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政治教学的困境与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1-04-14
/ 2

中专政治教学的困境与思考

蔡世仰

蔡世仰(石狮市鹏山工贸学校,福建石狮362700)

摘要:中专政治教学传统模式面临挑战。针对新形势下政治课教材及教法存在的呆板、乏味困境,结合自己多年教学实践与反思,尝试探索赋予政治课新的活力元素。提倡根据中专生的特点,适度增删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与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政治教学中不妨大胆进行各种有创意的尝试,但应注意要紧紧围绕教书育人的使命来进行。

关键词:教材内容;课前三分钟;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创新

中专教学难,中专政治教学更难,这句话相信所有同行都“心领神会”。尤其是近年来,由于招生困难等原因,不少中专实行了春秋两季招生,而部分学校则干脆不设入学分数线,连辍学一两年或被初中校撵回家的也广开大门迎接。部分秋季生和相当部分春季生生源素质之差,是外行人难以想象的,其纪律与文化基础实在无法恭维。前几年曾有一段时间,我校老师们“闻铃色变”,视进春季班与部分秋季生差班课堂如入虎穴。课堂教学的新挑战要求我们教师以变应变,提高自身素质,大胆创新。教学虽难,工作经验与工作热情却能帮助我们。回忆自己的成长历程,有这么个现象:学生时代某个阶段我一度以为是说教、说也白说的政治教学内容,老师灌输的人生观、哲学观、爱国教育等许多东西,早已内化为自身的一部分。相信绝大多数人也有同感。我想,这就是教育的威力!正由于中专生的素质偏低,更凸显出中专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要性。作为一名政治教师,必定要勇挑重担。目前中专政治教学教材主要包括《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法律基础知识》、《政治经济学基础知识》三本教材。在教学实践与反思中,我逐渐形成自己的一些思路。

1合理增删部分教材内容,体现趣味性、实用性

政治教学工作要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针对中专生及现行教材的特点,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我在以课本为载体的基础上,注意及时补充各种有趣、有用、时代感强的知识作为佐料。我的教案近几年都分为两本:书本部分;补充部分。补充部分又分为两部分:常年可套用的精彩案例或相关知识;临时通过上网、读报、“百度”备课的最新、有趣、有用的新鲜出炉之题材。我校师生认同并推广这种做法。

补充的知识要体现教书育人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善于挖掘补充材料的爱国爱乡元素、培养正义与守法意识、培养学生客观独立的是非分析能力。

1.1《政治经济学基础知识》教学

常年可用的“陈酿美酒”例“世界列强政治、军事、GDP排名;民间借贷与会仔;台湾问题;历史上最影响人物排名;福建、泉州、石狮城镇化发展史……把这些知识穿插在相关章节,几乎“百发百中”。讲到某几个节点,“人面依旧笑春风”,这些都是我们心中有数的。而且这些信息让学生感到新鲜、亲切,思想教育真正进行于潜移默化中与欢声笑语中。

临时备用的主要是国际、国内、地方政治经济等综合新闻,我把这些知识一般安排在“自创”的“课前三分钟”环节。

1.2《法律基础知识》教学

与政治经济学的教学类似。常年可用的主要是各种经典或趣味案例。有来自教参,也有课外。新鲜出炉的案例则有赖于报纸与上网。学生分析新近发生的案例会较有兴趣。“法律在线网”应有不少案例分析,内容较新。

“课前三分钟”环节我在所有政治课都常应用,不局限于政治经济学。我在2008年石狮市公开课与2009年泉州公开教学周(于我校举行)都不加修饰地把平时这个环节保留,获得良好效果。但该环节的运用有时得看课堂气氛与课堂内容衔接,须把补充的内容改头换面一番,颇费苦心,备课的重要性真正体现出来。

1.3《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教学

这门课程相对说教意味较浓,但是很重要。关键是教材内容要浓缩、补充。目前石狮联中使用的道德教育课本挺不错,但是份量不够。华东师大出版的《心理健康》,但也只能是节选,不宜独立作为课本。另一本《职业生涯设计》也有可供参考的题材。如果能有一本综合以上内容的教材就好了。因为同样内容(除非特别精彩)如果我们在课堂讲授而学生没有教材,效果是很不一样的。

