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路桥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7-17
/ 2

市政路桥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黄伟明

黄伟明

(河源市三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软土地基是在市政路桥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尽管现阶段我国已经掌握较为完善以及成熟的技术去处理在市政路桥工程施工过程中遇到的软土地基,然而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尚存在不足之处。本文全面分析和研究了我国软土地基的基本特征、软土地上的市政路桥工程中的桥涵通道的施工技术以及软土地基基础施工技术。

关键词:市政路桥;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近些年来,我国的市政路桥建设工程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就,软土地基的工程建设也开始得到了普及。尽管地基不属于建筑物构成要素,然而地面的建筑物的质量直接受到地基的牢固性的影响,同时地面建筑物的造价也会受到地基施工措施的影响。总而言之,地基问题与工程项目的质量、造价以及施工周期之间关系十分紧密,我们需要对此予以高度重视,不断地完善对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从而满足建筑物工程的施工要求。

一、我国软土地基本特性分析

一、软土地基的基本定义

所谓的软土地基主要是指土壤的自然含水量高、土壤空隙大、不抗剪切、压缩性好以及承载能力弱的细粒土地基。一般而言,判断软土地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查看土壤的色泽,软土地基一般呈深色或者灰色;二是看土壤的颗粒,软土地基的颗粒比较小;三是看含水量,软土地基的自然含水量一般都比液限土质的含水量要高,同时自然空隙一般都大于1.0。我们主要将软土分为谷底沉积、湖泊沉积、滨海沉积、河滩沉积以及沼泽地沉积这五大类。

二、施工过程中处理软土地基的基本原则

在具体设计市政路桥工程中软土地基施工方案和措施使,主要需要坚持以下四个方面的基本原则:第一,要采取措施使软土地基土质的动力性能提高,从而稳固地基,防止地基坍塌。第二,使软土地基土质的压缩性降低,减缓软土地基的下沉速度;第三,降低软土地基土质的渗透能力;第三,提高软土地基的抗剪强度和抗压力。按照和坚持以上四种原则,在处理市政路桥工程中的软土地基时,应该在软土地基上面要铺盖一些密度性较高的工业废料或者质量好的土层,同时软土地的填充材料不能用有机物资。

三、对软土地的基础施工技术分析

由于软土地的表面比较柔软,因此需要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增加软土地基的强度和硬度,从而使路桥工程能够在软土地基上顺利的施工。现阶段主要排水法、填铺材料法、添加相关试剂法以及垫沙法这几种软土表面基础施工方法。

1、填铺材料法

在市政路桥工程中通常会遇到一些侧向变位或者是表面不均匀沉降的软土地基,而采用填铺材料的方法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这种方法通过利用材料的刚度、强度以及抗拉力从而使地基表面的荷载变得均匀,增强软土地基侧向变位的稳定性,能够促使在软土地基上的路桥工程开展得比较顺利。通常,我们能够较快的观察出深层的土质强度和硬度都不如软土地基的表面涂层。所以,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软土地基表面的涂层来作为路桥工程重量的扩散层和承重层,如此不仅能够有效的降低工程投资的成本还能够有效的缩短路程工程建设的施工周期。另外部分市政路桥工程的施工方认为,可以依靠对软土地表层的扩散力以及科学合理的应用其强度,可以保障软土地基上的填筑路的稳定性,因此不需要再进一步处理软土地基。然而要是这种方法充分的发挥作用,就需要严格的检测软土地表层以及使用工作。同时,由于台背填土导致软土地基对全部结构形成推挤以及负摩擦力作用,最终导致桥台移位。总而言之,我国需要进一步增加软土地基的承载力。需要使用纤维无纺布、土工布以及玻璃纤维等作为市政路桥工程的填铺材料。

