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兴趣培养习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8-18
/ 1

激发兴趣培养习惯

王秀丽

宝泉岭管理局军川农场学校王秀丽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英语教学大纲》中明确要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学习习惯对外语学习的突出作用

在教学中,绝大多数教学班中都有一部分学习效果不太理想的学生,又有一个共同的呼声“无从入手、入不了门”。这“无从下手”实际上是未能养成良好的外语学习习惯,更谈不上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外语学习方法。

他们刚刚接触外语时,觉得“好玩儿”、“好学”,成绩也说得过去,有的甚至于热衷过一段时间,但因未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轻松好玩”到“勉强维持”,继而自发地形成“应付官差”的不良习惯。一段时间后便不觉地“吃力”、“落伍”了。随着学习的深入,愈加“不适”起来。

老师的任务不仅是“教”,更重要的是“教学”,是教学生学,教学生如何学,如何科学地学,如何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具有永久性指导意义又能不断完善的学习思路——归根结底一句话: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二、良好外语学习习惯的突出表现

学生良好的外语学习习惯,突出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自觉、主动记忆词汇的习惯。词汇是学习语言的基础,要求学生掌握大量词汇,仅靠“趣记”、“巧记”“窍门儿”等还不够。绝大多数词汇还需靠毅力去背记。许多变形更是如此。新教材在教法上更注重“任务型”的情景运用,这就更需要学生将词汇烂熟于心、脱口而出。尽管许多记忆术可以帮助我们记忆,但整体上讲记忆词汇仍是一项枯燥的活动,没有毅力是不行的,必须养成主动、自觉记忆词汇的习惯。

第二是背诵好的课文段落、积极参加语言运用的习惯。新教材强调听说领先,提倡“任务型”情景运用,而且对书面表达也有较高要求。这就要求学生积极操练、表演并背诵好的段落。这些仅靠兴趣的驱动是不可能持久的。必须养成背诵积累的习惯,进而“厚积而薄发”地运用到真实情景的交际和表达中。

第三是独立思考、独立做答的习惯。与其它学科相比外语学习受这一习惯的影响更大。英语测试或做答很容易使部分学生养成“走捷径”(抄袭的不良习惯)。

第四是有疑必问的习惯。英语知识十分零散、细碎,而且许多方面不可能一两次就能使学生真正掌握,在多练的同时必须注意有疑必问、点滴积累。可以问老师、问同学,也可以“问”书、“问”字典、“问”电脑等。

三、培养良好的外语学习习惯的突破性工作

第一是及早着手、“先入为主”。习惯的培养越早越好,教学中的“第一次”非常重要(如第一次与全体同学见面、第一节课、第一次测验、第一次专项练习等),第一次就要提出要求,立下规矩,指明方法。告诉他们在养成哪些良好习惯,防止或摒弃哪些不良习惯。良习先入,使不良习惯找不到市场。切不可等坏习惯形成,再花成倍的力量去改正。

第二是思想工作“在先也在后”。所谓“在先”就是指在强化训练之前,通过教育提高认识,使学生懂得为什么要养成这种习惯而不要养成那种习惯,让其“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激发其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欲望,使其自觉做到“我要干”、“我要学”;而非“要我干”、“要我学”。

所谓“在后”是指培养习惯要“拘以小节”。偶尔抄一次作业、作一次弊也不放松思想教育。对其批评,令其自我批评。对其极小的进步也要予以恰当的肯定与表扬。

第三是打持久战。培养习惯,不可能“一劳永逸”,必须反复强化,反复训练,持久地严格要求。例如,为培养其“自觉、主动记忆词汇”的习惯,用每节课开始的几分钟,听写指定记忆范围内的词汇并简评;为培养“背诵”的习惯,可以每班分几个小组,限时背诵,分组逐级检查、督促,轮流分组表演;为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做答”的习惯,客观上有意控制环境、条件,使学生从思想上“想通”,行动上“抄不通”。

第四正确引导培养兴趣形成优势巩固兴趣。在入门阶段,教师要经常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找到适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四是创造良好的集体教育环境。良好的“班级性格”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与完善,通过集体教育,形成人人自我约束、自觉发展,人人相互约束、相互影响、共同进步的影响,促进良好习惯的形成与完善。