但是这门学科的教学我也有些心得。由于亲朋好友很多在做生意,我经常帮助一些毕业生介绍工作,参加两次企业招聘会。因此我对企业在就业人员职业素质等方面的要求有较深切的感受,有些第一手的资料;对本科生、中专生应聘与工作表现的优劣势也有所了解。政治科教师应该多掌握市场信息,这样就与学生多作深入的交流。

2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灵活运用

2.1教学手段多样

面对日益挑剔、文化素质差但“见多识广”的学生,“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手段是不够的,我们有时还得把录音、投影、电视、录相、电子网络等引入课堂。例如:在上法律课时,我建议学生多看“今日说法”、“焦点访谈”节目;又如,我从市图书馆借来的案例录相带也不错,每学期约播放两次。我在被政教处定为“难度系数1.3”服电预班上法律课时有一节播放女乞丐“李文兰之死”片断时,全班同学都被吸引了,第四组染黄头发的某同学则恶语不绝,恨不能冲进电视鞭挞犯罪分子,大骂“这种人渣怎配活着”。由于骂得难听,我和不少同学不禁面面相觑但看那同学骂得投入,青筋暴起,不禁莞尔。我心想,即使双差生,多数还是有其可塑性的,关键还是方法对路,并辅之个别教育,但要有耐心。

很多老师开课时都采用课件作为辅助手段——我对这种方法有所保留。我认为真正在课堂教学中,课件并不宜经常使用。一来备课不易,耗时多,且许多教师不能自己制作课件;二来有时大教室才有相关设备,教师声音效果在大教室会受影响;三来,我发现许多教师运用课件时身体语言、口头表达都较僵硬。所以相形之下,除适当使用课件外,刻录部分与教材相关精彩片断是很见实效的,省时省力,一个光盘也只有一元钱,又可以保存使用。例如,我在上“企业社会效益”一课时,就刻录了环境污染的三分多钟视频。学生们看着工厂的大烟囱浓烟滚滚,地球万物枯萎,都“哇”了起来。

2.2教学方法灵活运用

政治课课堂教学中,除了传统的传授法外、谈话法外,辩论法、讨论法、实践法、暗示法、现场观摩法等许多方法都可以采用。

例如去年四川地震颇具争议的范跑跑事例,我在不同课程中运用不同方法加以利用.辩论法:法律课中让学生从道德与法律两个层面出发,分两组进行辩论;讨论法:职业道德课中,我让同学接龙各举一例,该班是汽修班,只有12人,每人都站起来说了一件,然后大家讨论,气氛极为热烈;实践法:法律课教学中我让各班同学通过实践法课前了解各自家乡案例。经常有同学自告奋勇在课堂上讲述并展开讨论;暗示法:职业道德课程有些内容说教味较浓,我有时则让同学搜集、抄写相关名人名言,既练字,又不会有抵触情绪,并可以在抄写中得到某些暗示。

总而言之,作为政治教师应该在传统教学模式之上出陈创新,尝试运用新思维进行教学创新:内容创新、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创新(但是在创新的过程中绝对不能舍本求末,而要根据教学大纲与教学目标来进行)。在几年的摸索和实践中,我的政治教学逐渐受到欢迎。我校近年对科任教师的年度考核都采用量化方式,量化相当比例是由师生对老师打分,相对公平与见效。我近五年得到了三个“优”,颇有成就感与幸福感。当然,教无常法。根据管理心理学的权变理论,并非说哪一种内容、方法对某位教师就是最佳选择。教学方法、内容、手段的选择还必须适合教师的个性、能力特点,能发挥该教师的优势。

中专政治教学要想在新形势下以挺立的身姿,为同学们喜欢,就必须有新思维,以变化和创新为突破口,以符合学生口味和接受力为切入点,对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进行大胆尝试。这样,政治教学才能真正有效促进学生优良个性的全面发展,培养出“高品位”人才。

参考文献

[1]科学发展观重要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1.

[2]马志国.试论当前教师盲目制作和使用课件的弊端[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1(4).

[3]马秋霞.浅谈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J].中国西部科技,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