2、垫砂法

3、如果市政路桥工程中遇到了土层含水量比较高且地基上层土层结构比较弱的地基时,一般采用垫砂法,在软土地基的表面上铺上砂垫层,同时保持砂垫层的厚度在0.5至1.2毫米之间,从而使土层固结,有利于排水。同时砂垫层还可以促进土内的地下水排出,有利于持续降低填土内水位。同时在进行垫砂时,一定要保持施工机械设备良好的通行环境。例如,针对软土地基特点确定砂垫层厚度的同时,也要对机械设备进行施工时机械设备自身重量、轮胎对地面造成的压力、偏心的力度等因素进行考虑。若软土地基土层很软,需要加厚砂垫层,才能够承受住规格较大的机械设备,这样会增加成本,因此在具体的事件中,应该综合运用垫砂法、排水法以及填铺材料法。

在运用垫砂法时,首先要设置样板。普遍而言,往往采用汽车与推土机共同完成平铺作业,以便于保证砂层均匀一致。当填充料是透水性较差的粉土时,要注意对砂垫层整体端部妥善处理,否则,当其他土质覆盖坡脚区域的砂垫层时,很容易阻碍砂垫层的侧向排水。

4、排水法

很多软土地基是因为含水量高而导致其土质比较软,所以不适合路桥工程的施工。一般处理这种软土地基首先要对其表层实施沟槽的开挖措施,从而使地基表面的水分能够排除,降低软土地基表层的含水量,确保施工机械设备能够正常的通行。在进行开外沟槽措施时,要选用渗水性较好的碎石或者砂砾,这样才能够实现沟盲效果。软土地基表层布置沟槽时,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才能够科学合理的设置沟槽的方向、长度、交汇点,最终在最大程度上将软土地基表层水分排除。一般而言,需要综合考虑土地里的水分含量的具体分布情况、因周边挖方部位形成的地表水量以及自然坡度排水等因素。沟槽间距需要密集一些,沟槽深度一般选择0.5毫米至1毫米之间,沟槽尺寸则普遍为0.5毫米。一定要用渗水性很好的碎石或者砂砾对沟槽进行回填形成盲沟。实际中,横向盲沟间距为10米至15米,对于盲沟的开挖,往往选择纵向开挖。最后要采用质量好的的反滤材料设置沟槽内部多空排水管道,从而确保防护的科学合理性。

三、软土地上的市政路桥工程中桥涵通道的施工技术分析

一方面,应该将市政路桥工程中填筑施工同步开展,在施工的后期设置开槽。在桥台前后进行填土,而且,桥台背后需要使用透水性很好的砂砾材料进行填筑;在桥头两侧80米至100米的地方和人工构件的物体处实施超载预压,以便加快固结,路桥投入使用后产生较大的沉降。另一方面,若软土层比较厚,同时路堤比较高,进行路基处理的成本过高且效果不好的情形之下,应该采用桥梁跨过的方法。在桥台的周围设置砂桩、旋喷桩从而使地基固结加快,承载能力增强,最大限度减小桥台和路堤沉降量;对于通道和涵洞,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箱结构,这样不仅仅能够加大基础的稳固性而且成本比较低;真空预压的应急措施能够有效的解决港工中的桥头路堤工期紧张的问题,采取这种措施能够有效的增强软土地基的承重能力,但同时,这种措施的成本较高。

结语:

现阶段,我国市政路桥工程中关于怎样处理软土的技术尚存在不足之处,我们需要不断地去研究怎样加固软土地基,从而保证路桥工程符合质量要求。软土地是重要的资源,科学合理地对其进行开发和利用,建设安全性能高的路桥建筑,从而能够有效地解决交通问题,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吴顺.谈路桥工程项目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要点[J].山西建筑,2013(5)

[2]费周旋.浅谈路桥软土地基础施工的新技术[J].建材发展导向(下),2011(4)

[3]周蕾,孟敏.路桥软土地基础施工的新技术[J].中国科技博览,2011(29)

[4]刘亮霞,徐敏.有关路桥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探讨[J].中华民居,2012(12)

[5]李爱阅.市政公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