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区基数药品配备管理模式优化及其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7-17
/ 2

病区基数药品配备管理模式优化及其效果评价

张玉蓉

阿坝州林业中心医院四川、都江堰611800

摘要:目的:就配备管理模式度病区基数药品配备的影响作以评价。方法:采用统计分析法观察病区基数药品配备管理模式优化前(2015年)与优化后(2016)笔者所在医院病区基数药品品种、配备数量变化情况。结果:与流程优化前比较,护士自药房获得药品的时间明显缩短,病区配备的基数药品类别与数量明显减少,流程优化前后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品流程优化的意义在于减少病区药品储存,一方面增加了护理人员为患者服务的时间,另一方面有效降低或规避病区基数药品管理风险。

关键词:病区基数药品;管理模式优化;效果

审核-调配-核对-发药-领药是药品从药房到临床必走的流程,前述流程如同一条食物链,中间任何一个环节搁置下一环节就无法顺畅进行,如此一来必将影响患者用药。临床为避免这类问题发生每个科室均会预先领取一部分备用药品以应对特殊情况解决及时用药问题。临床上将针对病区及时使用而准备的一定数量与相对固定药品统称为基数药品[1]。虽然这一手段有效解决了临床病区及时用药问题,但基数药品品种、数量过多就会导致药品积压、过期、流弊、用药安全隐患。但备药过少又满足不了临床快速用药需求。对于这个问题临床就要考虑在及时用药与合理基数药品间取一个平衡。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2015年1~12月我院病区普通药品基数检查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该时间段内病区基数药品统计调查所涉及到的不同类别与不同品种药品配置管理模式未实施优化,以下便于叙述将该时间段内未实施药品配置管理模式优化的基数药品统称管理模式优化前。以2016年1~12月药品配置管理模式未实施优化的基数药品统称管理模式优化后。

1.2方法

2015年1~12月笔者所在医院病区领药方式为护士自药房自行领取配送至所在科室。

有时病人提前出院医师未及时退药的药品都纳入科室自行保管做为了科室的备用药品。

2016年1月医院改变了病区药品领取方式,采用全配送服务模式,强化退药流程,制定科室基数药品备用领取制度,制定病区备用基数药品管理制度,职能部门定期对病区备用基数药品进行督查。截止同年12月病区基数药品配备与管理模式优基本完成。为了解病区基数药品管理模式优化后对护士工作效率与病区基数药品配备情况的影响,笔者对2015年与2016年病区基数药品类别、数量作详细统计与分析。

1.3观察指标

统计管理模式优化前后病区基数药品种类、数量,计算不同类别病区基数药品下降百分率,记录管理模式优化前后护士从药房获得药品的时间。

1.4统计学处理

实验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n表示例数,%表示百分比,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管理模式优化前后护士从药房获得基数药品的时间

管理模式优化前护士从药房获得基数药品的时间为(86.4±3.8)min,管理模式优化后护士从药房获得基数药品的时间为(18.6±2.5)min,管理模式优化后护士从药房获得基数药品的时间明显缩短,前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2.2管理模式优化前后病区基数药品类别变化情况比较

管理模式优化前笔者所在医院病区基数药品共有45类,管理模式优化后病区基数药品降至40类,管理模式优化后将原有的45类药品中抗肿瘤药(L01)、生殖系统的性激素与调节剂(G30)、眼科用药(G03)、胆和肝治疗药(A05)、免疫血清与免疫球蛋白(J06)等五类药物剔除。

2.3管理模式优化前后病区基数药品数量变化情况比较

口服类药在管理模式优化前有30种,管理模式优化后有0种,管理模式优化后该类药品下降百分率为100%。注射类药在管理模式优化前最多科室120种,管理模式优化后据各科室用药特点备不同基数药品,基数药品最多科室也才20种,管理模式优化后该类药品下降百分率为83.33%。抢救类药在管理模式优化前最多科室50种,管理模式优化后有最多科室30种,管理模式优化后该类药品下降百分率为40%。外用药在管理模式优化前后15种,管理模式优化后有5种,管理模式优化后该类药品下降百分率为66.66%。

3、讨论

本文研究数据显示,病区基数药品配置管理模式优化后护士从药房获得基数药品的时间明显缩短。药品配置管理模式优化起关键作用,全面配送保证了药品被快速、及时送达病区,有效解决了患者及时用药问题。病区基数药品配置管理模式优化时我们结合本院实际情况,未删减病区急救类基数药品外,斟酌考虑将临床使用频次依次减少的相应类别药品取缔。本次药品配置管理模式优化我院就将抗肿瘤药(L01)、生殖系统的性激素与调节剂(G30)、眼科用药(G03)、胆和肝治疗药(A05)、血液制剂(G06)等五类药品予以取缔。虽然全程配送模式非常便捷且能满足大多临床治疗需求,解决患者及时用药问题,但临床病区仍需要集中储备一定量与相应类别的基础药品,如消化道与代谢药、血液与造血器官药物、全身用抗感染药物、心血管系统药物、神经系统药物。储备这类药物主要考虑到住院患者多起病急,病情危重,对手术治疗的需求大,抗感染用药、止血药、术后镇静、止痛药物对手术患者而言是十分必要的[2]。

药品配置管理模式优化后病区基础药品种类与数量明显减少,这一改善结果有效规避了病区基数药品种类与数量储存过多所引起的药品过期、流弊用药安全等潜在风险。增加了护士为患者服务的时间[3]。病区基数药品管理模式改进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是医院管理者在临床不断实践中经验积累与反思的一个过程,管理模式优化后病区基数药品使用与管理情况虽然有所改善,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病区补充基数药品时未按有效期长短摆放药品,这样就会导致有效期较短的药品未被及时使用,有效期相对较长的药品却被优先使用,造成药品过期,易混药品无区分措施,高危药品未专柜加锁存放,造成患者用药安全存在极大隐患。

基于临床治疗意义而言病区备用基数药品是必需的,医院在备用基数药品时在药品种类与数量选择方面,结合该科室治疗需要与专业特点,掌握收治患者的用药需求,拟定科学、合理的基数药品配备方式,并加强对病区基数药品的储存使用检查,达到即方便临床用药又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张红梅,孙红,吴欣娟,等.跨团队协作管理病区基数药品的实践与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11):1363-1366.

[2]余志刚,王景,YuZhigang,等.三级综合医院评审中病区药品管理质量持续改进实践分析[J].中国药业,2016,25(4):99-101.

[3]谭少华,陈奕慧,王若伦,等.病区基数药品的管理及成效分析[J].今日药学,201621(2):118-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