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电站引水洞渐变段渗漏原因查找及治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某电站引水洞渐变段渗漏原因查找及治理

杨国清

(云南大唐国际文山水电开发有限公司云南省麻栗坡县663600)

摘要:某水电厂引水洞渐变段渗漏量达到180L/s,通过对渗水源头分析研究和渐变段部位地质结构分析,准确查找渗漏部位和渗水源头,通过化学灌浆和水泥灌浆等有效治理措施,有效的将渗漏量由治理前的180l/s降低至0.1L/s。

关键词:引水隧洞;渗漏分析;灌浆治理。

Thecauseofseepageingradualsectionofwaterpersiontunnelinapowerstationwasfoundandtreated

Liujian

(YUNNANDATANGINTERNATIONALLIXINAJIANGHYAROPOWERCO,,LTP.Puer665000,China)

Abstract:Theseepageamountofthegradualwaterpersiontunnelinahydropowerplantreaches180L/s.Throughtheanalysisandresearchoftheseepagesourceandtheanalysisofthegeologicalstructureofthegradualwaterpersiontunnel,theseepagesiteandtheseepagesourcearefoundaccurately,andeffectivecontrolmeasuressuchaschemicalgroutingandcementgroutingareadopted.Effectivelyreduceleakagefrom180l/sbeforetreatmentto0.1L/s.

Keywords:persiontunnel;Leakageanalysis;Groutingtreatment.

0引言

某电站引水隧洞在放空检查过程中,发现渐变段渗水量为180L/s。引水洞布置为一管三机布置形式,一旦引水洞失事将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通过研究引水洞渐变段渗水与库水位关系,研究渐变段部位工程地质条件。确定采取灌浆的方式进行治理实施,通过治理顺利将渗漏量从180L/s降低至0.1L/s。

1渗漏与库水位关系

通过连续多日观测确定渗漏与库水位变化相关性较为明显,渗漏量变化基本和库水位变化一致,初步判断渗水源头来自水库。

图1渗漏量与库水位关系

1.1地质条件

桩号引0+000.00~引0+080.00段,围岩以微风化~新鲜岩体为主,局部为弱风化,除渐变段节理较发育,局部开挖时有掉块,属Ⅲ类围岩;其余洞段总体稳定性较好,均属Ⅱ类围岩。

毗邻区引水塔:引水洞渐变段:为弱~微风化石英砂岩类钙质砂岩。陡倾角F6断层从坡上斜切而过,破碎带宽50cm~100cm,两侧影响带宽3m~5m,节理密集发育。边坡高程643.00m以上的岩体多属Ⅱ~Ⅲ1岩体,无不利结构面组合,系统锚喷,局部挤压及破碎带部位采取锚筋桩支护;高程643.00m以下岩体由于边坡开挖,左侧边坡受F6断层影响,岩体破碎,曾沿层面产生坍塌,经系统锚索等支护后,边坡稳定。

进水塔基础为弱风化Ⅲ类岩体,顺层挤压面卸荷带发育,岩体较完整,基础进行了固结灌浆,并设置锚杆,承载力满足上部建筑物要求。

图2引水隧洞轴线工程地质剖面图

1.2潜水摸排

在研究渗漏量与库水位关系,详细查询渗漏部位及附近区域地质条件后,初步判断渗水主要源自库区。为此对引水洞进行平压,潜水员对渗水缝面渗水情况进行摸排,摸排结果:平压后渗水缝面无水流流动。

综合渗漏量与库水位关系、地质条件和冲水平压摸排结果,最终确定渗水源路径:①水库水-岩体-混凝土裂隙-引水洞内;②水库水-进水塔基础岩体-混凝土裂隙-引水洞内。

图3化学灌浆布置图

图4固结灌浆平面布置图

2治理方案

现场观测及结构复核认为引水隧洞渐变段整体是稳定的,目前不

存在安全性问题。但为防止混凝土裂缝渗水恶化,有必要采取措施进行修复。依据现有资料并借鉴国内外隧洞裂缝渗水处理措施,本工程采取先进行渐变段洞内化学灌浆,再对渐变段衬砌外部左侧围岩进行固结灌浆相结合措施解决混凝土裂缝渗水问题。本次渐变段处理施工过程若条件允许,建议在进水口渐变段左侧围岩增加三支渗压计、右侧围岩增加一支渗压计以检测渗透压力变化情况。

3治理效果

通过对渗漏水源的有效查找,对渗漏路径的有效分析确定,最终完成内水外渗和外水内渗的有效封堵实施,成功将渗漏量从180L/s降低至0.1L/s。

通过化学灌浆和水泥固结灌浆的实施,避免了长时间水流侵蚀岩体和衬砌混凝土可能,确保了引水洞安全稳定长期运行。

结论

此次引水洞渗漏治理,重点工作在于对渗水源头的准确判断,和渗水路径的准确分析,对制定渗漏治理方案和治理实施部位取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最终将最大渗漏量由治理前的180L/s降低至0.1L/s。

参考文献

[1]龚召熊.水工混凝土的温控与防裂[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

[2]鞠丽艳.混凝土裂缝抑制措施的研究进展[J].混凝土,2002.

[3]庄明月.探讨水利工程混凝土渗漏的防治措施[J].价值工程,2010.

[4]GBJ10-1989.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5]GBJ50204-199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