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体验式学习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6-16
/ 2

初中思想品德课体验式学习探析

王碧观

王碧观

〔摘要〕初中学生正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就要利用好课堂教学阵地,按照新课程标准,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使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心理健康的“四有”新人。

〔关键词〕初中思品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教学是在提倡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其核心内容就是创设形象具体的情境,给学生以真实的体验,让学生真正理解教材的深刻内涵。“体验式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有意识的情境创设和引导鼓励,激发学生把新的教学内容与原有的认知结构相联系,并加以体验、内化、感悟,从而实现学生内心自主性成长的过程。那么如何才能真正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个体验式的学习过程呢?

1设置多种情境,激发情感体验

1.1进行“角色”模拟,获得换位式的体验感悟。在思想品德教学中采取角色体验方式,增强学生对道德知识的理解,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形成价值观,从而指导学生的行为。

例如,在学习《我与父母交朋友》时,如何让学生体验父母的劳苦,体验生活的艰苦是孝敬父母的情感基础。于是我将每一位学生推到生活的最前沿,让他们在每个学期中去当一天家。一位同学将他一天的工作经历记了下来:早上我为全家准备早点,然后带着钱去菜市场去买菜,在反复的迟疑之后,我终于买下了平时挂在嘴上的“吃腻了”的那几个菜,当我在家里坐定准备喝口水时,发现该做午饭的时间已将近,我赶紧择菜以致差点将手指头剁掉。做好饭,我想跷起二郎腿看看电视,无意中看到还一大堆脏衣服。我有些泄气,想到还有一部武打电影未看,但也只能咬咬牙,干完这一切再说。终于晾完最后一件衣服,我如释重负,还好,离吃午饭尚有一些时间,正想忙中偷闲,忽然惊醒:晚上吃什么呢?我看着那只空空的方便袋有些发愣……中午父母用赞许的笑容品尝我做的“佳肴”,这时我才发现每道菜都没有先前可口。这是学生当一天家的经历。他干了一天父母每天都在重复的烦琐的劳动,当他回到校园时,他感到静静地听课是那样的幸福;当他在饭桌前坐下时,他感到每一只碗里都是母亲忙碌的身影。母亲说,今天没啥好吃的,他回以真诚的一笑,毫无怨言。因为他实实在在体验过,体验过这期间的不易。“经历了才会感动,行动了就会有收工收获”。

1.2创设特色的情境,获得置身其中的体验感悟。教者通过设置特定的情景,使学生置身其中,让学生激起的情绪成为需要的推动。如在讲授九年级“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时设置了这样一个背景材料:吴小玉是一名初中生,她很想打工挣钱多买些书。征得父母的同意后,她利用暑假到一家公司打工,负责向市民发送公司产品的宣传画。一次,她不慎丢了四百多张宣传画。按照公司规定,她要照价赔偿。要不要向公司汇报?她陷入了矛盾之中。

①小玉为什么矛盾?②假设你是小玉,你该怎么做?为什么?③在生活和学习中,你是如何对待自己所犯的错误的?你那样处理会产生什么结果?

让学生在这样的情景下产生认知,道德情感的冲突,通过体验、讨论、感悟,完成个人价值由“顺从”到“认同”到“内化”的过程。

2定向实践,在直接探究中进行体验感悟

思品课程标准,强调要注重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的形成和发展。

实践体验的形式多种多样,如社会调查、辩论、竞赛、采访等,这些形式可以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培养,合作精神得到加强,道德品质得到内化。如在教《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时,让学生去了解,我们身边的环境状况如何?又怎样去解决?带着这样的问题,组织学生深入村庄、河流、农贸市场去调查、访问、收集材料。

3自主教育,在以知促行中进行体验教育

教师要注意时刻关注学生在课外的生活表现,适时组织学生进行有关教育的专题汇报、研讨等到活动,帮助学生交流经验,体验千姿百态的社会生活,感悟做人之德,借此实现学生的课内外自主教育,形成“以知促行”的体验感悟。

如在教《为坚强喝彩》的内容时,我多次运用报告展现情境的方法,让学生选出本班内一两个榜样同学,然后由这些同学作个人经历或事迹报告,报告的内容诸如“妈妈患病以后”“胳膊虽然骨折了,但学习不能落下”“挺起胸膛走路,相信自己能行”等,这些都是学生亲身经历和亲身感受的,因而很具有说服力。听完报告后,我及时引导学生讨论:你和该同学相比还存在哪些差距?你打算怎样缩短这些差距?结合教材内容采用记者现场采访、举办自主教育论坛等多种形式,加快学生主体性外部活动与内部活动的双向转化过程,促进了学生主体活动内化和外化的和谐统一和情感体验的理性升华,使学生感悟到了做人的道德之美及正确的价值取向对家庭、社会和时代的重要意义。

4多元评价,在激励反省中进行体验感悟

多元评价是指从多种角度对学生的多维表现进行评价的策略与方法,具有反馈、导向和激励的综合功能。初中生的认知感悟和情感体验正在不断发展、变化,他们需要并且必须经常借助于外部评价媒介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才能从多维角度体验道德的丰富内涵,感悟自身价值的得失。在思品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采用“多元化激励评价”的策略,对学生的品德发展进行了以激励为主的综合评价,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激励他们追求新目标的愿望。

4.1在对自身“多元表现”评价进行的反省中,获得“自我认同”的体验感悟。即对学生在不同时空、不同场合表现出来的能反映自身道德的综合道德进行评价,促使学生获得自身认识并进行自我矫正的体验感悟,如对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各个不同场合参与活动中,所表现出的道德认识、情感意志、自控能力、合作能力、行为习惯等“多元”素质进行评价,等等。通过这种横向的全面联系性的“静态”整体评价和纵向的对比变化的“动态”发展评价,使学生体验感悟到自身进步与差距,进而被“自身认同”的自尊心理所驱动,并努力改进道德行为和习惯。

4.2在对外界“多元角度”的评价进行的反馈中,获得“社会认同”的体验感悟。对学生的道德表现进行多元评价,使学生体验到师生、父母乃至社会对自己的道德要求和殷切__期待,感悟到自身道德行为的社会价值及其得失,从而使学生树立起“被社会认同”的道德观念。

体验性学生应是以学生为主体,自觉参与并充分发挥学生作用的体验,忽略了这一点,就失去了体验性学习的根基。我们要勇于面对新观念的挑战,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体能的良好环境,尊重学生个人的感受和独特见解,让学生积极主动,愉快地学习,真正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作者单位:浙江省瑞安市广场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