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经典文化建书香校园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诵经典文化建书香校园

胡双全

江西浮梁镇中心学校胡双全

我校于2007年被命名为“明德小学”。明德,其语出《礼•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见《礼•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其意为彰明伦理,完善品德。明德:崇尚精神,彰明美德。学以人为本,人以德为尚;知识之道,重在人文,为人之道,重在人品。精神为人之根本,德行乃人之灵明。为此我校开展了以“书香校园”为主题的读书活动。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的美德,进一步通过读书活动,净化学生心灵,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一、创建“书香校园”的初衷及其文化背景

2007年,我校被定为台湾台塑集团董事长王永庆先生的援建项目,且学校定名为“明德学校”。该援建项目从外部形象到内容都提出了一些明确的要求,其中重要的是要加强对学生的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要在课程中融入中国古典文化诗词与做人处事道理的教育。为此,我们于2007开始开展明德学校《中华经典》诵读系列活动,以此为基础,结合学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和浓厚的文化氛围的逐步形成,于2008年着手筹划“书香校园”的创建。

1.指导思想

以学生发展为基础,通过创设浓郁的阅读氛围,探索以课堂为主,课外校外为两翼的新的教育模式,进一步提高师生的人文素养。同时,全面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学校特色建设,努力营造“书香校园”,走内涵发展之路。为学生创建享受成长快乐的理想乐园,为教师搭建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舞台,为学校构建提升教育品质的理想平台,把我校建成一所特色鲜明,教师队伍充满人文精神,学生素养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学校。

2.读书活动推崇的理论信仰

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生,是一个没有发展的学生;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一个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校,是一个乏味的应试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柳斌

3.创建绿色《书香校园》的德育理念

重视让学生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在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中净化自己的灵魂,升华自己的人格。——朱永新

二、《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的总体构建

儒学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主流文化,《四书》、《五经》则是体现这种主流文化的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我们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华经典诵读文库为校本课程的蓝本,分为学生必背篇目(以诗词为主),诵读部分(低段选读《论语》、中段选读《孟子》、高段选读《孝经》、《大学》、《中庸》)

所选的内容注重思想性和趣味性交相辉映,让学生在情趣昂然中走向“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理想彼岸。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很好的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在师生中开展广泛而深入的读书活动,使之在“润物细无声”中外化为良好的道德、丰富学识和文明行为!

三、书香校园的主要活动

1.创建《书香校园》读书活动启动仪式和千人签字仪式。学生朗诵、演讲比赛

时间:每学期双周主题: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

通过活动,激发起师生的读书热情,并举行全员参与的签字仪式,使全体师生积极地投身到“建设书香校园”读书活动中来。

2.开展“捐书、献书表深情”活动

德育办每期发动全校同学开展“献一本看十本”捐书、献书活动。各班做好登记造册,妥善保管,并教育同学们爱护书,爱读书。

3.落实开展“我读书,我快乐”的日常读书活动的调研和考评活动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校图书和班级图书的使用率和图书借阅率,为读书活动的开展创设良好的条件,号召全校学生在朝读、午间、课外活动等课余时间加入到读书活动中,开展“我读书,我快乐”活动。根据学校制定的读书基本要求,给学生提供比较充足的图书,保证一定的校内读书时间,力保大面积学生自觉参与到该项活动中来。使图书更广泛地走进学生中间,伴着他们健康成长。

4.明确具体要求,使读书活动有的放矢

①对学生读书活动的具体要求:

A.一条主线——熟读经典诗词。(每学期)

一、二年级:熟读背诵比较简单、易理解的诗词30首;

三、四年级:熟读背诵经典诗词50首;

五、六年级:熟读背诵有一定难度的经典诗词70首;

B.必读书目——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出推荐书目,组织学生开展“大阅读”活动。

一、二年级:每生每学期必读学校推荐书目2本;

三、四年级:每生每学期必读学校推荐书目4本;

五、六年级:每生每学期必读学校推荐书目6本;

②学生读书活动氛围构建基本要求:

A.“让每一个班级充满书香”。通过“班级图书角”和教室布置,设计“书香班级”。教室里设置“读书台”,班级墙壁上张贴“每月新书排行榜”,建立“学生自读目录”。力争让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能闻到书香。让每一个孩子随手能拿到书,随时有书读,让他们每天在这样的阅读中生活。

B.建立“个人书橱”,可以在家中与父母共赏,也可以与小伙伴共读,实现资源共享。各班专门配备1—2名学生作为班级图书管理员,负责班级图书的借阅、登记、归还等工作。学校图书室,配备专职的图书管理员,负责教师和学生的图书借阅工作和图书推荐工作。

