原因不是周期性的经济因素,而是结构性的经济转型所致。这种现象也就意味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实质性的转变阶段,这个新的发展阶段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个阶段发展的必然结果就是从基本全面的小康进入到现代化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在这个阶段中将发生一系列全局性、长期性的新现象、新变化。如图1,显示了一直以来中国经济和人口在世界上所占的位置:

我国经济发展经历了工业化萌发,工业化初期,工业化加速和工业化深化几个发展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时代精神和常态化的特征。从1912—1949年经历了工业化萌发阶段,在这个阶段我过经历战乱和动荡,企业家实干家追求的都是实业救国,首要的目标是维持生计。上世纪50年代到上世纪70年代我国经历了工业化的初期,国家是以计划经济为主,追求的目标是实物,强调集体精神,自我牺牲。上世纪80年代到二十一世纪的前十年我国经历了工业化的加速阶段,国家实行改革开放,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再带动大家劳动致富。之后到二十一世纪中叶是工业化的深化阶段,强调发展,环境保护,可持续等等。21世纪中叶,我国将进入后工业化时代,社会精神将更倾向于多元和包容。无论如何,中国经济的发展是与世界经济的发展深深地联系在一起的,是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中发展的。

二、产业政策和产业化的转型

过去我国的产业政策,为了扶持某些特定产业加速发展,对于资源的流入加以限制,不惜制定一系列扭曲市场机制的财税,金融,外汇乃至土地,人才等的政策,以达到非均衡快速增长的目的"。在这种大背景下的产业政策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征:首先产业政策是命令控制下的产业政策,有着纵向控制的特征,而不是传统的横向调节型,其次是产业政策首先扶持战略性产业的发展,而不是给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企业环境,再就是相关部门有时会干预产业政策的制定甚至会在其中占据主导地位。在未来新常态的经济发展形势下,产业政策的性质,特点和功能都会跟随经济结构的转型而发生新的变化,有了新的评估标准和转型要求,其次是产业政策会变得更加具有系统性,全面性和协调性,并且以创新为核心是新常态经济中的重要的发展手段。转型的过程中产业政策主要关注,一是经济增长速度不能够过快也不能够过慢,要做到统筹兼顾;二是要注意到经济增长背后的深层次的问题,产业政策要做到经济增长与制度变革相结合。必须指出,由于我国是发展中的大国经济,赶超发达国家的发展任务并没有完成,因此产业政策不可能完全摆脱追赶型特征,即往往稳增长还是产业政策的首要目标。相关部门在制定相关的政策的时候还要注意到扩大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的问题。我国大多数人口仍然居住在农村,消费能力有限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在制定相关的政策的时候要注意到这个问题。过去的经济产业政策主要是促进资本的形成,新经济常态下的产业政策要转变到引导相关产业向创新型产业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扬,张晓晶.论“新常态”tR].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研究报告系列,2014.

[2]金碚.深化改革基于市场经济共识[J].社会科学战线,2014.

[3]金碚.以公平促进效率,以效率实现公平[J].经济研究,1986

作者简介:钟鑫鑫(1995-08),女,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人,中共预备党员,内蒙古工业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