C.各班的黑板左上方,开设“格言栏”、“成语苑”、“诗歌园”。不论何种形式,要求一周工整书写1—2条新内容,引导学生阅读、理解、背诵名人名言,学习名人的读书方法,感受名人刻苦读书的精神。学生每天利用课前二分钟、做完操和清卫工作等零碎时间背诵,化整为零,一步步引领学生养成读书、积累的良好习惯。

D.开辟电子阅览室。建立电子阅览室,拓展阅读空间,让学生能够在网上找到合适自己的阅读内容,并利用网络阅读,能在网上发表自己的看法,与别人交流阅读的体会。

E.调整课程设置。充分利用教材《中华经典诵读》

一、二年级每班开设一节语文阅读课,三至六年级每周一、三、五早读课改为语文阅读训练课,加强对学生读书活动的指导。(与教导处衔接制定具体措施)

③学生日记:

A.学生写日记的数量要求:

一、二年级学生每周至少写一篇(可以用拼音、图画表示);

三、四年级学生每周不少于两篇;

B.学生写日记的内容:

一、二年级读学生感兴趣的儿童读物,说说自己喜欢的词语,联系生活实际说活这些词可以用在什么方面,或写观察日记、想象日记。

三、四年级继续读指定书目中学生感兴趣的书本,读完后将自己喜欢的部分讲给大家听,当学生的面大声朗读自己摘抄的精美词句,写一些读后感、或通过观察生活,写观察日记,也可以写读书笔记。

五、六年级继续读指定的书目,写读后感、观察日记或读书笔记。

5.对教师读书活动的具体要求:

A.每期每一位教师必须认真阅读1——2本教育专著。

B.每位四十周岁以下的教师在认真阅读学校推荐书的同时,要写好教育随笔或教学论文,一周不少于1篇(可以是教学后记、课后反思等)。四十周岁以上的教师每月完成一篇。

C.办好读书沙龙,每学期组织教师读书交流会1-2次,同时开展相关读书征文活动。

D.每学期举行一次“教师读书笔记”的评比,对获奖教师给予精神、物质上的奖励。同时,做好教师读书笔记向外的推荐工作,并确保每年有一定数量的教育随笔、教学论文在省、市级杂志上发表,教导处做好每位教师的教学随笔、教学论文的统计工作。

E.每期开展“建设书香校园”读书成果展评活动。

6.走进书香家庭:

A.印发《书香校园行动告家长书》,进行宣传发动。

B.围绕读书活动,充实家长会、家长学校的活动内容。

C.注意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使其成为我校书香行动有力的支持者、宣传者和直接参与者、建设者。

主题:“小手拉大手,同读一本书”。

对家庭的基本要求如下:

(1)家长督促孩子每天阅读课外书(时间不少于30分钟),按要求做好读书笔记(形式不限,篇幅不限,篇数要求不宜过多,具体由班主任确定。),并在《“亲子读书”手册》上签字。

(2)能为孩子购买一些文学书籍(可参考学校“小学生读书目录”)。

(3)带孩子到有关图书馆、图书室、新华书店等开展读书活动。

(4)有条件的家庭,可开展“网上读名著”等活动。

(5)活动期间与孩子共同阅读同一本书,并与孩子共同写出读书体会。

注明:家长带动孩子进行的各类形式的读书活动均要体现在“亲子读书手册”上。便于学生读书活动评优时有依据。

D.拟订好“亲子读书”手册。

7.开展专项评比活动,促进“书香校园”形成。

为了更好地促进书香行动的扩大,将在全校进行“书香班级”、“书香家庭”、“读书小博士”、“读书小硕士”等的评选。

A.营造书香教室:在全校开展“书香班级”评比活动,通过对班级书香氛围的创设、班级图书角的建设与使用、学生参加活动的成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比,每个年级评比出1/3班级为优秀班级,给予表彰。

B.评选读书明星:各班根据学生的读书情况,每个月都对学生进行读书笔记进行星级评比,日记星级评比,学期末进行“读书小博士”、“读书小硕士”的评比,并按比例评出读书明星,连同事迹材料上报学校,学校对“读书小博士”、“读书小硕士”进行命名。

C.年级、班级成果汇报活动形式建议。

学生朗诵会、故事会、演讲会、读后感集册、优秀日记集、刊物发表、学生读书活动成果展、师生读书心得交流、教师读后感、教育随笔等。

通过几年的广泛、细致的读书活动。我校读书文化日益彰显,通过读书改变了教师生命状态,不但提高了教师整体教学水平,也提高了人生的境界。黄山谷说“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一个经常读好书的人,会变得宁静致远,宠辱不惊,会以高尚的人品,无声的影响学生生命的成长。孩子们书读得多了,不仅可以打开智慧之门,提升思想品格,还可以获得心灵的快乐,更重要的是为他们将来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让阅读改变我们的心灵,改变我们的命运,改变我们的教育!让阅读找到我们自己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